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与校园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2021-12-04彭天文刘明鲁吴强吕小菊郭辉吴秀芬
彭天文 刘明鲁 吴强 吕小菊 郭辉 吴秀芬
(1.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 723000;2.汉中市农技中心 723000; 3.汉台区蔬果中心 723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力推进,蚕桑文化科普知识的传播逐渐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以蚕桑为主题,融精神、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把中华优秀传统和美德教育寓于蚕桑科普活动中,在校园,教师引领中小学生走进蚕桑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考习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科学思维。可以说,蚕桑科普活动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极佳方式。蚕桑科普教育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训练与提高有着特殊、非凡的作用。古老的蚕桑丝绸文化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桑科普活动的设计原则
科普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性[1]。其形式多样,途径灵活,是有效和流行的知识传播方式,科普与文化的结合也是科普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将蚕桑文化融入到科普中去,可以促进蚕桑文化的普及,同时蚕桑文化也可以丰富科普文化的内涵。
1.1 科普性和多元性相结合
蚕桑文化科普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图文并茂地介绍蚕桑历史与现状、蚕的一生、蚕桑产品等内容,详细介绍蚕宝宝从蚕卵、孵化、幼虫、眠蚕、起蚕、熟蚕、结茧、化蛹到成蛾的成长全过程,并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蚕种、蚁蚕、幼蚕、大蚕及不同颜色蚕茧。还可以采取观看蚕桑标本和蚕宝实验、体验手工缫丝、学习真丝鉴别、放大镜下观看蚕卵孵化、蚕宝宝领养等等互动环节。
1.2 文化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王济干认为蚕桑之道是变化变通、创新创业、务本务实之道,蚕桑文化不仅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浸润着中国人的国民性格[2]。桑文化、蚕文化、丝绸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古人将蚕作为神来祭拜,吐丝结茧,羽化成蛾,一个美好且圆满的生命轮回,古人赋予蚕桑神秘而高贵的人文色彩。而这些正是蚕桑科普教育的核心,蚕桑文化作为教育载体以物喻人,教育中小学生要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培育细心耐心的品质,学习蚕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1.3 娱乐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蚕桑科普可以采取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如网络直播先天带有趣味性和互动基因,可以让枯燥的科普,变得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是一种非常好的科普形式。充分发挥微视等三微一端新媒体的作用,依托网站强大的活动功能,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蚕桑科普特色活动,全面推进蚕桑科普信息化。如蚕桑科普活动直播如何鉴别真丝,可以用于生活中购买丝绵被。
2 蚕桑科普教育发展实践
2.1 小学校园科普
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和白马中心小学为典型代表。白马人种桑养蚕,抽茧缫丝,传统的手工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丝经济和文化。一直以来,白马小学十分重视蚕文化的发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下,白马小学提炼“融蚕蕴美”的育人理念,在乡土文化与美术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成立了蚕文化工作坊,通过知识普及、动手制作等形式深化学生对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蚕的奉献精神。
2.2 科研院所科普
以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典型代表。凭借丰富的优质蚕桑资源储备和多彩的蚕业科普活动,蚕科院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形式,精心设计的蚕业科普、蚕桑标本、蚕茧绷丝、桑叶面膜、桑园探秘、蚕宝宝领养七大活动版块得到社会广泛好评。科普蚕业展厅内,以视频、故事、图片形式向同学们讲述了我国蚕桑丝绸的悠久文化、蚕桑基本知识、蚕业现代科技成果等。
2.3 经营主体蚕桑科普
以广西宝椹园科技有限公司和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为典型代表。在蚕桑科普区,可以上蚕桑科普课,学到蚕桑丝绸相关知识以及养蚕知识;可以参观蚕桑科普文化长廊,看到五颜六色的蚕及蚕茧、蚕茧灯和花等蚕茧工艺品;可以体验乘坐轨道车喂养蚕宝宝和蚕宝宝零距离接触;可以聆听先人嫘祖娘娘养蚕抽丝故事,体验仿古抽丝;可以在五颜六色的蚕茧上绘制可爱的图案或制作成小工艺品。
3 小结
中国自古蚕桑文化渊远流长,抚今追昔,嫘祖授人养蚕、张骞出使西域、楼兰古城交流、马王堆出土西汉丝织文物和郑和下西洋等无一不展现蚕丝文化的辉煌历史。目前,各大小学课本中多少都会涉及蚕文化知识的普及,蚕文化一直存在于校园中。蚕桑科普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走近多彩蚕桑世界,认识魅力蚕桑文化,让青少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他们对蚕桑文化的兴趣。通过创新科普内容与方法,将科普教育与蚕桑丝绸文化有机结合,发展学生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带领学生用不同的作品方式追溯历史文化,诠释对蚕桑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蚕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