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绘本的选择策略

2021-12-04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中心幼儿园陆春梅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小蛇教具小班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中心幼儿园 陆春梅

小班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的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如何让小班幼儿能够对绘本阅读感兴趣,如何选择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现借助绘本《好饿的小蛇》,谈谈对小班绘本选材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画面形象、直观的绘本,能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他们逐渐能够依照要求,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于应该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如上课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图片中心十分鲜明或者十分感兴趣的部分,对于边缘部分或背景部分常不注意。所以为小班幼儿出示的图片,应尽量简单明了,突出中心,呈现教具时也不能一次呈现过多,这样比较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一)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对幼儿的视线有强烈的吸引力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直接视觉冲击大于文字的影响,而且他们只对具有较强视觉刺激的色彩感兴趣,能够较多注意颜色鲜艳、色彩对比强烈的物体。就如绘本《好饿的小蛇》中,每一页的色彩都很鲜明,全书以绿色、橙色、红色作为主色调,颜色简单,对比强烈。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眼球。

(二)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有很重要的帮助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再加上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和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所以,在选择绘本的时候,要注意画面要直观、形象,这样有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小蛇吃了香蕉变成香蕉蛇”等情节,通过形象、直观、夸张的图片表现出来,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让孩子在配图阅读的过程中,能一眼就从图中看出小蛇吃了什么水果。幼儿在这样有趣的过程中,很快地将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三)画面简洁,主角鲜明,背景简单能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小班幼儿的眼球发育不够完善,观察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比较不够。在选择故事时候,要注意绘本画面不能太丰富,过多的人物和画面,常常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扰乱他们的视线和干扰思维。而太复杂的背景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幼儿就会分不清该页图书要表达的意思,分不清该页图书的重点是什么,影响幼儿阅读的效果。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画面十分清晰、简单,故事的主角始终都是那条可爱的小蛇,背景也仅仅是几片绿草地,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他们的眼球。

二、内容生动、有趣的绘本,能让小班幼儿有参与其中的愿望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通过形象的教具来表现。小班幼儿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便于教师通过形象的教具来表现,这样能让幼儿更好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也自然而然激起孩子的兴趣。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根据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我们制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教具——“故事围裙”,就是用围裙做成的一个教具。教师把围裙戴在身上,围裙的底部做成一个大口袋,里面放着小蛇以及小蛇吃的东西,教师边讲故事边从围裙的口袋里很神秘地掏出教具,黏在身上,这种方式很快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整节课下来他们的眼球也是从始至终都集中在教师身上。

生动有趣的内容,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幼儿愿意参与其中,并能主动地成为游戏中的角色来体验绘本故事。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的角色从一个听众变成游戏者,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幼儿可以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我们也创设了一个游戏环节,就是让孩子的手套上条纹袜子,把他们的手当作小蛇,跟在教师后面“扭呀扭,爬呀爬”,一起去森林里寻找好吃的东西,他们模仿小蛇爬树的样子,模仿小蛇吃东西的样子,每个孩子都非常的兴奋。在游戏中,孩子不仅体验到小蛇吃东西的快乐,而且自然就学会了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只有让幼儿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知识点符合年龄水平的绘本,更容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所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寻找的绘本中所含的知识点必须是适合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小班幼儿接受。绘本《好饿的小蛇》所含的以下知识点都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的:

第一,认识常见的一些水果的形状和名称。绘本《好饿的小蛇》中出现的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萝等,这些都是小班幼儿已经认识的,通过故事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这些水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这些既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兴趣,也易于幼儿的识记。

第二,感知“5”以内的序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差,因此,数学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而言,并不容易理解。如果这些知识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在绘本《好饿的小蛇》中,重复出现第一天,第二天……第五天,把“5”以内的序数很自然地贯穿到整个故事中,这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感知了“5”以内的序数,这种方式也是小班幼儿比较能接受的。

第三,初步了解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慢慢吃。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最有趣的情节就是小蛇吃了什么水果,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到最后,更夸张的是小蛇把整棵树吞了下去,一下子眼冒金星,从小蛇难受的眼神中幼儿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不能像小蛇那样吃东西,同时教师也就可以引导幼儿延伸出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慢慢吃,要不然会像小蛇一样难受。

第四,能初步学习完整地讲好一句话。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他们一般说的是词组,完整说出一句话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此,重复的语言有利于幼儿练习对话,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好饿的小蛇》绘本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里面的语言非常简练,而且是一直重复的,都是“小蛇吃了××,变成××蛇”,孩子在听故事以及游戏的过程中不断重复,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这句话。

四、结语

绘本研究家多罗西·霍华特说:“绘本是幼儿在人生中最初接触的书,在透过长期读书生活所读的书之中,是最重要的书。根据小孩在绘本中所发现的快乐的量,可决定他的生涯是否喜欢书本。”因此,对于幼儿,尤其是于刚接触阅读的小班幼儿来说,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绘本,即画面形象直观,内容生动有趣,知识点符合年龄水平,这更容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喜欢阅读,并且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功。

猜你喜欢

小蛇教具小班
谁要一条小蛇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小蛇跳舞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展教具
聪明的小蛇
分成三等份
变成一样多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