APP下载

百山祖冷杉的前世今生

2021-12-04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丽水植物生态

耿国彪

“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青苔爬满山路,即使是深冬,林木也只在星星点点的地方褪了色,天际还是被层叠的树叶遮盖着。”全国劳动模范、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廖永平说,如果在地图上搜索,会发现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多为荒漠或荒漠草原,但是在中国却很不一样。在丽水这处江南秘境,又格外特殊。由于海拔差异大,在垂直尺度上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气候带,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成为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市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浙江陆地面积的1/6,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15%,自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丽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些年来,丽水一直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持生态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早在2008年,丽水就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严格落实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95%以上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生态保护区,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近日,记者走进丽水市实地探访百山祖,深入了解了作为瓯江和闽江发源地的百山祖为什么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它又具有怎样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

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

丽水地处武夷山系洞宫山脉,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北而南的第一处高地,坐拥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和第二高峰百山祖,是浙西南地区阻挡台风与热带风暴登陆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瓯江和福建省第一大河闽江的发源地。

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有非常优越的资源禀赋,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生态系统完整性、垂直带谱丰富性、百山祖冷杉唯一性等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在这之前,很多丽水市民并不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驱车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是瓯江和闽江的源头,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一直为学界津津乐道。那里有保护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是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最后的“基因保护地”。

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成的专家团队在百山祖、凤阳山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科学考察。根据专家考察分析,这里除了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外,还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是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的全球唯一分布区、迄今为止亚洲最古老锆石的发现地、我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

“这里最大的优势,是海拔落差大,植物垂直带谱完整。”科学考察团队成员黄桂林介绍,区域内海拔从237米到1929米,在垂直尺度上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气候带,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带,到阔叶林、针叶林混合带,再到针叶林带,最后到草灌植被,完好保存了浙闽沿海山地的地带性植被和生态系统。

“我们这里是云豹、金钱豹、黑麂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在这里,可见资源冷杉、红豆杉、钟萼木等中国特有物种;这里还有香菇文化、青瓷文化、宝剑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资源,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保护,是百山祖的关键词。”廖永平介绍说。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管理处科研宣教科科长吴友贵介绍,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31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区域内的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古老孑遗植物,现全球野生植株仅存3株,有“植物活化石”和“植物大熊猫”之称。同时,在华夏地块龙泉岩群云母石英片岩首次发现两颗大于40亿年冥古宙碎屑锆石,记录了地球上最早的变质作用。

全球仅存的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

盛夏时节,车入丽水庆元县凤阳山就像被淹没在了绿海,两侧雄峰高耸,举目层林尽染。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蜿蜒盘旋,记者终于抵达了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保护站。

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是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的全球唯一分布区。1963年,这里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确定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百山祖冷杉的发现,对研究植物的区系演变和气候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百山祖冷杉是这里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目前仅存的3株母树生长于百山祖主峰西南侧1700米以上的亮叶水青冈林中。”吴友贵告诉记者。

为了保护百山祖冷杉,通往山顶的小路已经封闭,我们踏上小路开始徒步。小路沿着一条小溪向上,有的路段已被杂草掩盖,石块上附着青苔,越往上走越觉得清凉,随着海拔不断攀升,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不同植被依次出现,终于在距山顶几十米处,见到了隐藏于密林深处的3株百山祖冷杉母树。

“百山祖地处东南沿海山地,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较大。众山皆小,百山祖截拦了东南风所携带的水汽,降雨量非常高,加上山高日夜温差大,百山祖常年云雾缭绕。沿沟谷有一片狭长形的阔叶林,百山祖冷杉位于阔叶林的上部。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地形和森林小气候,百山祖才有了冷杉的奇迹。”吴友贵说。

百山祖冷杉树型高大,树冠高出周围树木三五米。据吴友贵介绍,早晚时分,亦或阴雨天气,它们宛如腾云驾雾的三位驾鹤之仙。初冬时节,周围树木的叶子掉落,百山祖冷杉成为灰白色林冠上仅有的绿色点缀,如同撑在林冠上的三把大绿伞,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据吴友贵介绍,百山祖冷杉属于松科冷杉属,它不是杉木,但叶子与杉木有些相似,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叶子前端凹陷,恰似缩小了的燕尾,这也是冷杉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燕尾常挂满水珠,严寒冰冻之时,叶子外面常包裹着一层薄冰,宛如鲜绿的活琥珀。百山祖冷杉的树干、树枝、树皮具备了松树的通性。“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所处的群落中,只有它仨是针叶树种,其余均为阔叶树种,在与周围树木争夺阳光之战中伤痕累累,树干上残存着几轮枯枝,记载下它们争而不胜的岁月沧桑,更昭示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最大那株南向的枝条少而短,偏冠明显,没有了对称美,偷偷模仿黄山迎客松的造型。”吴友贵说。

在钢丝围栏里,插着很多红色的竹签,如果不是吴友贵提醒,记者真的没有注意到。吴友贵指着竹签旁边落叶中探出头的小苗说,这是自然繁育的百山祖冷杉原生树幼苗,一般都不会成活,只有生命力特别强的才有可能成为大树。

“最大那株树龄约150年,小的那株树龄约100年,但直到44年前,它们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之前没人知道它们姓甚名谁。从1963年被吴鸣翔先生发现到1976年正式取名,前后历时近13年,其间经历了不少的周折。由于难得开花结果,没能采得花、果的标本,无法完成新种命名。更因学术界的质疑和争议,当时的植物学大咖普遍认为华东大陆不可能有冷杉的分布,这一观点为新种的鉴定增添了很大的阻力。” 吴友贵告诉记者,百山祖冷杉命名发表后,一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不小的轰动,颠覆了“冷杉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的传统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相继在我国广西发现了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在贵州发现了梵净山冷杉,在湖南发现了大院冷杉。这些冷杉都是濒危物种,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武夷山脉海拔超过百山祖的有黄岗山等5座山,武夷余脉洞宫山脉还有龙泉黄茅尖,当时我国有些植物学家认为,以上这些高山上很可能也有冷杉分布,也曾有很多人进山仔细考察寻找,但均未能找到,百山祖冷杉成为了我国东南大陆唯一的冷杉属植物。为什么东南大陆仅百山祖有冷杉分布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

冷杉属植物在南方低纬度低海拔山地出现,被认定为第四纪冰川时期,冷杉从高纬度向南迁移的结果,对探讨地球生物圈及我国东南部沿海古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及古地理、地质、气候变迁等研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初衷也是保护这一孑遗物种。

吴友贵介绍,自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林业工作者对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抢救工作从未停歇,百山祖冷杉如此濒危不仅仅因为种群个体太少,更重要的是其聚集养分以开花结实的间隔期长,且个体间形成生态差异,自然有性繁殖十分困难,常规人工无性繁殖成功率也极低。随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保护区持续有效的保護下,百山祖冷杉的保护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百山祖冷杉生长极缓慢,这些幼苗距成熟还有较长的时间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百山祖冷杉仍将长期处于极危状态。

吴友贵把百山祖冷杉亲切地叫做仙树,可见在他心目中百山祖冷杉具有极高的位置。上苍如此眷恋这一方土地,不仅将天地葱茏的林木资源赐予了这里,而且将全球仅存的三株百山祖冷杉也完好的保留在这里的森林之中,我想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温暖回报。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懂得感恩,用心守护着丽水大地的生态系统,一座座大山深处的保护站,一个个森林深处的巡护身影,都在不遗余力地维护着这一方水土。这也是这一片土地上最美的底色。

猜你喜欢

丽水植物生态
丽水发现新物种
丽水古堰画乡
哦,不怕,不怕
瓯江丽水
将植物穿身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