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探析

2021-12-04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中心小学闫玉霞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慈母环节生命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中心小学 闫玉霞

生命教育,既要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又要引导学生注重生命价值的提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日益重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日益紧密。农村小学生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还能使其感悟生命的真谛所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

一、不断夯实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实力

(一)切实注重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强化

要想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切实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既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素养。同时,应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系列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教育知识,致力于良好生命素养的塑造。

另外,在不断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的同时做好总结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命感悟能力,并以语文学科为载体进行渗透,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到强化,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二)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新课改下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人生道路上需要扮演好领路人的作用。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教师需要注重自身身份的转变,引领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选择,使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使其朝着更高人生目标迈进。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还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关注更加重要,他们渴望自身的生活丰富,渴望得到周边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对其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的关注,在尊重、平等、赞赏和交往中与其积极互动,促进其生命意识得到有效加强。

二、切实借助教学环节强化生命教育的开展

(一)设计环节

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学环节中进行,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彰显生命理念,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感染与熏陶,教师需要在设计环节下功夫,切实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注重生命教育元素的挖掘。常见的生命教育元素主要包括对生命的热爱、敬畏、尊重、保护,以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设计工作,通过研读教材,掌握教材自身的深层含义和包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在充分挖掘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情,针对性地在课前进行教学预设,这样就能更好地确保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实践得到高效开展。

(二)课中环节与课堂环节的结合

课中环节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既要注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又要打造张弛有度和动静结合的课堂,不失时机地开展生命教育。

第一,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来使学生感受生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情境感悟法的应用,利用语言感染和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参与到文本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利用视频生动而又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再根据视频内容来阅读课文,这样不仅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更加直观,而且精彩的片段也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悬念,使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到古人的生命智慧所在。再如,在《大禹治水》这一课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禹的看法。也可适当地设置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如果你是大禹,你能做到三次经家门不入吗?”

第二,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生命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主要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知生命,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比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相关的故事和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王冕、孔融、曹冲等的童年趣事,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刻画的了解,掌握刻画人物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并使其从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

首先,引导学生加强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从中达到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新课改下的教材中收入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选择的,具有较强的特色和特殊意义,每篇优秀文学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时代特色,所以教师需要切实地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作者与写作背景的收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情感铺设下促进生命教育的实施。其次,引导学生品位课文,从中感悟生命,最后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当“母亲”这个词进入眼帘时,你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什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带进去,再读课文的题目和内容,并思考课文为什么要采用“深”来表达慈母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感悟中感受情深,比如通过作者刻画自己母亲的外貌和语言以及动作的句子,往往能感觉到好比在描写自己的母亲,从而体现母爱深情。在导学环节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课文的学习,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写了慈母几件事?写出了慈母的哪些特征?(2)题目是《慈母情深》,文中哪些语句、词语表现了慈母的情深,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探究环节,要求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在这样开放性的题目提出来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性的观点,并选派代表上台为同学们演讲。这样,学生就能在上台表演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其他小组和教师则可以对表达的理由进行打分。最后在一场激烈的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结到一点,“我”的母亲:平凡、勤劳、慈祥、善良、刚强、有见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此外,在这堂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积累文中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组织起来,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论述,最后要求学生以课文主题来写一篇作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切实强化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其感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所在;需要切实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让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目的。

猜你喜欢

慈母环节生命
慈母心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