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学”理论实践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1-12-04徐文韬李红蕾董勤倪光夏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3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徐文韬 李红蕾 董勤 倪光夏

[摘 要] 通过比较“针灸治疗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与改革教学的差异,探究“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组和传统教学组,综合比较学期末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评估“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学活动结束后比对分析学生成绩可发现,“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在“针灸治疗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针灸治疗;理论实训双轨教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品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开放课题“床边《针灸学》实训教学混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20年度重点课题);2020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品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开放课题“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2020年度一般课题);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重点资助)“‘苏派中医教育范式:‘澄江针灸学派中医针灸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a/2020/01/30)

[作者简介] 徐文韬(1986—),男,江蘇镇江人,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倪光夏(1964—),男,江苏镇江人,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3-0107-04    [收稿日期] 2021-06-19

一、引言

“针灸治疗学”是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在中西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重要临床学科,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诊疗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以及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但目前“针灸治疗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以教师的系统化教学为主,采用灌输记忆模式传授知识,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一直处于师少生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理论课还能勉强正常运转,实践课就显得顾此失彼[1]。本学科作为一门注重实训教学的课程,是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接轨的有效途径,更是进入临床前的演习[2]。学好本课程对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运用针灸手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防治疾病的能力[3]。为了保证和提高针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临床和社会的需求,对“针灸治疗学”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先学理论知识,而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脱节,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4]。“理论与实践双轨”是将学生分组,实现小班教学,把教学授课场所由传统教室搬到互动性强的实训教室,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针灸人体模型等教学工具,师生互动,实现授课实践同步进行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边讲授边演示理论知识,学生当堂吸收后随即模拟实践,同时教师监督、纠正、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学生能更清晰直观地学习理论知识[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我院于2017年初开始对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的“针灸治疗学”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教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完善修改“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重组培训师资力量、精心设计模拟互动、搜集整理临床病例等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室,贯彻“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的理念,此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养生康复学院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两个班学生,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组(简称教改组)和传统教学组(简称传统组),通过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综合成绩比较两组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教材、教学时数、入学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三、教学方案

两组均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书籍《针灸治疗学》(高树中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第4版)为教材,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教改组实施“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理论和实践课时各为40学时,全部在实训室授课。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在传统教室授课;18学时为实践教学,在实训教室授课。两组均采用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评估,理论与技能考试(两组试卷与试题相同)成绩各占50%。

(一)教改组

教师以《针灸治疗学》教材为蓝本,选取典型案例,在实训教室小班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互动提问、情景教学等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病证诊断、辨证治疗选取主穴、随症加减配穴及针刺手法操作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当堂进行实践训练,可以相互间模拟医患角色取穴练习,也可以借助教学模型进行针刺和手法的模拟操作,同时教师监督、指导、纠正、答疑。

主要学习环节为:播放视频(临床表现、主要体征等)引入主题—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作答(可由教师辅助解答)[5]—教师引导正确的体格检查、辨证选穴思路,演示规范的针灸操作—学生相互模拟实训—教师监督、指导、纠错、重新示范—反馈、总结学生实训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二)传统组

教师以《针灸治疗学》教材为核心,在传统教室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理论课程完全结束后去实训教室实操训练。在教师简单示范后,学生相互间进行辨病辩证、选穴、针灸操作的实训,教师巡视指导,而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四、评估方法

在学期末对教改组和传统组的学生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及实践技能成绩进行比较(两组试卷与试题相同且成绩各占50%)。以两班“针灸治疗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将教改组和传统组的成绩进行整理并输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五、评估结果

(一)成绩测评

1.教改组与传统组“针灸治疗学”考试成绩比较。对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理论成绩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06,P>0.05),即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基本不会对“针灸治疗学”理论成绩产生影响;而实践技能成绩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5),即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后,教改组的实践技能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如表1所示。

2.教改组与传统组“针灸治疗学”课程的理论成绩及格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2,P>0.05),即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学生该门课程的理论成绩的及格率基本相同,如表2所示。

3.教改组与传统组“针灸治疗学”课程的实践技能成绩优秀率的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即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学生该门课程的实践技能成绩的优秀率不一样,教改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如表3所示。

通过对教改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针灸治疗学”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的比对分析可发现,“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不能明显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有显著提升,而实践能力是衡量“针灸治疗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说明“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讨论

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针灸治疗学”体现了对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掌握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及选穴处方、刺灸方法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且陈旧,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接受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动手机会较少。由于缺乏实践,很多学生在学完之后仍取穴不准或不敢动手操作,甚至在毕业前学校都会安排针灸科的实习来弥补课堂动手的缺失。当然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也使得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动手机会大幅度减少,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成为一个难题,直接影响学生的针灸水平[6]。

“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理论授课完成后立即付諸实践,同时有教师规范指导,能更好地改进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互动引导,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将教材中味同嚼蜡的长篇大论转化为贴近临床、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常见病为主),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诊断、辨证、选穴,并在模型或同学身上进行定穴和手法操作演示。教师不能只做一个知识的“权威者”,而是要做一个学习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7]。教师在此处应对学生给予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对临床的过程仔细观察和分析,提炼出问题和疑问,并进行深入思考[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模式为理论知识迅速反作用于实践提供了现实方案,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更规范、更准确、更印象深刻。

虽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两千多年以来针灸疗法也一直在民间流行,但我国进行系统的针灸专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许多教学内容都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针灸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学术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其根本离不开人才的培养[9]。只有认真总结针灸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 10 ],牢牢把握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主线,架好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才能使学生走向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的新境界,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成为优秀的针灸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光宝,刘宝林,梁玉昌,等.“理论实训同步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针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524-525.

[2]侯小红,李世钊.《针灸治疗学》实践教学“针灸实操实验室”建设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2(9):142-143.

[3]谭亚芹,王晓虹,刘亮,等.网络学习及PBL教学结合在针灸治疗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9(2):32-34.

[4]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65-66.

[5]曹耀兴,曾鑫,占国荣,等.情景模拟在针灸治疗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8(20):37-38.

[6]唐雅妮,杜琳,陈美琳,等.从发展现状探析针灸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1):22-24.

[7]张宏如,徐森磊,顾一煌,等.《针灸治疗学》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145-146.

[8]刘宜军.PBL教学方式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0-21.

[9]王列,馬铁明,王树东,等.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5(20):9-11.

[10]张君,邵素菊,华金双,等.针灸治疗学实训教学中针对学生问题的教学对策[J].中国针灸,2017,37(7):773-

775.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XU Wen-tao, LI Hong-lei, DONG Qin, NI Guang-xia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Colleg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reform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model was explored in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s from class 1 and 2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jor at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referred to as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and traditional group (referred to as the traditional group).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kills scores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fter the end of the teaching activity,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t was found the reform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model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the scor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quality in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applied research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