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痹的证治

2021-12-04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娄玉钤,张国胜,刘传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颈项外邪瘀血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娄玉钤,张国胜,刘传慧

【摘 要】 颈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颈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颈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4型:邪实候(外邪痹阻证),正虚候(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瘀血阻滞证、痰浊痹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颈痹;颈椎病;肢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规范化;虚邪瘀

颈痹是以颈部疼痛、麻木、僵硬甚则转侧不利,或连及肩臂为主要表现的痹病。多因正虚邪侵或损伤而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所致[1]。颈痹为肢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历史文献中并无“颈痹”病名,多以“颈痛”“颈项痛”来描述。《黄帝内经》提出了针刺治疗本病的穴位和方法。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认识到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长期劳损、正气不足有关,用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多有良好效果。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亦提出针刺穴位治疗本病。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强调本病的病因是正气虚弱、外邪入侵太阳经络所致,并运用养生方导引法治疗本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采用热敷、热熨治疗本病;《千金翼方》论述本病多因五劳七伤、风入五脏而致。”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指出,本病可出现“头项强直,爪甲多青,胁肋胀痛”等不同临床表现,提出用黄膏方治疗,并记载运用摩风神验膏、羚羊角散治疗伤风项强、四肢拘急等。许叔微《普濟本事方》描述本病表现有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元·朱震亨运用五加皮末酒调,外敷项背治疗小儿头项软。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曰:“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提出本病有挫闪,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清·吴谦《医宗金鉴》对外伤颈项痛载述颇详。日本丹波元简《杂病广要》详细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曰:“颈项强直,或半身偏疼,或复麻痹;其为痛也,或引于项脊,傍及两胁,不可俯仰,或腰下如有横木,如坐水中,多令人面目黧黑,腹胁胀满。”现代娄多峰《痹证治验》最早把痹病着于颈项者称之“颈项部痹证”,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将本病正式命名为“颈痹”。

西医学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部软组织劳损、颈肌筋膜炎、颈椎间韧带及项韧带损伤等[4]可出现颈痹表现。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六淫侵袭,或劳损外伤,气滞痰瘀;或肝肾亏虚,颈筋失养而致。

1.1 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均可引起本病,但从风寒湿邪为主。风寒湿等邪侵袭,邪客足太阳膀胱经脉,循经上犯颈项,脉络阻滞;或外感风热,风热夹痰,凝于颈项,而致颈痹。如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曰:“风寒湿气交互为病,颈项强直。”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颈项强痛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

1.2 肝肾亏虚 久病不瘥,或年老肾衰,或房事不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致颈痹;或先天不足,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而为先天畸形发为本病。如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肝血虚而筋燥,颈项强急。”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曰:“项强痛者,皆由肾虚不能荣筋也。”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颈项强痛,……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

1.3 痰瘀气滞 劳损外伤,如长期低头,或睡姿不良、头枕过度偏转,或颈部猛然扭闪等用力过猛,局部肌肉受伤,气血壅滞,或颈部小关节错缝,而致本病;或饮食不节,聚湿为痰,痰浊痹阻,而致本病;或局部经脉瘀滞,气滞血瘀,而致本病。如《妇人大全良方》曰:“有挫枕转项不得者……,项背筋脉拘急。”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曰:“脊痛项强,……项似拔者,此足太阳经不通行。”《证治要诀》曰:“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明·李梴《医学入门》曰:“痰热客太阳,颈项强。”

综上所述,颈痹病因多为感受外邪、肝肾亏虚、痰瘀气滞、劳损外伤等,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5]三类。其基本病机是颈部经脉痹阻,筋骨失养;多伴有颈椎小关节错缝。本病病位在颈部,可连及肩、臂,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有虚有实,实证多为外邪痹阻、痰瘀痹阻,虚证则为肝肾亏虚。

2 诊断要点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或青中年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常因劳损、外伤而诱发加重;也可见于颈部先天畸形者。颈部疼痛可表现为僵痛、刺痛、沉痛、酸痛,可伴肩、臂、手指放射样麻木、疼痛,头晕耳鸣,颈部活动不利等。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受限,椎棘突及关节囊部有明显压痛,体格检查出现阳性体征,如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等。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虚实、类型和错缝:实证多由感受外邪,或外伤引起,表现为外邪痹阻,瘀血阻滞,痰浊痹阻;虚证多为久病迁延、素体虚弱或内伤所致,表现为肝肾亏虚。颈项疼痛,肌肉紧张,明显压痛点,活动受限,多为局部型;颈部酸痛、麻木,并放射到前臂和手指,牵拉试验和压颈试验阳性,多为颈臂型;颈项疼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多为颈脑型;颈项酸痛,步态不稳,甚则仆倒,或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多为脊髓型。颈肌受邪后紧张痉挛,可致颈椎关节受牵拉而紊乱错缝。触诊时椎旁触摸到明显的结节和固定的压痛点,即颈椎小关节错缝之处。

颈痹治疗当分清虚实,辨证论治。实证治疗应以祛邪通络、活血化瘀祛湿为主;虚证治疗应重视滋养肝肾、补益气血。颈部关节错缝,临床治疗时需用推拿手法矫正紊乱错缝的椎间关节,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伴发经筋痹者,应兼顾治疗。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4型。

3.1 邪实候 外邪痹阻证:颈部强痛、拘紧,颈肌发僵,活动不利,肌肤麻木,恶寒怕冷,头痛,咽喉疼痛,无汗,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以颈部强痛、拘紧为本证诊断要点。

分析:风寒湿热等外邪客于太阳经脉,导致太阳经络循行部位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颈部强痛、拘紧,活动不利;寒邪凝滞,故见颈肌发僵;外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故见头痛,恶寒怕冷,无汗;若外邪入里,郁久化热,相搏结于咽喉,可见咽喉肿痛;邪痹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故见麻木;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皆为外邪痹阻之征。

治法:祛邪解表,蠲痹通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加减。方中桂枝汤祛邪解表,调和营卫;葛根既可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又可宣统经气、通络止痛;加桑枝、姜黄、威灵仙祛风通络;丹参、当归、鸡血藤活血通络;制附子、细辛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祛邪解表、蠲痹通络之效。若连及头颈者,加柴胡、藁本、羌活、白芷、苍耳子;气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疼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兼有气血不足者,宜颈痹汤[6]。

3.2 正虚候 肝肾亏虚证:颈部酸痛,头晕耳鸣;头脑胀痛,腰酸膝软,肢体麻木,筋痿无力,或瘫痪,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弱。以颈部酸痛,头晕耳鸣为本证诊断要点。

分析:本证乃病情日久伤及肝肾,或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所致。肝肾亏虚,颈部筋脉失荣,故见颈部酸痛;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则腰酸膝软,肢体麻木,筋痿无力,或瘫痪;阴血不足,阳气偏亢,虚阳上越则头脑胀痛;肝肾不足,脑髓失养,故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皆为肝肾亏虚之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方中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桂枝、秦艽、防风、细辛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加葛根、伸筋草、透骨草舒筋通络。诸药共奏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效。

3.3 痰瘀候

3.3.1 瘀血阻滯证 颈部刺痛,痛处固定,疼痛拒按,昼轻夜重,指端麻木,头痛目眩,肌肤紫黯有瘀斑,舌质黯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涩。以颈部刺痛,痛处固定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多因劳损外伤、闪挫,或邪久客于经络而致。瘀血留滞于颈部,故见颈部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瘀血痹阻,气血不通不荣,故指端麻木;瘀血为阴,夜间亦为阴,入夜阴盛,血行缓慢,故昼轻夜重;瘀血阻滞,清阳郁遏,故头痛目眩;瘀血阻于肌肤,故紫黯有瘀斑;舌质黯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涩皆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川牛膝活血通经,化瘀止痛;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行滞,气行则血行;加桑枝、桂枝、姜黄、威灵仙祛风散寒通络;鸡血藤、老鹳草、秦艽通络止痛;葛根、桑寄生、杜仲强筋壮骨,解肌通络。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若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地龙;气机郁滞重者,加香附、木香;瘀血重者,加全蝎、穿山甲、醋延胡索。

3.3.2 痰浊痹阻证 颈部沉痛、顽麻,头重如裹,肢体沉重,倦怠困弱,眩晕恶心,胃脘满闷,胸中呕逆,纳呆便溏,或神昏猝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以颈部沉痛、顽麻,头重如裹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风寒湿邪停滞经络,或饮食不节,水湿内停,凝聚为痰,痰浊痹阻,故见颈部沉痛、顽麻,头重如裹;痰属阴邪,与湿同类,阻滞经络气机,故见肢体沉重;痰阻胸膈则胃脘满闷,胸中呕逆、恶心;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见纳呆便溏;痰瘀交阻,碍于气机则见全身倦怠困弱;痰蒙清窍可见眩晕,神昏猝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皆为痰浊痹阻之征。

治法:化痰祛湿,蠲痹通络。

方药: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方中半夏、竹茹清热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枳实理气行滞,消痰除痞;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能兼制半夏毒性;加桑枝、桂枝、姜黄祛风湿,通经络;伸筋草、透骨草、木瓜舒筋活络;葛根、桑寄生、狗脊、羌活舒筋壮骨。诸药共奏祛湿化痰、蠲痹通络之效。若失眠者,加远志、夜交藤;眩晕重者,加天麻、钩藤、全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痰盛者,加胆南星;瘀重明显者,加全蝎、穿山甲、地龙。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5岁,1980年1月4日就诊。以左侧颈部疼痛及左肩臂麻木窜痛3个月余为主诉。患者3个月前因母亡悲啼过甚,渐觉颈项凉痛且胀,持续不止,继而左肩臂窜痛麻木。近日颈项强硬疼痛加重,不能扭转,肩臂疼痛、胀、麻较前严重。检查:压头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颈痹,证属外邪痹阻(风寒湿痹)。治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益气养血。处方:羌活18 g、独活18 g、威灵仙15 g、秦艽15 g、透骨草30 g、葛根30 g、桂枝15 g、

木瓜18 g、黄芪30 g、鸡血藤30 g、当归18 g、丹参30 g、香附18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1980年1月7日二诊,患者症状减轻,嘱其上方继服12剂。

1980年1月21日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改服痹证丸,每次80粒,每日3次,连服10 d,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为颈椎病,中医诊断为颈痹(邪实候之外邪痹阻证),外邪即风寒湿邪。患者悲伤过度,悲则伤肺。肺气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受阻,气血凝滞,则疼痛、胀、麻、凉诸症并发。时值严冬,复受寒邪,故而症状加重。治疗以祛风除湿、散寒祛邪为主,方中以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散寒为主,古人云:“羌活善治项强筋急,独活治百节风痛、酸痛、不仁尤效。”透骨草、威灵仙、秦艽、葛根、木瓜祛风湿、舒筋通络,治筋骨拘挛,四肢麻木;桂枝温经通脉,治肩背肢节酸痛,行上部肩臂,领诸药直达病所。更加黄芪、当归、丹参、鸡血藤等益气活血之药,扶正祛邪。综上所述,本方以祛风寒湿邪(邪)为主,同时兼以益气补血以扶正(虚)、活血化瘀以通络(瘀)。诸药相配,痹通病愈[7]。根据虚邪瘀病因病机制定本方,方药对证,故临床收到佳效。

5 预防与护理

避免外邪侵袭,注意颈部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慢性劳损,避免外伤。纠正不良体位,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最好用保健枕,注意劳逸结合。了解本病有关知识,自我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增强治疗信心。正确应用牵引、理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并指导患者坚持做保健操等。合理营养,配合食疗,如多食胡桃、山萸肉、黑芝麻、木耳等滋补肝肾之物[4]。

6 转归及预后

颈痹的转归及预后与起病原因、颈痹证候类型、素体强弱等因素有关[8]。病之初多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感受外邪或外伤血瘀,病情大多轻浅,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内及脏腑,若治疗时标本兼顾,亦可控制疾病发展;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器质性改变,预后较差。

7 结 语

颈痹作为常见痹病之一,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颈痹在临床上日趋多见。颈痹病位在颈部,可连及肩、臂,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颈痹病因以素体虚弱、肝肾亏虚、感受外邪、劳伤多见。病机关键为筋脉痹阻,筋骨失养,可有颈部关节错缝。常因外伤、劳损而诱发。病性有虚有实,实证多为外邪痹阻、瘀血阻滞、痰浊痹阻,虚证则为肝肾亏虚。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颈痹的治疗,当分清虚实。初病未久,邪盛正实,以六淫、血瘀、痰浊为主,治宜祛邪通络、活血化瘀、化痰祛濕,预后较好。久病迁延,邪少正虚,若标本兼治,亦可治愈;若出现器质性改变,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王淑静,娄玉钤.颈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45-52.

[2] 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肢体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54-60,72.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0-177.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6] 陈传榜,李满意,刘红艳,等.娄多峰教授辨治颈痹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5):34-36.

[7]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38-139.

[8] 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2-351.

收稿日期:2021-08-05;修回日期:2021-08-25

猜你喜欢

颈项外邪瘀血
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按按脚底护颈椎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静默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盆腔瘀血综合征辨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