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1-12-04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仲光明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手教师应数学知识

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 仲光明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数学知识、学习思想与学习方式均融入其中,而并非单一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唯有让小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才能够真正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自主动手操作的方式真正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全部的教学内容均适用于小学生动手操作,也并非每节数学课均需要小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若想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应精心选择好教学内容,内容不但要符合小学数学教材的各项要求,也应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征与本质。在整个操作期间,绝不能由教师全然包办,但也绝不可将全部的操作过程均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应针对动手操作的实际难度来合理选择操作对象,若难度过高,那么就应由教师带领完成,若难度适中,那么教师可积极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完成。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可带领小学生开展测量活动,为每名小学生发放一张体检表,让其量出自己的臂长、身高以及头围等。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先为小学生示范测量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测量。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不但利于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也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获得诸多能力。

二、正确把握操作时机

在心理学层面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类似于某个倒置的圆锥形状的螺旋图,具体表示螺旋为开放状态,开口大,则代表着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一个良好的构建过程,让学生能够从一种平衡状态中渐渐走向更为良好的平衡状态。在认识此螺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节点,而这些节点则为认知事物的生长点,其在构建小学生知识结构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若这些节点处在生长状态,那么教师应让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充分发挥小学生手与脑的作用,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正确把握操作时机,从而提高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进而真正强化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应针对本节课内容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此,要求教师正确把握操作时机,可在课堂中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如:角的大和小与何种因素存在关系?让小学生大胆猜测与想象,而学生能够给出的答案也有很多,教师则应正确把握住这次时机,让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猜想验证,这样利于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相关知识,如两条边分开得越大,那么角度越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并无关系。这样小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充分了解“角的度量”一课的相关知识。

三、明确提出研究问题

据调查显示,在课堂教学中,若仅仅创设出情境,但并不具备问题的实践活动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通过提出问题,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燃起小学生的探索热情与欲望。所以,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不但要求具备启发性,也要求其具备趣味性,若在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问题,则能够让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动手操作,以优化小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明确提出研究问题:你能否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该问题虽较为简短,但却具备很高的挑战性,能够让小学生在不受到约束的情况下,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运用量角器等工具测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在此操作过程中,小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记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动手教师应数学知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教师应如“水”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