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培养目标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构建
2021-12-04颜晓勤
文章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FJJgzx20-061)成果。
摘要: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目标,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全面开发并构建校本课程,丰富文化传承、体验类课程,引导学生全面探索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使其自主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文章具体阐述如何构建校本课程,以便及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自信;校本课程;构建策略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源地,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是我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也是瓷文化的发源地,而“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可充分整合本地乡土资源,梳理地方文化发展史,据此构建校本课程,由此组织丰富的文化传承教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文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充足准备。具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校本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组织校本教学活动呢?下面,文章将对此展开教学分析。
一、 校本课程内容的安排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德化县本地的文化特色便是“瓷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且本地多次组织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校本课程时,本校将德化“瓷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中心,整理了德化“瓷文化”的发展史,并由此编写了校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德化“瓷文化”的特点、经典作品、历史地位等,收录了与陶瓷作品有关的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本资源,非常看重“瓷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整理了本地地方志资源,由此开设了独立于教材之外的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回溯德化县的千年文化,以文言文为媒介将文言常识、文章分析、文化传承、文学鉴赏活动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充分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
(二)立足实际,符合学情
本校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点构建校本课程,需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在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中树立文化自信,需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渠道是多元化的,而且本地的乡土资源非常丰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充足。所以在构建校本课程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整合了乡土文化。比如,九仙山、戴云山、石牛山、岱山瀑布等是本地比较出名的风景名胜,不少学生都曾经到各个旅游景点进行游览参观,欣赏着人文文化、自然资源的和谐统一。在构建校本课程时,本校也围绕这些风景名胜整理了乡土资源,以“德化县风景名胜”为主题编写了校本课程,整理了德化境内的名人堂屋、革命斗争遗址、古城寨等地域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索本地的乡土文化。待学生了解了各个风景名胜的人文底蕴之后,他们再去景区参观,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也有不少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感慨祖国山河的伟大与秀丽景色,心中涌起自信、骄傲的高尚情怀,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校本课程活动的实施
确定了校本课程内容之后,教师便要考虑如何开展校本教学活动,将校本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本实践,使其顺利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精神财富。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目标,教师则可通过以下方式组织校本教学活动。
(一)突出语文特色,开展实践活动
如围绕文化类校本主题内容开展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实践活动,也可围绕某个文化主题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自觉接受文化熏陶,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体验,将校本教学落到实处。
以石牛山景区为例,石牛山位于德化的东部,是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活标本,内有多处景观,石林遍布,有成片的红豆杉与国家珍贵的树木。本地一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使得石牛山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加神秘、惹人向往。为此,作者就围绕石牛山景观设计了一次写作活动,即“写游记”,引导学生描写在石牛山游览的过程、心情。整体来说,写游記的周期为两周,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整理与石牛山有关的人文资料,也可利用周末期间亲自参观石牛山这一景点,使用书面文字描绘石牛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描述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跳出学科界限,开展综合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跳出学科限制,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开展校本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自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德化“瓷文化”是本校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除了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的发展史之外,我们也可与艺术类教师合作,在学校内开展瓷文化文艺表演活动。比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描摹陶瓷的造型色彩,使用丰富的瓷土原料引导学生亲自制作陶瓷作品,积极锻炼学生的手工实践能力,使其自主传承陶瓷文化;或可组织美术写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画笔描摹自己的家乡,用细腻的笔触去体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便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其永远对生活保持热爱之心,自然而然地传承了本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两条主线,保障校本教学开展
校本课程算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却也独立于二者。对此,教师就可设计两条教学主线,即“课堂+校本”“校本+社团”的方式落实校本教学活动。
作者每周都会开设一次校本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本地的“瓷文化”、人文历史等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会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校本课程知识,以便营造良好的校本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在课外,本校还以本地乡土文化为基础组建了多元化的社团,如登山社团、陶瓷社团、阅读社团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作者会定期对社团开展教学指导,但是并不会过度干预各社团的具体活动,而是会在学生群体之间公平选拔社团组长、副组长,支持学生自主设计、安排社团活动。这样一来,就可有效保障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使其在丰富的社团体验活动中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时间一长,本校各色社团也成为本校的教育特色,各社团也可定期组织一些公开活动,宣传本社团的活动理念,与各位社团成员一同宣传本土文化。
三、 校本课程评价的优化
教学评价应始终伴随着教学活动发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并实施校本课程,同样也需要通过即时的教学评价活动去反馈校本教学效果,既要总结成功经验,也要反思并修正现有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与教学条件,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便要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全过程地追踪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概况,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树立了文化自信。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组织校本课程评价活动。
(一)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全过程追踪
“学生成长记录袋”又被称为档案袋,属于质性评价手段,学生可以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汇总起来,据此记录、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工具非常看重学生的主体行为,学生是实施评价的主人公,而且“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让学生自主反思个人作品。在组织校本教学活动时,高中生也能总结记录自身文化自信形成过程的代表作品,实现全过程追踪,实时记录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自信心、文化意识形成过程,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个人素质。
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具体内容,“学生成长记录袋”也就变成了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册,可以动态反映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行为表现。为了方便学生管理,作者使用活页装订的方式制作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方便学生随时更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具体信息。比如,如果学生在陶瓷展中担任小主持人,负责为各位“来宾”讲解本地陶瓷文化的发展史,那么就可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粘贴主持演讲稿、活动照片等彰显个人风采的资料,也可以简短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活动感悟。一个学期结尾时,作者会在教室内展现本班学生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并评选出内容最丰富、页面最美观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代表作品,激励学生,使其能够抱着更加高涨的热情去记录校本实践体验活动。
(二)采用实时观察法,做到准确教学
观察法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教学评价手段,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有效的实时观察可以发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监测高中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根据高中生的真实反应调整校本课程的活动形式,实现准确教学,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文化传承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及时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在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时,作者通常会提前编订课堂观察表,希望可以实时评价本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比如在组织学生阅读记录本地历史发展的文本资料时,作者發现学生的态度认真端正,但是整体来说,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也没有主动发言的欲望。这就证明校本教学的实际水平脱离了预期设想,并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此,作者就据实填写了课堂观察表,并在课下主动与学生对话,向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决定改变单一的阅读活动形式,尝试以主题演讲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搜索、调查本地的文化资料,并支持学生动情地演讲,使其主动抒发自己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则可利用学生的高涨情绪去激发阅读兴趣,以便顺利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使用考试评价法,提高校本课程教学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考试一直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作为一种结果性评价手段,公平、公开的考试活动可以监测学生的周期性学习成效,而且高中生普遍更重视考试科目。所以如果要想顺利开展校本课程,长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教师便要灵活使用考试评价法,定期检验校本课程实施效益,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做准备。
为了顺利推广校本课程,作者每学期会按照学校所开展的大型考试活动实行考试评价手段,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文化储备,并将这一考试成绩并入学生的期末考试之中,可兑换成一定的积分,以便切实激励学生,使其主动参与校本学习活动。为了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者会采用保密措施,即不公开学生的分数排名,以免学生因为成绩差异变得自卑与沮丧,丧失参与校本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学校大型活动、文化宣传活动等都可兑换成一定的积分,会直接列入学生个人档案之中。这种做法就让本班学生都开始重视校本课程学习活动,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构建校本课程,打造文化教育特色品牌,开辟特色化的校本教学道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其自主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向美丽.土家族文化传承与民族高中校本课程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朱艺蓉.道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3]唐勇峰.“通渭地方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颜晓勤,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