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上的作用
2021-12-04卜其涛张嘉宝何旭辉冯坤苗张成中郑承剑
卜其涛,张嘉宝,何旭辉,贾 丹,冯坤苗,张成中,郑承剑*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上海·20043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所谓“四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世界文化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支撑。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包罗万象,其中中医药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中医药的应用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以及保障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事后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文化吸收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哲学、科技、植物学、文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知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949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从保护和发展中医药这一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出发,提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1958年卫生部党组向中央写了《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毛泽东作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著名批示。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发展我国传统医药;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党的十八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还是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专题讲话,多次恰到好处的用到中医药文化,从总书记巧妙运用体现中医思维和理论的术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也能体会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念思路。在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到:“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2013年2月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之所以要抓住改进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实际上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突出特征。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肝风内动、血虚生风”;在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到: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在2015年11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的发言中用到:“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2017年6月23日在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2018年6月,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多次重要讲话中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新论断、新理念,赋予其时代新内涵,把中医药智慧巧妙运用到治国理政中,使治国理政思想更具文化内涵,更为形象具体,易于人民的理解和接受。多次运用中医药思想观念,用以阐述治国理政的道理,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对于新时代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面对疫情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在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加重等方面作用显著,救治率90%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联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在第一时间组建国家中医药专家组,第一时间到达湖北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中医药诊疗方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第三版至第八版国家诊疗方案。动员部署各地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经验优势,积极参与防控救治工作。组建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等3家医院的8个病区和江夏方舱医院,形成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及时总结中医药临床防治经验和发布临床科研成果,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制定并发布“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指导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中医药防控救治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习近平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而我国早已在几个月前,控制了疫情。但是随着北半球冬天的来临尚有再次爆发的危险,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对防治新冠肺炎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在国内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及民族认同,其中系统性、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最佳的传承就是各中医药院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时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医药院校学生是未来中医药事业的从业人员,是“悬壶济世、治病求人、救死扶伤”医者,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接班人。将习近平中医药文化自信思想融入医学生医学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完成自身历史使命、成长成才,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有利于中医学子更好更快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3-4]。在各级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医药高等院校中,增强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教学与传播,有助于提高国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和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关于疾病的医学,也是一种内涵丰富、广泛的文化,它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中和为用、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等理念为内核,从整体生命观出发,构建一套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中医药事业实际上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包括发展中医药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抛弃或者背叛自身历史文化的民族只能上演历史悲剧,因此我们不能割断本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要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探索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身体力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2010年6月20日,在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不仅阐释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还对“中医孔子学院”这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载体进行了高度的评价。2013年8月20日,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2017年1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2019年6月1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出席上合组织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意适时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改善民众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中西医并重到探索中医药在海外发展,从中医药国际传播新模式到中医药成为中国外交和中国文化软实力新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自己的政策推进和外交足迹,不仅使中医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更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5]。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中,他一方面对中医药的健康养生智慧进行了非常精辟的现代阐述,另一方面将中医药提高到为全人类服务的高度,强调中医药既是中国人民的中医药,也是世界人民的中医药;中医药不仅要为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服务,而且要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6]。在客观、公正地审视和评价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实际贡献后,我们应该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更加理性、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坚持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涵和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嘱咐的“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信[7]。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自成体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医药科学,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应用仁心仁术、济世救人、其影响为保证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文化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容。把中医药历次重大卫生事件中的良好表现,升华为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把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文化自信层面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