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源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4陈丽珍程琳汪菁佳程丹王鹰何晓求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婺源茶业龙头企业

陈丽珍 程琳 汪菁佳 程丹 王鹰 何晓求

(婺源县农业农村局 333200)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近年来,婺源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有机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道路,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1 产业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县茶园面积从1.23万hm2增加到1.34万hm2,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0.73万hm2,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0.31万hm2,采制茶叶由16 100t增加到18 900t;茶叶加工贸易量由6.1万t增加到7.8万t,茶产业综合产值由32.1亿元增加到41.95亿元。出口创汇由4 800万美元增加到7 000万美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从14.45亿元增加到23.45亿元。

目前,全县年产值过亿元茶企2家,2 000万元以上茶企25家,获SC认证企业超过20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拥有自营出口权茶企24家,茶机厂2家,小型茶叶交易市场1个。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有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示范单位等荣誉,婺源绿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江西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2 存在问题

2.1 龙头带动弱

婺源县没有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有6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有初制加工厂超400座,多数为家庭作坊式,抱团意识不够,带动作用不明显。

2.2 品牌效应低

婺源茶业品牌整体“小、散、弱”,且多而杂,缺乏整体性,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虽然,现有婺源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但整合度不高。

2.3 产业链条短

目前,婺源只有1家深加工茶叶企业,茶产业基本还停留在出口精制茶和传统名优茶上,茶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短,在茶饮料、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领域拓展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2.4 茶旅融合弱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婺源也打造了一批茶旅融合示范基地,但整体规模较小,与旅游景区紧密度不高,经济效益不强。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茶叶管理,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抓品种改良。继续推进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支持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形成引种良种、扦插繁育、成苗供应一体化的优质育苗生产经营链,逐步壮大种苗产业。二是抓茶园管理。按照生态茶园建设要求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新建标准化茶园,盘活老茶园,推进老品种茶园改植换种;加强茶园主干道、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和林木套种等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加大全域有机发展力度,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认证等行动,探索农药化肥集中配送模式、中药复方有机农业。三是抓茶叶加工。支持茶企新、改、扩建标准化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加工生产线,促进茶叶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加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强化SC认证,推广SC、ISO9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3.2 加强品牌创建,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充分发挥茶业协会作用,规范管理婺源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健全完善婺源绿茶品牌运营管理制度。二是高位推动婺源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策划,系统谋划品牌宣传方案,实施多元、多层次、多角度的品牌宣传推广。三是支持茶企抱团参加国内外重要展示展销活动、广告宣传、品牌策划等,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四是支持婺源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支持企业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江西老字号。五是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品牌创建、加工升级、产品研发等方面合作,拓展茶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3.3 拓宽销售渠道,完善产业营销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交易,支持茶叶交易中心、直播基地等场所建设和运营,鼓励开设婺源绿茶专卖店、体验店、茶楼、茶馆,逐步构建婺源绿茶现代化营销体系。二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开拓茶产品出口市场。

3.4 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力

一是培育领军企业。规范提升SC认证企业的品牌管理,提升省市龙头企业比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争取社会资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小企业进行联合经营,组建企业集团、茶业联盟,加快品牌整合,统一标准,推进规模化、市场化营销。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通过租赁联结、劳务联结、收购茶青、利润分红等方式,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3.5 深化茶旅融合,创新产业转型载体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绿茶坐庄、多元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多层次需求。二是做好茶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方面融合,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茶主题公园、茶博馆、研学游基地、茶民宿、茶业乡村旅游点等茶旅结合新型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风情茶园。三是深入挖掘婺源茶优势及历史文化,创新茶文化载体。提炼和编排婺源特色茶歌、茶舞、茶艺、茶诗等;积极承办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年会等茶届盛事;组织开展茶文化节、国际茶日、制茶比赛、茶摄影等活动。

猜你喜欢

婺源茶业龙头企业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
陕西省茶业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