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为政治修辞的“不忘初心”*

2021-12-04米传振

关键词:不忘初心初心总书记

米传振

(成都大学 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与改革开放以来其他七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进行对比,(1)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四大、十三大和十二大只有报告题目,而没有设定大会主题。我们能直接感受到十九大主题的特殊之处:前几次党的大会均是以“高举伟大旗帜”作为总起句,统领全句,而十九大主题则在“高举伟大旗帜”前首次加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作为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政治文件,“不忘初心”这一偏文学化的表达反而为十九大主题和十九大报告增添了鲜明的修辞色彩。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不忘初心”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咬文嚼字》杂志曾评出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位列第一,(2)《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不忘初心和砥砺奋进打call》,2017年12月12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 forward 1902311,2021年8月30日。由此可见一斑。“不忘初心”早已成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政治修辞,那么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政治修辞是如何进入人们的认知的?“不忘初心”这一政治修辞为何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不忘初心”,我们透过“不忘初心”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怎样的语言风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一、何为政治修辞?

近些年,以政治修辞为主题的相关研究纷纷涌现。在较早期的研究中,胡亚云提出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利益而进行的修辞行为,(3)参见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第9-12页。刘文科则认为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政治语言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4)参见刘文科:《论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24-127页。两者界定政治修辞的着眼点不同,前者强调政治修辞围绕政治利益,后者强调政治修辞的说服功能。新闻学界的研究者认为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利益,运用政治语言技巧所进行的修辞行为,其目的是说服受众、达到政治主体的政治目标。(5)参见赵鸿燕、李金慧:《政治修辞:媒体外交的传播智慧——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分析》,《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3期,第56-60页。还有学者认为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语言工具。(6)参见商诗洋:《我国政治修辞的历史变迁与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第39-43页。尽管学术界对于政治修辞尚没有统一、确定的定义,但我们仍能从相关研究中归纳出政治修辞的共通内涵: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对受众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其目的是说服受众,实现政治主体的政治目标。本文将政治修辞定义为政治主体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对受众所进行的一系列说服性活动,政治修辞的功能是说服。

传统语言学家认为修辞是“运用文字的活动,努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的活动”。(7)王希杰:《修辞学导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然而,人们对修辞活动的认知没有止境,实践中的修辞活动不只是运用文字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们已经将修辞的内涵逐步扩大,学者刘晶注意到国内政治领域开始“借用图片、卡通、视频等形式开展综合政治传播”。(8)刘晶:《政治视觉修辞研究引论》,《东南学术》2017年第1期,第231页。波斯纳提出了修辞的经济学进路,认为“如果信息费用很高,修辞也许就不可缺少”,“有确定目标的说服者会选择对自己成本最小化、实现目标之概率最大化的混合修辞方式,包括真实的信息、谎言、暗号以及情感感染”。(9)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72-588页。实际上,波斯纳对修辞的定义涵盖了传统修辞学的观点。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在国内政治修辞实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前提下,学术研究者应当与时俱进,不再将修辞局限于运用文字或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活动。循此,本研究认为,除了语言和文字以外的图片、漫画、影像、文化、文艺作品等凡是有利于达到政治说服效果、实现政治目标的修辞资源均可能被政治主体综合运用到修辞活动中。

本文将主要关注习近平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政治修辞实践。国内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重点研究了十八大以来的一些政治修辞活动,陈昌凤和吴珅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外媒体上的署名文章的修辞策略,认为署名文章使用了反映双方共同价值观、为受访国民众普遍接受的谚语。(10)参见陈昌凤、吴珅:《以同一求认同:中国领导人对外传播的修辞策略研究——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的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125-133页。视觉修辞,特别是政治视觉修辞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吴辉分析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所使用的视觉修辞,认为该专题片征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红色文化元素。(11)参见吴辉:《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的视觉修辞研究》,《国际新闻界》2017第7期,第119-128页。此外,周子伦从修辞的角度研究了《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12)参见周子伦:《〈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解读——语言和修辞视角》,《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3期,第25-29页。许薇对中央政府某一年的工作报告的修辞特点进行了研究,(13)参见许薇:《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修辞特点探析》,《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36-38页。钟蕊分析了《人民日报》40年来发表的元旦社论中使用的修辞策略。(14)参见钟蕊:《修辞认同:〈人民日报〉(1979-2018)元旦社论话语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48-56页。目前尚没有论文对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杰出政治修辞进行整体性观照,本文即是这样一种尝试。

二、匠心独运:“不忘初心”何以能够赢得巨大成功?

(一)“不忘初心”有广泛的传播基础

“不忘初心”这一政治修辞实际上是经过了广泛的传播后才进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据笔者2021年7月2日在中国知网报纸数据库《人民日报》部分以“不忘初心”为题名进行检索发现,自2013年起,以“不忘初心”为题名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中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2019年达到峰值。具体情况如下:2013年、2014年、2015年各1篇,2016年10篇,2017年21篇,2018年5篇,2019年25篇,2020年9篇,2021年4篇。2013、2014和2015年的3篇文章与作为政治修辞的“不忘初心”关系不大、关联性很弱,而2016年之后所有以“不忘初心”为题名的文章均属于政治修辞,其主题分别涵盖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多党合作、反腐倡廉、军队建设、弘扬长征精神、中越友谊、中老友谊等。

据学者黄相怀等人的考察,在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首次使用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5)参见黄相怀等:《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11页。该回信内容经《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民群众的热烈讨论。此后,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16)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第3-13页。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不忘初心”,在该讲话中先后10次强调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并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作为主题句向全党发出了一系列号召。(17)参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45-356页。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讲到:“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7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其他场合多次强调“不忘初心”。

与此同时,“不忘初心”这一政治修辞还出现在了中央制作的各类专题片中,这些专题片的社会传播面十分广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仅央视平台的播放量超过1.28亿次,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更是累计有6亿多观众收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绝不是一场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长期建设。”(19)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2016年10月25日,http://v.ccdi.gov.cn/2016/10/25/VIDEoRZ6LReK96kpSiLrw0yN161025.shtml?spm=C78949.PxOULqUCol4C.EwXO61omr2jo.23,2021年8月20日。同样以“不忘初心”统领全句。中央对于“不忘初心”政治修辞的宣传力度在十九大结束之后依然强劲。十九大闭幕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20)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第1版。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2019年5月起开始在全国分批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2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第2版。回溯过往,广泛的传播基础对于把“不忘初心”写进十九大报告和大会主题、成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二)“不忘初心”诉诸了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不忘本”价值观

作为政治修辞,“不忘初心”能够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原因是它契合了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不忘本”的价值观。“不忘初心”的隐含意义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不应也不会忘记共产党成立最初的历史追求。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中最根本的价值观与该文化中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是一致的,(22)参见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0页。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忘本”或者“做人不能忘本”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忘本”的价值观在我们的文化中随处可见,“饮水思源”“勿忘在莒”“本末倒置”“忘本逐末”“舍本逐末”“数典忘祖”“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狐死首丘”“背宗忘祖”“白眼狼”等成语俗语,更是从正反两面强化了人们对“不忘本”价值观的认同。“不忘初心”这一政治修辞正是诉诸了“不忘本”“做人不能忘本”“人不应当忘本”的基本价值观,这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的相关讲话中亦有相应体现。比如,前文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亦将“忘记初心”等同于“忘本忘祖”,“不忘初心”这一政治修辞同样诉诸了我们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不忘本”“不忘根本”“做人不能忘本”的基本价值观,循此路径更进一步,正是因为“不忘初心”政治修辞诉诸了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基本价值观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由此可见,“不忘本”“不能忘本”是“不忘初心”政治修辞的价值基础。

成功的政治修辞往往诉诸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基本的价值观,这是政治修辞实践中常见的修辞技巧。中央的政治宣传也将“不忘初心”的含义之一解读为“不忘本”。比如,中央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提到:“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都需要时刻不忘初心,不忘根本。”(23)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2016年10月18日,http://v.ccdi.gov.cn/2016/10/19/VIDETrGee9YONM1v1aAP 20Hs161019.shtml,2021年10月27日。“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正是我们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牢固确立并认可的价值观。一个人不能忘本不能忘祖,同理,一个政党也不能忘记它的初心,忘记初心就等于忘了根本。“不忘初心”政治修辞通过与“不忘本”的价值观相勾连,完美地达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当忘记中国共产党最初成立时的初衷和追求的修辞效果,这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的同时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中央提出“不忘初心”的认可,最大限度地赢得了民心,而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三)“不忘初心”为党赋予了生命力,将党凝聚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成功的政治修辞还倾向于把作为组织体的党描述成一个像人一样的有机体,这一修辞术的好处是有助于将有着95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凝聚成一个坚固、团结的整体,并使党组织获得和人一样的生命力。政党是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团体,(24)参见周淑真:《政党政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页。政党作为一个由众多单一的个人构成的组织体,我们很难讲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有一颗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心脏等组织器官,然而,正是由于有了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杰出政治修辞,我们在观念上、在认知结构中能自然而然地认为一个组织体、一个政党也可以像人一样有其大脑、心脏等组织器官,而该政党的不同机构正如人的不同器官一样发挥着各自功能。

政治修辞经常把党组织描述成一个像人一样的有机体,这一政治修辞传统源远流长,并逐渐成为一种政治修辞范式。比如,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政治修辞便把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比喻为同一个生命体(国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血与肉)。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也曾把共产党比喻成一个人,像人一样成长。比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说:“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2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58页。再比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也要像人一样进行血液循环,“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26)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李君如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0页。通过将党比喻成一个人,党获得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力,并把党凝聚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可见,我国有众多杰出的政治修辞将党比喻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前述把政治共同体视作人或动物的身体的比喻手法,也是常见于西欧的一种修辞范式。(27)参见杨盛翔:《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有机体隐喻:修辞范式及其精神内核》,《学术月刊》2017年第8期,第98-110页。在语言学上,组织“Organization”一词的词根正是人的器官“Organ”。西方人把团体或者组织(Organization)视为一个生物,把对内发号施令、对外代表团体的人视为生物的器官(Organ),而组织必有领袖以及由各级骨干组成的组织体系。(28)参见周淑真:《政党政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8页。可见,把政党组织视作人或者人身体某部分有机体的隐喻,是中外通用的政治修辞范式,杰出的政治家往往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政治实践中灵活运用。

杰出的修辞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扫除认知路径上的障碍,改善人们的认知能力,节省人们的思维成本,政治修辞亦不例外。我国的政治修辞实践通常把党组织描述成像人一样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这能够使人民群众在思维习惯上轻而易举地理解党组织的存在,扫除人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所遭遇的认知障碍,直接拉近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情感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政治修辞的精妙之处在于,在修辞效果上,我们党获得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力,党亦像人一样有其“初心”;在认知意义上,“不忘初心”政治修辞使得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党有其初心如水到渠成,更进一步,党不忘初心就像一个人不应忘本忘祖一样顺理成章。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如今,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5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而我国人口总量更是已经超过14亿,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亿以上。如何将全国包括9500万党员在内的14亿人民紧紧凝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是政治家和学术研究者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狩猎采集社会,还是在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一个人拥有的朋友和熟人数量均约为150人左右,(29)See Robin Dunbar,Grooming,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96,pp.69-77.换言之,个人的社交范围、社交能力是有限的。人的社交范围和社交能力硬约束考验着我们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全国包括9500万党员在内的14亿人民紧紧凝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政治学研究发现,先进、统一的理念能将众多分散、单一的个体凝聚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政党理念是凝聚政党的关键。(30)参见周淑真:《政党政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6页。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先进的理念无疑在最大限度上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塑造党的形象的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国家形象,因为这一理念满足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集团利益与全民族利益一致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32)参见陈宗权:《论政党行为与国家形象——以中国共产党完成的“三件大事”为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9期,第46-50页。

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了大会主题之后,紧接着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33)《党的十九大报告》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2页。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3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在前述政治修辞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我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修辞效果上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将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照见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通过以上政治修辞,党向人民群众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理念能够将包括9500万党员在内的14亿人民紧紧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

(五)“不忘初心”提醒大众:在党的领导下,当代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党中央清醒地意识到部分党员干部有可能沉溺于以往的成绩而逐渐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承诺的那样:“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坚决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3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隐晦地表达了中央领导层对党员干部应当甘做人民公仆意识淡化的隐忧和告诫,以及对部分共产党员可能淡忘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警惕。

我们的思维习惯还须再通过另一层隐喻关系将“初心”的本体勾连到现实生活的维度。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36)参见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页。作为政治修辞的“不忘初心”采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一个无生命的组织体比拟成一个有追求、有精神、有理想、有生命力的人,经由这一层隐喻我们认为一个政党组织像人一样也有一颗心。当我们认为一个政党有其初心时一定是在将政党自身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勾连中生发出了新的意义,因为“意义是社会的,而不是内在的”。(37)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页。换言之,意义来源于社会的赋予。这一新意义的来源在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忘初心”的隐含意义之一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当代中国才取得了巨大进步,通过回溯历史,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才成为我们今天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的源头,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当今中国的巨大成就使过往的历史对当下生发出了新的意义和约束力。“不忘初心”已经包含了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它提醒大众:当代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从“不忘初心”透视“习式语言”

“不忘初心”政治修辞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1日首次提出,并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讲话中有多次强调,最终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获得了巨大成功,那么,透过“不忘初心”这一杰出的政治修辞我们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怎样的修辞技巧?所谓“习式语言”是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纪华传考证,“不忘初心”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原文意指不忘最初的发心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不忘初心”在佛教中流传甚广,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华严经》,而佛教中讲的初心,与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所说的赤子之心相一致。(38)参见纪华传:《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光明日报》2016年9月27日,第2版。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3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7-838页。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不忘初心”创造性地运用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使“不忘初心”一词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不忘初心”政治修辞可谓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游刃有余地将精妙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通俗易懂的俗文俚语等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习式语言”。有学者认为善于用典、精于用典,是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体系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41)参见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页。表现出通俗性、人民性、故事性和传承性,(42)参见马维振、王明生:《习近平话语表达的有效建构与现实指向》,《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第18-22页。其语言既饱含治国大道,又通俗易懂,是独具特色的“习式语言”。(43)参见刘志辉:《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军事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页。习近平总书记喜欢使用俗语、成语、诗词、古典文章、名人名言进行政治说服的修辞习惯在其诸多论著中俯拾皆是,比如《之江新语》的每篇文章短小精悍,经常引用俗语典故、古典文章、名人名言等。(44)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习近平用典》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运用的典故。研究《习近平用典》一书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最常引用的典籍是《论语》,最多引用的名人是苏东坡,(45)参见杜文明、蒋波:《大数据分析:习近平用典300句——读〈习近平用典〉》,《政策》2015年第6期,第75-76页。而孔子和苏东坡无疑是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精英,经济学家张维迎更是把孔子归为对社会规范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企业家。(46)参见张维迎:《制度企业家与儒家社会规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6-35页。

面对文化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所诉诸的主要修辞资源之一是古代中国政治精英的经典言论、政论。政治家恰当地使用成语典故,注重引经据典既能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增强政治说服的效果。作为卓越的政治家,习近平总书记能够自觉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特别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精英所做的政论性文章经典,作为论证其治国理念、进行政治说服的修辞资源。(47)参见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和以往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群体的知识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中共党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工人党员最多的东三省为例,在90万产业工人中,党员只有16508人,占工人的1.8%,农民党员34031000人,占党员比重75.8%,文盲共30936000人,占全党党员比重的69%。(48)参见赵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36-243页。现而今,在中共党员中高学历党员的总量和比重均有所增加。据《二〇一六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在全部中共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45.9%,(49)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二〇一六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17年7月3 日,第11版。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在2021年7月1日发布的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951.3万名,占52%”,(5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1年7月1日,第5版。高学历党员的总量和比重均呈增加趋势,而在十九大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代表占全部代表的94.2%。面对领导干部文化程度较高的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更倾向于使用古代中国政治精英们的政论性文章经典进行政治说服,这便是为何《习近平用典》引用最多的是《论语》和苏东坡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善于通过讲故事讲述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51)参见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曾引用“五百金买马骨”的典故论证要尽可能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52)参见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0-51页。在闽东地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和讲话中自如地运用精妙的典故,比如引用《韩非子·显学》中的“宰相必起于州部”论证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53)参见习近平:《摆脱贫困》,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2页。

为了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杰出的政治家进行政治修辞活动必须考虑受众具体属于哪种类型。毛泽东同志就曾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5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6页。英雄所见略同,习近平总书记亦曾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12-213页。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政治修辞活动必须考虑受众的类型,并能自觉地根据受众的类型特征决定所使用的修辞资源。

受众的文化水平、知识构成是影响政治修辞实践的重要变量。我们必须看到,普通群众的知识构成与领导干部的知识构成迥然不同。根据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约为8.73%,(56)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第8期,第511-512页。据2021年最新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21836万人,占比15.47%。(57)参见陆娅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第1版。与党员干部群体的文化程度相比,全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仍处于偏低水平,这使得政治精英对普通群众进行沟通和说服活动的方式有所改变,不得不诉诸更容易为普通群众理解的俗文俚语。如此,方可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直观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任何一位老百姓都能听懂、能接受的大白话,而“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则是带有理性色彩的行政科层用语,如此“混搭”的政治修辞是由受众类型的多样化决定的,前述政治修辞兼顾了拥有不同的文化水平、知识构成的受众的差异化需求,恰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修辞实践中真正坚持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地区工作时就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俗文俚语、引人入胜的故事表达其治理之道,比如引用俗语“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来强调党员要有真本事。(58)参见习近平:《摆脱贫困》,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4页。习近平总书记不但能积极使用俗文俚语以及生动故事,而且还主动学习群众的语言。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曾提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5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7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则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60)《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第1版。社会舆论亦表示“习大大,其实您也蛮拼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做到了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才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

此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平语”近人、学“习”小组、学习强国、“习大大”等这类政治修辞,更好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的形象。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一直有着为尊者讳传统的国家,在公开宣传中把最高领导人的名字作为修辞资源并频繁使用这一现象是本次兴起的政治修辞实践的一个亮点和创新。如同当年大学生在群众游行时自发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一样,在公开宣传中把中央领导人本人的名字作为修辞资源有助于展现领导人平易近人、亲民爱民、睿智大气的形象,有助于展现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总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和全国人口迥异的文化水平、知识构成影响了政治说服活动的成本,而该政治说服活动的成本高低决定了政治家进行政治修辞实践中所诉诸的不同修辞资源类型。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修辞活动必须考虑受众类型,并能自觉地根据受众的知识构成特点采用不同的修辞资源。对于具有较高知识背景的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倾向于选择古代中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出的政治精英们的文章经典、精妙典故;而对于文化水平偏低的广大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所诉诸的是口语化的、通俗易懂的俗语俚语、耳熟能详的故事等。习近平总书记既能“以人民为中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又能创造性地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本文关注到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政治修辞研究,对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杰出政治修辞进行了整体性观照,分析了“不忘初心”政治修辞是如何进入人们的认知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同。“不忘初心”政治修辞完美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修辞实践中的匠心。“不忘初心”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根本原因是它契合了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不忘本”的基本价值观。政治修辞习惯性地把我党描述成像人一样的有机体,这一有机体的隐喻模式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并为党赋予了生命力,将党凝聚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不忘初心”政治修辞的精妙之处在于,在修辞效果上,党获得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力,像人一样有其“初心”;在认知意义上,党不忘初心就像一个人不应忘本忘祖一样顺理成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14亿人口以及9500万党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本研究通过“不忘初心”政治修辞分析了习近平独特的“习式语言”。受众的文化水平、知识构成是影响政治修辞实践的重要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意识到政治修辞必须考虑受众的类型,并能自觉根据受众的不同知识构成采用不同修辞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妙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通俗易懂的俗文俚语等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习式语言”。

在当代中国,政治修辞正在重新变得日益重要——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杰出的政治修辞。(61)参见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开放时代》2011年第2期,第38-53页。除了严肃的专题片和纪录片,(62)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中央至少推出了十几部专题片和纪录片,比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大国外交》《国魂》《强军》《辉煌中国》《法治中国》《一带一路》《必由之路》《红色通缉》《大国重器》《敢教日月换新天》《同心共筑中国梦》《摆脱贫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在当代中国,大量使用了政治修辞技巧的图片、(63)参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说明》,《学习时报》2017年8月18日,第A1版。漫画、(64)参见赵青云:《廉镜漫笔——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漫画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72-274页。以卡通漫画形象表现的中央领导人、(65)2013年,“复兴路上工作室”在优酷网上传了动漫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该视频中,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等国家领导人均以卡通形象亮相,受到广大网友追捧和媒体关注。此后,“复兴路上工作室”陆续推出了短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2015年,“朝阳工作室”出品了三部群众路线系列动漫短片:《群众路线动真格了?》《老百姓的事儿好办了吗?》和《当官的真怕了?》,其中有卡通形象的习近平总书记挥棒“打虎”的画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微信表情包等多种多样的政治视觉修辞已经进入了公共领域。由于国内的政治修辞活动在1978年之前就已经十分重视使用视觉修辞手法,因此,以上政治修辞实际上是视觉修辞手法在政治修辞领域借助新技术的一次回归,也是国内政治修辞实践在表现形式上的积极创新。本文的局限是主要关注了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政治修辞,而“不忘初心”只是中国正在重新兴起的政治修辞的一个面相,对中国政治修辞实践的整体面相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赢得了民意和民心,这使得以“不忘初心”为代表的杰出政治修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修辞实践本身亦“不忘初心”地达到了政治说服的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初心总书记
永远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论“不忘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的由来
央企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