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路径

2021-12-04陈义安王晓芬张友洪刘刚黄盖群蒲军莫西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蚕业蚕桑标准化

陈义安 王晓芬 张友洪 刘刚 黄盖群 蒲军 莫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637000)

武胜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浅丘地带,地处嘉陵江中下游,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鼎盛时期,全县年发蚕种22.98万张,产茧5 500t,曾经是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2017年,全县开始启动集约化、规模化优质蚕茧基地建设,蚕桑产业迅速成为武胜的特色支柱产业,2019年成功创建四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因素支撑产业发展的成效明显。

1 产业发展现状

武胜蚕桑养殖传统悠久。2017年,为适应规模化、集约化、优质茧基地建设要求,武胜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晚熟柑橘+蚕桑”的两大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开始大规模介入蚕桑生产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初,全县标准化桑园达到1 200hm2,配套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和标准化养蚕大棚分别达到0.71万m2、17.59万m2。养蚕量达到2.1万张,产茧1 008t。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茧单产提高到40kg左右,茧质明显改善,能够缫制5A级以上生丝的原料茧达到90%,开始树立起武胜优质蚕茧品牌,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产业社会效益凸显。2019年获批为“中国蚕桑之乡”,并成功创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龙头企业在建好标准化、集约化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以每户2.0~3.3hm2的规模标准培养了反租到包户146户,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带动力量。园区内还迅速发展了蚕桑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12户,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主体带动作用凸显。

2 科技支撑的途径与方法

2.1 规划支撑

为打造武胜蚕桑特色支柱产业,武胜县邀请省内外科研机构,立足“产业区域发展、规模发展、持续发展”,精心编制县域蚕桑产业总体规划和基地乡镇的分规划。发展规划科学翔实,分步建设、梯次推进,集聚优势资源和要素,集中投入到重点乡镇区域,实现了产业科学发展、有序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全程参与,从种苗质量和管护等方面严格基地建设质量。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建设推进会,特意邀请产业专家参与建议和方案完善,认真严格按照标准化、集约化优质蚕茧基地建设标准,拟定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切实保障规划的科学编制和落实。为了解决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产生的大量桑枝,2020年又单独编制了桑枝食用菌发展规划。

2.2 人才支撑

为切实解决基层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不全、力量不足的制约,武胜县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组建武胜蚕桑专家大院,由四川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担任大院的首席专家,8位研究员或副研究员领衔组成8个专家小团队。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基地建设合理选址。为了形成支撑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本土科技人才队伍和农业推广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全面参与武胜蚕桑产业发展人才的培养。通过现场技术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观念,培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全县2.0hm2以上的所有养蚕业主都已经接受了每年4期以上的培训,入列蚕桑“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取得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成效。

2.3 平台支撑

为了集中打造武胜蚕桑科技服务平台,武胜县农业农村局与四川省农科院联合打造了武胜蚕桑专家大院,秉持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科技支撑的规范建设原则。2018年在猛山乡万民寨村建设的武胜蚕桑专家大院,已经成为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大院。在科技团队支撑下,武胜蚕桑专家大院主要承担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大院还定期邀请专家在园区内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开展高质量专题培训,组织业主外出考察学习,为业主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另外还整合了全县涉农项目资金,对建设质量、规模达到标准的产业基地优先配套道路、水利、电力、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提升蚕桑生产标准化水平。

2.4 政策支撑

武胜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农业品牌培育奖励、优质蚕桑产业发展考核奖励、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补助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返乡人员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与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和县内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出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通过政府担保、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业主信贷支持,帮助业主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问题。出台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政府采取保费补贴方式鼓励业主参与特色农业保险,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出台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在桑苗采购、桑园管护、大棚建设等方面进行政府补助。同时在产业贷款、金融保险、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用地等方面制订了专门政策,并对业主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解决了业主的后顾之忧。

2.5 服务支撑

武胜县出台购买科技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系列政策,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科技服务的方式,引进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设了武胜蚕桑专家大院,建立科技成果集中展示、统一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平台。龙头企业也全面介入全产业链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的规模扩展和效益提升。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集成推广桑园周年管理、省力化饲养上蔟等技术。

3 科技支撑的发展措施

3.1 政府购买服务引进来

很多农业生产基地县都面临本土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水平较低、服务体系滞后的问题,通过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可以迅速扭转这一现状。其实针对本地发展的科技限制因素,政府购买科技内容可以是多方面,例如引进技术服务、建设专家大院、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等。推行部门技术骨干+“田秀才”+“土专家”等多种形式,组建基层技术服务队伍。鼓励龙头企业充实蚕桑技术服务队伍,推行责任到人、分片指导,针对关键技术环节抓落实。

3.2 就地培养培训活起来

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定期对家庭农场户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如蚕桑管理、经营、销售等,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相配合,科学种桑养蚕,壮大蚕桑职业农民队伍。以县级部门技术骨干为主,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开展高质量专题培训,为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公益性科技服务。

3.3 龙头企业牵头强起来

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企业扶持和市场引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蚕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公司、基地、农户三级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根据蚕桑基地规模大小配备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为蚕农提供优质高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针对企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的重点,是确保技术落实落地非常关键的措施。资源多元化利用是传统产业增值增收的重要方向,龙头企业要以点带面,通过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和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3.4 利益联结粘起来

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驻地开展技术服务是解决地方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各地可以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购买科技服务、共同实施科技项目等多种形式,推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基层技术服务队伍,解决企业关键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地方政府要引入竞争机制,在人员编制、入学深造、职务评聘等方面制定优惠和扶持政策,调动技术推广和培训人员的积极性,稳定蚕业技术推广和培训队伍中的业务骨干,逐步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等多元化蚕业技术推广队伍。创新激励机制,正确体现和评价技术专家支撑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鼓励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和蚕农的科技承包。

3.5 社会化服务体系带起来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对广大蚕农提供各种服务,支持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保障蚕农稳收增收。对蚕桑产业重点基地乡镇2.0hm2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业主及反租倒包的业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业主发展。组建社会化劳务公司,引导解决用工难、用工管理不善等问题,切实解决产业规模发展面临的劳动力制约问题。桑枝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废弃物,处理不好会成为蚕桑病虫害暴发的隐患,威胁蚕桑安全生产。在编制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招引龙头企业,统一组织粉碎后销售给食用菌生产企业,不仅变废为宝,还可以增加桑园产值。鼓励支持专家、技术人员、业主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全程标准化生产服务。

猜你喜欢

蚕业蚕桑标准化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君山区蚕桑产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蚕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简述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声明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