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1-12-04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陶行知数学知识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丛 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践行素质教育和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社会的需求和数学的特征,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际背景中抽象、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强调不能脱离生活空谈教育。数学来自生活,更超越生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是深度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联系数学知识的背景和特点,把数学和生活有效联合起来,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解决问题。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必须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数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相关性,还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从“课堂”到“社会”的延伸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之一,其反对脱离生活和社会的小众教育,认为整个社会的范畴就是整个教育的范畴,主张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陶行知认为,教学要向课外延伸,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里固定范围的内容,要通过扩大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实现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这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实现从“课堂”到“社会”的延伸,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推动社会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社会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讲解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和进率,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兑换方法,还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人民币。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有去超市购物过吗?”“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几种面额吗?”等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快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组织购物、换钱等活动,在“买”和“卖”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分类、辨认、取币、换币、找币等具体操作,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教、学、做”是一个多元取向的统一整体,要杜绝“光学不做”和“光教不做”的不彻底教育。“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强调“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根据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原则,其中,实践性原则强调知识是从行动中获得的行动产生和发展理论。数学来自人类社会,又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现从生活到数学、到社会再到数学的循环往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学生学的活动和教师教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运算、推理、检验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分组合作、实际观察、现场测量、动手操作、收集数据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吸取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生活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依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地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陶行知数学知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