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2-04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严文燕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小明思维能力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 严文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相应措施,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小学高年级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借助思维能力理解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明确学习要点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表达,使其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一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相等,都是4 厘米,高为3 厘米,请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在解题之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信息,明确其中的表达意图和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可要求学生标注题目中“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高度”等核心要素,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快速反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看看题目中的要求是否能够完成解题分析目标。这里不仅要验证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让学生透过数学信息理解数学表达,有利于学生巩固相应知识,可培养其思维意识。

二、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特点以及下一个学段的学习诉求,尊重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的差异性,实现差异化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在对数学课程进行思维能力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帮助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认真倾听或表达之后,教师需要给予积极性的鼓励与评价。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贴合学生实际经验的学习情境,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一本语文书是6.86 元,一本数学书是5.76 元,那么两本书一共需花费多少钱?”在讲解这道应用题时,教师可为学生在课堂上构建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去解答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类似应用题型的理解,还能深化其“购物”的体验,使其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问题也可借助生活经验去解答,这样可有效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思维得到发展。

三、利用数学课程内容,实现学生思维启迪

教师要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阶段获得一定的思考探究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分析探讨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结合知识探索分析阶段已经出现一些问题难度较大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课程内容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

例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0cm,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明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相等这一关键要素,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得到三角形的高会是平行四边形的两倍,这样就能直接得出结果,使整个题目解析精准且思路明确。

四、注重学生读题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想要完成对题目的分析与解答,需要学生提前进行内容的探讨分析,使学生在阅读探究阶段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期间,也需要适当地安排相应题目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不会聚焦于题目的具体要求,而是告知学生要开展积极的分析与探讨,循序渐进。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感知到数学中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进而强化其思维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今年上半年,小明每个月存钱30 元,从第七月开始,他每个月存钱40 元,请问到第几个月的时候,小明的存款会超出300元钱?”面对这一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一些相同或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剖析,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分类与汇总,读题能力显著提升。教师要告知学生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四则运算规则的灵活掌握,以问题“小明上半年存了多少钱?”“小明第七个月到第十个月存了多少钱?”为突破口,使学生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再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得出问题答案。

总之,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小明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做不到
做不到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