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利茶产业发展总结与建议

2021-12-04韩星海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茶叶

韩星海

1 平利茶产业历史悠久、发展稳健

陕西平利县位于秦岭以南、汉水之滨,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南北相融合。相传女娲在此补天造人。从古到今,其区域内生态优越、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且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适宜茶树生长,就是一个古老而久负盛名的茶乡。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植茶始于秦汉,历史悠久。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 ,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山南:以峡州上……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明史·茶法》记载:“洪武四年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宜定每十株官取其一……。”这些史料均证明平利早在唐代和明代时期,已经是巴蜀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列为“贡茶”产地。清朝乾隆年间,平利女娲山下所产“三里垭毛尖茶”最为有名,屡次作为朝廷 “贡茶”而享誉朝野,也让平利茶叶名扬天下。

2)恢复发展时期,在艰难中前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平利县先后制定出一系列支持茶产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全县茶产业长足发展。1949—1969年,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茶叶得以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展历程迂徊曲折,仍然在艰难中前进。到了1969年全县茶园面积由1949年的200亩增加到2500亩,茶叶产量增长到 12.35t。

3)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发展步伐加快。1970—1990年这20年间,平利县茶叶生产不断在摸索中前进。特别是1969年,毛泽东主席在安徽舒城县作出了 “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后,平利县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新建县国营示范茶场。1975年,全县掀起茶叶大发展新热潮,采取社队集中会战,以公社或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社队集体茶场,应用种籽直播在山坡上大面积建立单条植茶园,茶园面积快速扩张,成效显著。1977年,平利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到1979年,全县共建立社队集体茶场265个,茶园面积达到7.8万亩,茶叶产量达到32.7t。自从1980年开始,农村推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大多数茶园和集体茶场分散承包到户经营,茶叶生产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并且先后推广了密植免耕茶园种植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名优茶采制技术,全县新建了70多个茶叶初制加工厂,研制出的“三里垭毛尖”“八仙云雾”“女娲银峰”三款名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丰产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和“32111”茶园规范化管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平利县示范茶场多条植密植免耕茶园创造了亩产茶502kg的高产记录。

4)认准发展方向,探索中稳定发展。1991—1999年这段时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利茶产业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迈进。1993年,县委、县政府召开平利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知名茶叶专家云集平利共商平利茶业发展大计,平利茶业发展出现了新变化,组建成立了平利县茶业开发公司,贸工农、产加销“一条龙”专业化经营初现端倪,茶叶专业户应运而生。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得到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成功,茶开发加工呈现多样化竞相发展的态势,平利茶产业在探索创新中稳定发展,茶叶产值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5)立机构、定目标,实现突破性发展。2000—2020年,平利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茶产业突破发展不动摇,奋力建设西北名茶大县,平利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平利县成立茶叶管理局,从管理体制上为茶业发展提供了保障。2003年,平利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的决策部署,全县茶产业按照突出管理提效、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适度扩张规模的总体思路,实出重点抓管理、扶龙头、创品牌、建基地、拓市场,平利茶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截至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万亩。平利县被划到长江中上游名优绿茶产区,先后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最美的茶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茶叶带动百业兴,一枝一叶总关情。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在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他与当地干部群众、茶农亲切交谈,了解脱贫攻坚情况,提出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教导,为平利和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平利推动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六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平利县视察时提出的“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平利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势而上,推动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上,主要采取了六条措施真抓实干。

1)接力包抓、帮扶不懈。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企业带动和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包建包抓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出台严格考核政策,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亿元,支持富硒茶产业建设。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平利富硒茶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增效益。

2)抓点示范做精茶基地。坚持各镇党政主要领导抓点示范建园区。“十三五”期间,各镇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抓点建设1个200亩以上的茶园示范点,实行年初规划、年中督查、年底晾晒考核,确保能建成、能见效。推动园区与易地搬迁相结合,新茶园成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让搬迁群众就近能就业、能增收。推广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让老茶园焕发生机,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推进交通主干道直观坡面生态茶园建设和已命名园区的提等升级,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打造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让茶业园区成为建设美丽平利的新画卷。

3)扶优扶强培育茶龙头。紧扣安康市政府提出的“十百千万”工程,以中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园区为抓手,按照 “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的方式,落实领导包抓、部门帮扶措施,指导企业量力而行,精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将建设投资纳入涉农整合项目库,安排产业奖扶资金、苏陕对口扶贫资金、捆绑项目资金和涉农优惠贷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龙头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强化宣传做响茶品牌。秉持“质量兴茶、绿色至上”的理念,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推行清洁化生产,普及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制度,确保平利每片茶叶安全放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5.21首个国际茶日”、县长直播带货和陕西网上茶博会,组织茶企业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茶博会和茶事活动,邀请知名媒体报道“山上兴产业”发展成果,平利茶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5)线上线下开拓茶市场。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红茶、黑茶、粗茶、茶食品、茶用品生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招商政策,一批县外客商落户平利,一大批有志成功人士返乡投资茶产业,利用夏秋茶原料开发生产茶用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通过强有力的出口扶持政策,安康圣泰、一茗黑茶、女娲茗茶等公司积极开发生产新产品扩大出口,出口金额1.2亿元。鼓励企业与网络带货平台、大型连锁超市、院校扶贫商场加强对接合作,进一步拓宽平利茶叶营销渠道,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6)高点提升女娲凤凰现代茶业园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平利县大力引导茶企职工、茶农反复学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红色蒋家坪、绿色新农村”的总体建设思路,重点对女娲凤凰现代茶业园区进行了提升改造,科学制定了《蒋家坪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提水滴灌项目》《标准化茶园建设》等系列规划,争取相关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重点用于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老茶园改造、茶山提水灌溉、数字农业展示以及茶旅融合发展等项目工程。目前,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项目,已对女娲凤凰现代茶叶园区600亩茶园进行改树、改土、改园。通过茶园补植,在蒋家坪、马鞍山道路沿线宜茶地块新建“陕茶1号”良种茶园220亩,提水滴灌项目方案通过初审,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力争尽快将老县蒋家坪村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红色旅游名村和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女娲故里”风光好,青山不负茶人情。截至2020年底,平利县累计建成标准化茶园20万亩、绞股蓝基地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11家、市级3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9家,发展家庭农场106个,培育现代农业园152个,2020年茶产品产量1.5万t,实现产值18亿元,全面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均1亩园,户均1万元”发展目标。其中“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绞股蓝”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平利县茶业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达到79位,品牌价值达22.58亿元。茶产业成为平利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根本保证。

3 发展建议

2021年3月22—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他来到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将茶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是习总书记对发展茶产业的又一次指示。结合平利县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调研后认为,要推动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务必要抓紧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政治站位,把习总书记对于茶产业的指示精神学透,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推动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百年风华耀初心,茶为国饮责任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哲理之言,为全国广大茶人指明了方向。一定要将习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间,提高站位,眼光放远,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将茶产业由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打造成今后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凝心聚力,谋实创新,奋力追赶超越,推动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培育茶文化,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腾飞翅膀。平利县要紧扣时代特点,按照茶文化为茶产业增色添彩的新思路,引导广大茶业从业者提升对茶文化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深入梳理平利古今茶文化,推陈出新,做好当地茶文化这篇大文章。一定要把创新与传播放在首位,营造出全县茶叶良好氛围,讲好平利茶叶故事,让全国乃至世界进一步了解平利茶叶,真正实现名茶强县的目标。

3)打造名副其实的茶品牌,大力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办好“国际茶日”系列活动,争取亮相展示的机会,快速扩大平利茶叶知名度。积极举办各种茶事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各类茶博会,深度开展茶产品“五进活动”,邀请知名媒体持续报道平利富硒茶产业,支持茶企业在县外大中城市开设平利茶叶专营店,努力扩大平利茶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份额。

4)强化合作,多措引智,打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平利县要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广泛开展新型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打造一支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提升产业内生动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平利富硒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5)建管并重,加强标准化生态茶园软硬件建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大力推行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提升茶园管护水平,逐步实施茶园全程机械化,加大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质量追溯制度,申请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标准化生态茶园。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