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04西宁市西川中学陈学萍
□西宁市西川中学 陈学萍
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意义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也是学生处理数学问题时必须具备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和方法性的能力。通常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数学符号理解、几何认知、数学抽象感知、数学空间意识和数学推理能力,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陈旧,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未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更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因此,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紧密结合数学内容设计问题,并在提问的过程中巧妙地内藏着数学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有当学生的逻辑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切实增强。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解析式”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可设置(0,2)和(-2,0)两点的直线解析式,引导学生进行求解。在学生计算之前,教师可将自己计算的结果先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时,大部分学生肯定会产生了疑问,“数学老师为什么能够算得这么快呢?”“老师的答案是否正确呢?”在验证了教师的答案正确后,学生肯定又会进一步提出疑问“老师在计算过程中用的什么方法呢?是不是有什么没有教的秘密捷径可走?”教师通过这样巧妙的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以这个问题为指引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二)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初中生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然要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且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与数学能力的关键手段。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数学思维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渗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针对“认知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在讲解结合图形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继而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几何图形的回想,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与教材中的几何图形相对比,并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基于此,教师再适当地将“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等数学几何概念引进教学,以此既能让学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又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除此之外,基于时下这种信息化时代,教师亦可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诸如“绚丽的烟花”“粉刷墙壁以及开关门过程”的动态图片,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集合概念。这样通过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不仅真正做到了数学思维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且学生的思维及应变能力亦能得到良好的培养,继而可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
(三)注重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不能够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进行解疑导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再及时补充和修正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一是实施学生间合作探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得到启发;二是采取小组探究方法,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探究;三是采取全班集体探究,指导学生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坚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内任选一点,并积极探究点移动的基本规律:(1)表示出该点的坐标;(2)分别将点向上、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并将移动后的坐标表示出来;(3)分别将点向左、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将移动后的点的坐标表示出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准确把握时机进行解疑导拨,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深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解疑导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锻炼,切实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直观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变。其中,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时候,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以便学生的感官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以此达到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内容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其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先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再让学生随机进行摆放,并将这个盒子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画出来。然后,教师再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将盒子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将摆放的形态绘制出来。当学生将图绘制完成之后,便可让学生与实际摆放的形态一一进行对比。一旦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差异,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探究,这样学生对三视图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重视实践操作,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课程涉及一系列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重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因此,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将三角形画出来,再指导学生动手进行裁剪和拼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并积极地思考为什么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其中,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问:如何才能够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呢?部分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n边形的内角和求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坚持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课程基础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切实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