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视角切入,打造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2021-12-04重庆市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陈章琼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顺口溜数学知识题目

重庆市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章琼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化视角入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言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

一、注重生活化情境创设,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小学生上学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引导,做好生活化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给予小学生充分的数学知识理解时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开展“加减法运算”教学时,为了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实现加减法运算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生活化情境:今天小明放学回家,发现妈妈正在做自己最喜欢吃的红烧牛肉,此时妈妈发现家里没有酱油了,于是让小明去楼下超市买一瓶酱油,妈妈给了小明20 元钱,并告诉小明,酱油的单价是11 元,那么小明买完一瓶酱油之后,还剩下多少钱?“买酱油”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将加减法的运用融入这一生活场景中,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语言,使小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自然顺畅。在实际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灵动的生活化语言,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知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儿歌、顺口溜的说唱,主要原因就在于儿歌和顺口溜的语言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更加通俗易懂。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以“顺口溜”“儿歌”等语言形式加以呈现,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凑十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顺口溜中: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通过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小学生学唱,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设计生活化题目,实现学生数学应用综合能力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自主设计一些综合性数学题目供学生解答。

例如:2019 年9 月份,某市为积极响应国家养老政策,扩大了老年人享受敬老优惠待遇的范围,规定凡本城市居住且年满60 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某老人身份证号码为 372925196002108012,退休后有乘坐公交车去城市公园运动的习惯,并且使用公交卡(车费原价八折)乘坐公交车往返。如果老人的单程公交车车费原价为2 元,那么到了2020 年3 月,他在乘车上的花销与2 月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具体的变动数额又是多少呢?

上述题目包含的信息较为复杂,且涉及了多个生活情境,有的与解题有直接关系,比如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待遇政策,公交卡购票优惠政策等。这一题目本身并不难,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加减乘除运算,但正确完成此题需要运用多个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学生准确找到身份证号码中的生日信息,判断老人享受免费乘车的具体日期;了解“周岁”“折扣”等关键词语的概念等,同时还需要掌握题目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比如,2020 年是“闰年”,闰年二月有29 天等。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综合应用题目,让小学生意识到很多数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效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理念,不仅能够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真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促使学生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顺口溜数学知识题目
顺口溜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声母顺口溜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根求源
巧记质数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