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柞蚕产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提质增效建议
2021-12-04陈燕蒋德俊付俊志
陈燕 蒋德俊 付俊志
(1.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473056; 2.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柳泉铺蚕种场)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总人口约1 200万,为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近几年随着中央大量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市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南阳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壮大山区传统特色产业,加快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方面意义重大。
柞蚕是南阳市山区传统的特色产业,全市拥有柞坡面积23.5万hm2,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放养柞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产业链条长,它不仅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可以带动茧、丝、绸、毯深加工业的发展。
1 柞蚕产业历史回顾
据史料记载,南阳柞蚕业距今有将近3 000年的历史。西汉已经开始人工养蚕。隋唐至明清,蚕业盛。清末民初创办蚕业教育,改进丝绸质量,风行一时,使南阳(宛)户户养蚕,形成了南阳丝织业的盛况[1]。1921—1931年是南阳柞蚕生产的鼎盛时期,柞坡利用面积达35万hm2,产茧500万kg,丝绸16万匹,年出口创汇1 000万两白银,丝绸远销欧美各国。新中国成立后,经战乱影响的蚕茧产量逐步恢复,1968年柞茧总产达600万kg,出口创汇超过2 000万美元。
2 柞蚕产业发展现状
南阳是河南省一化性柞蚕的主产地,境内分布广泛。柞蚕产茧量占全省的85%,占全国一化性蚕茧的80%。通常年放养柞蚕籽10 000kg,产鲜茧约4 000t,其中南召县柞蚕放养量、产茧量均占河南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称。目前,南阳市现有可开发利用柞坡资源23.5万hm2。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柞蚕放养、手工缫丝、丝绵加工、丝毯加工的农户达13.6万户,从业人员约32万人,柞蚕茧生产年产值达2.2亿元,茧丝绵绸深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年加工丝绵4 000t,年产丝绵被胎2 500t,丝壁毯3.8万m2,占全国柞丝绵生产量的90%,茧丝绵绸系列加工产值达3.5亿元。南阳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柞丝绵、柞丝毯加工生产销售基地。
3 南阳柞蚕与丝绸文化
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南阳丝绸之路之源。自2009年起,南阳市先后举办“南阳与丝绸之路”文化论坛8次,来自国内文物考古、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等各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南阳,围绕南阳与丝绸之路关联遗存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专家们通过大量的考证,认定南阳方城县为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和高度关注。
4 柞蚕产业发展瓶颈
4.1 柞蚕种场基础设施薄弱
镇平柳泉铺蚕种场、南召南河店、云阳蚕种场、方城拐和蚕种场等国营柞蚕种场经济负担过重,基础设施长久失修,场房设备简陋,职工收入较低,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面临瘫痪和倒闭,柞蚕种质量难以保证。
4.2 生产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各级重视程度不够,生产及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一些技术创新难以实现。蚕种场均存在人员及技术断层,缺乏新鲜血液,生产经营形势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4.3 劳动者综合素质下降
受种植结构调整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影响,养蚕人员渐趋老龄化,饲养柞蚕人员几乎都在55岁以上,年轻人不愿意养蚕,也不会养蚕,从事柞蚕养殖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下降。
4.4 柞蚕产业链上的加工企业实力不强
受资金、技术、设备等限制,柞蚕加工企业规模小,自身实力不够强大,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脱贫致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上显得力不从心。
5 实现柞蚕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5.1 加大柞蚕产业投入
一是在财政上对柞蚕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改善种场基础设施,激发蚕种场内生动力。二是提高种场职工待遇,把人才留住,发挥其优势。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拓宽柞蚕病害防治、品种改良、柞坡综合利用、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综合开发的路子,提高柞蚕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以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个传统产业[2]。
5.2 实行蚕业生产直补政策
出台系列保护措施,加大柞蚕养殖补贴,拯救扶持濒危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补贴、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产品加工扶持、林下经济扶持等惠农措施,要积极争取项目,使柞蚕产业在品种更新、良种推广、新技术普及等方面纾困减忧。
5.3 整合产业科研资源
充分利用河南省蚕业科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农科院、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南阳茧丝绸研究所等院所站的科研资源,发挥蚕种场技术优势,加强蚕农养蚕技术培训、扶持壮大柞蚕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企业,开展柞坡开发、一化性蚁蚕收蚁、小蚕工厂化饲育、蚕茧烘干、产品及高值化深加工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全链条系统性研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把柞蚕产业真正做大做强[3]。
5.4 推进产业化发展
一是以柞蚕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通过统种、统管、统销等形式,建立柞蚕生产基地, 实现规模生产。二是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实现柞蚕加工业规模化、集群化。三是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开发食用蚕蛹、鱼饲蚕蛹、蛾公酒等新型产品。四是配套建设线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柞蚕业经纪人队伍,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5.5 加快文旅融合步伐
加大柞蚕产业资源和产品的宣传,进一步打响南阳柞、茧、丝、绸、毯的品牌,把柞蚕产业的发展与丝绸文化的发展融合起来,开发七彩蚕丝、桑葚文化园观光旅游,以游促产,做大做强柞蚕这一支柱产业,使南阳柞蚕这一古老的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加快柞蚕产业现代化进程[4],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