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正确劳动观
2021-12-04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杨树中心小学于曼
□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杨树中心小学 于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难发现,良好的劳动素质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育人目标。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具备正确的劳动观,这无疑更加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所谓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与劳动态度,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从而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从本质来讲,劳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劳动观念。所以为了落实劳动教育中的各项要求,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干预,以此来优化学生的行为。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达到最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审视长期以来的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体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学校层面:第一,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少,且教育方式不合理,劳动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中仍然将教学重点过多集中于学科教学中,导致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严重不足;第二,劳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如: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偏执地执行“体力至上”的原则,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活,而没有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融合。这不但使劳动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出现脱节,而且导致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比较单调;第三,劳动课流于形式。尽管大部分小学都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严格,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难以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
家庭层面:家庭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第一,家长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参加劳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部分家长存在“溺爱”心理,孩子所有的衣食起居都由父母照料,甚至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也由父母包办,而这种育人方法十分容易滋生孩子的怠惰心理。第二,部分家长将劳动“偶像化”,认为只要是劳动就有价值,所以会刻意让孩子承担更多的劳动任务。而这样的做法不但难以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而且容易出现“有劳无教”的问题,导致孩子对劳动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正确劳动观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指导思想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第一,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劳动抱有消极态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因此,心理健康教师要揭示劳动和思想提升、情感发展、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关系,以此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育人功能;第二,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劳动观的培养列为一个重要主题,并组织学生根据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反映劳动主题的板报;第三,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价值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可以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总之,教师只有转变自身的劳动教育观念,并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才能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开发劳动教育拓展课程
毋庸置疑,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内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组织劳动教育时,需要设计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且要使课程目标指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除了要做到劳动教育内容的完善之外,还要做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使劳动教育更加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般来说,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年级阶段,要更加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并从生活自理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懒惰心理,使学生形成吃苦精神。在中高年级,要注重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劳动光荣、劳动可以创造美、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生活等心理。而在劳动教育的形式上,要更加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如:设计手工劳动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当中。同时,还可以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再如:组织合作性的劳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无疑可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双重目标。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恰当的方式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有意识地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此拓宽教育活动的范围。这样不但可以提升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而且能够使劳动教育的影响得到延续,从而强化实际的教育效果。
如:在组织本班的教育活动时,我会利用常规方法和现代教育系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和家长的沟通当中,我会介绍一些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家庭劳动当中,我除了会鼓励家长让孩子承担家庭劳动任务之外,也会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将家庭劳动转变为亲子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同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拉近亲子距离,从而促进亲情教育的开展。此外,我们也会充分借助社会教育力量开展劳动教育。比如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优秀的劳动者到学校给学生讲述自己的事迹,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树立劳动榜样,也可以通过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对于空洞的理论讲解,劳动模范的亲身讲述可以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重要载体,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策略,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