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曲艺的教育传承
——以山东琴书为例

2021-12-04王晓彤

人文天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琴书曲艺山东

■ 王晓彤 王 坤

山东琴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一带(现菏泽的曹县、郓城和单县),它脱胎于民间“小曲子”联唱,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主要曲调,并穿插少量小曲进行说唱。山东琴书以鲁西南为基点,南路琴书为直接母体,进入城市后,衍生出北路琴书和东路琴书,范围广,影响力大,深受百姓喜爱。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多元文化的涌入,人们对非遗曲艺的关注度逐渐减少。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要想使山东琴书重现生机,少不了“教育”这方沃土,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进行教育传承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山东琴书的发展状况

(一)大衰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新兴事物的不断涌入,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包括山东琴书在内的很多传统艺术的生存状态受到威胁。1985 年前后,山东省有9 家能表演山东琴书的曲艺团体,但2001 年的相关调查显示,省内仅剩3 所独立曲艺演出单位。且至2005 年申报非遗时发现,山东琴书仅在山东部分地区(菏泽和济宁等地)有传唱,以家庭式琴书表演为主。相较于之前全国性剧种的地位,山东琴书整体呈大衰落态势,并存在缺乏专业琴书团体和展示平台、琴书人才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

(二)小繁荣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非遗重视程度的增加为山东琴书重现生命力提供契机,在此,暂且将山东琴书展现其生命力的现象统称为“小繁荣”。2004 年9 月,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将山东琴书引入大学课程,成立琴书班教授山东琴书,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之外,山东琴书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例如,2018 年6 月,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举行“戏曲进校园”活动,山东琴书经典曲目《正反话》一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2019 年11 月,济南市曲艺团公益演出走进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表演了山东琴书等精彩的传统节目,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曲艺艺术的魅力。

二、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可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传承。

(一)必要性

第一,山东琴书活态传承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的特点,它依托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传承链而得以延续。这决定了以人为载体的活态传承是其传承与保护的最佳方式。年龄结构完整、合理的传承梯队是山东琴书得以延续的社会基础,从启蒙到认同,再到能力培养,通过教育这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为山东琴书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活态传承。

第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涵的需要。多年来,我国主要以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学生熟悉西式音乐思维,因此难以对本民族音乐产生共鸣,更难以树立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在多元化的文化浪潮中思考自己文化的存在,只有在认识自身文化和外来的多种文化中,才能正确把握自己。山东琴书是山东省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具有地方上的亲缘性,对山东琴书进行教育传承正是向内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使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内涵得以拓展。

第三,保持方言生命力的需要。如今是一个全民说普通话的时代,没有机会说方言、不会说方言成为常态,但地方方言与地方文化一样,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地方曲种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方言的生命力,山东琴书使用山东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利用教育目的性、广泛性等优势,将山东琴书纳入学校教育,对保持和延续方言的生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

第一,地域和内容优势。“‘非遗’是一定地域上的原生态文化,它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并根据分布的不同而表现出相似性或差异性,甚至随着时间而演变。”①黄莉敏:《地理学介入“非遗”研究:内容取向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的响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年第7 期。山东琴书分为南、北、东三路,南路琴书是北路和东路琴书的直接母体,三路曾分别遍布鲁西南、鲁北和鲁西北、鲁东地区,有地域基础,以此展开教育传承事半功倍。尽管各地区之间方言、声腔等的差异使各流派有其自身特点,但三路琴书异中存同,内容上存在共通性,地方性传承的障碍相对较小。

第二,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支持。教师对山东琴书的了解、价值认同和专业掌握是其教育传承的前提和保障。截至2019 年,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山东琴书班已培养出15 届优秀学生,总计约300 人,许多毕业生都投身非遗事业,其中80 余人一直从事专业演唱及相关职业。琴书班学生有着对山东琴书的价值认同和专业能力,是非遗曲艺和地方音乐的承载者,是推动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坚实力量,不仅可以在山东琴书与一线教师之间搭起桥梁,也可以为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提供师资支持,为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第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以科研成果为教育传承提供资源支撑。山东琴书是山东省的本土资源,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与曲艺相关的艺术成果有《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山东曲艺史》《山东琴书大全》《山东曲艺研究·音乐篇》等,其中关于山东琴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史料、理论、实践经验等,都为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使得课程资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编排及教学都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三、对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构想

(一)政府与社会团体形成合力,发挥统筹规划的优势

教育传承需要统筹规划的力量,统筹规划是指合理配置、整合资源与实现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重要途径,故山东琴书教育传承需坚定“两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1.两个中心

“两个中心”分别为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教育厅牵头将山东琴书教育传承作为地方特色课程纳入音乐教育,引入学校课程,在政策上保证山东琴书教育的正规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设有艺术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等,承担着推动各门类艺术和各艺术品种发展的责任,以及组织全省非遗研究、宣传和传播工作的责任。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可将教育与非遗曲艺相结合,发挥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与统筹规划能力,有利于全社会达成共识,推动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落实。

2.三个基本点

“三个基本点”分别为南路山东琴书、北路山东琴书和东路山东琴书。南、北、东三路琴书分别以鲁西南、鲁北和鲁西北、鲁东地区为主。2012 年,东路山东琴书研究会成立,形成正式组织团体。同样,南路山东琴书和北路山东琴书也可组织专门团体,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为山东琴书教育传承提供专业性和有效性保障。

政府与社会团体形成合力是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保证,前者予以政策和认同感保证,后者予以专业性保证。“三个基本点”分别与“两个中心”和各地教育局对接,实现山东琴书教育传承的健康发展,丰富学校音乐教育,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新时代的价值引领,体现时代的声音以及美育的育人功能。

(二)制定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

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大众,高等教育则进一步专业化。当基础教育为某些学生带来较为深刻的启迪与兴趣,并促使其走向专业发展之路时,系统化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优势便由此得以体现。人才培养机制是指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协调,以及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运行方式。第一,政府的支持是关键;第二,学校的落实是重点;第三,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需贴近现实生活;第四,加强曲艺演出团体与学校的对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加深其对山东琴书的理解;第五,定期回顾与评估人才培养过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基础教育阶段

以本地所有学生为对象进行山东琴书的教育普及,以认知教育为主,激发对山东琴书的兴趣与价值认同,培养山东琴书和曲艺艺术的爱好者、关注者和传播者。小学阶段注重对山东琴书优秀曲目的聆听、欣赏与模仿,中学阶段注重对山东琴书艺术特征与魅力的判断与领悟,合理利用资源,丰富教学方式。例如,鼓励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创编新剧本,请山东琴书老艺术家进课堂等,使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更具丰富性和有效性。

2.高等教育阶段

以专业音乐教育为主,注重对山东琴书的传承与研究,培养从事山东琴书的专业表演人才、研究者和创作者。菏泽学院开设山东琴书班,经验丰富,但依然存在缺乏专业琴书团体和展示平台等问题;山东艺术学院作为省级艺术类院校,实力更雄厚,资源更丰富。两所高校可以实行联合培养,依托山东艺术学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大、更专业的展示平台,甚至通过向老艺术家拜师,使琴书班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的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从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体系意识,发挥教师和山东琴书老艺术家的教育力量,真正实现由上至下一脉相承、由小到大成长成材的教育传承。

(三)成立教育教学研发团队,编制山东琴书地方特色课程

针对非遗曲艺山东琴书,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以学校教师为核心主体,聘请专家指导,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共同参与,达成共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编制课程。

课程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是保证非遗教育传承正规、长效展开的途径,对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十分重要。确定山东琴书的课程目标时,应注意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突出地方传统特色的统一,既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又抓住地方文化特色,指向山东琴书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传承;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音乐学科与山东琴书的融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审美特征的优秀曲目进行学习,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循序渐进性,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普及到提高的原则,既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与学校教育特点相适应;实施课程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审美是核心,感受是关键,注重课程传授的趣味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使用情感体验、问题探究等方法;在评价课程时,注意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统一,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整体课程要以兴趣为导向,从聆听山东琴书优秀曲目入手,了解和认识其历史、文化和特色,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曲艺艺术之美,感受山东琴书的曲调、唱腔、唱词等;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基本功,深入了解山东琴书经典曲目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甚至学习扬琴等相关乐器演奏,打造一门真正适合学生阶段性发展的、立足于教育传承的山东琴书地方特色课程。

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得山东琴书的发展有了更好的社会环境,教育也作为非遗的传承方式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山东琴书等非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值得传承与发扬。相信在“教育”这方沃土上,借社会各界之力,山东琴书一定会重新焕发时代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琴书曲艺山东
关于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的分析与探讨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浅谈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失落的非遗明珠
——豫东琴书
《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