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党史观:原理、原则与方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1-12-04陈浩凯张可荣
陈浩凯,张可荣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历史研究和历史经验总结、善于吸取历史智慧和把握历史主动、自觉遵循历史规律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学史、治史、用史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命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我们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基本遵循。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本文拟就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本意涵与现实要求以及重大意义做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研究党史就像研究其他科学和学问一样,是需要专业根底和科学方法作为支撑的,其中管总的就是历史观问题。如果说正确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正确党史观就是党史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根据我们党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的一贯主张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坚持历史思维和树立大历史观,这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思维方式;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史学的基本立场和重要原则,是对党史科学的本质规定性的揭示和尊重。
(一)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研究运用党史的根本遵循和根本方法,是贯穿正确党史观的一条思想红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前提,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具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科学认识历史规律、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
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运用党史,就是要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揭示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自觉抵制历史唯心主义。
(二)坚持历史思维,树立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是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维方法,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自觉与自信,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自觉涵养历史思维和树立大历史观,同坚持唯物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树立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研究历史问题和汲取历史智慧的重要理念,是其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3]这个论断蕴含了大历史观的方法论。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正式提出“大历史观”概念,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4]。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大历史观:“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5]
运用大历史观研究运用党史,需要涵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把党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的深邃宽广视野中进行整体、系统地思考,既向过去看又向未来看,既整体看又比较看,“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6]。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党的历史进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前进性与曲折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与规律;才能深刻理解党的性质与宗旨、初心与使命、优势与特征、地位与影响、前途与命运,以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及世界的关系;才能增强反对一切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三)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党史是一门政治性极强的历史科学。自觉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史学的基本立场,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7]
在人类政党史上,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讲政治是政党政治的普遍性要求。西方所谓的“政治正确”为人所知,不过那是“傲慢与偏见”以及自私自利的产物,反映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虚伪性、欺骗性。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党的自身发展的历史从来都不只是历史本身,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其核心要求就是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也是“讲政治”在党史观中的集中反映。“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5]
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就是要把历史的客观性、实在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统一起来,“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8]。从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实际上也内含了坚持党的阶级立场和人民情怀的统一。党性是我们党的性质及其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除了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人民服务成为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红线。因此,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就需要把党的阶级立场与人民情怀统一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人民观,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5]。只有这样,才能在党史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思想认识、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行动方向。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意涵与现实要求
研究运用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树立和运用正确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系列实践原则和具体要求[5],这些论述构成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一)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对党史的一贯立场与态度为依据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两个决议”),是我们党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而做出的重要决议,是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也涉及到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个决议”尽管产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但却把党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启的历史有机联系在了一起,从而科学地揭示了党的历史发展规律,成为我们科学把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成就的经典文献。“两个决议”本身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坚持正确党史观的产物,是以正确党史观研究运用党史的光辉典范。当然,就像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作序言中强调的那样,“《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9]。作为经典文献的“两个决议”,其中一些具体提法不免带有其产生的时代烙印,但是,它们所坚持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所得出的历史结论,都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因而是我们研究运用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强调要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系列要求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九大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包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学习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5]这些也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思想依据,必须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核心要求。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关联,前者为后者创设前提、开辟道路,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追求和历史拓展。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辉煌篇章,这就是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那么,贯穿在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中的主流本质是什么?“概括起来讲,就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的最新论述,党的历史还包括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的内容。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这‘五史’的融通和统一。”[10]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握了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抓住了党史的总纲,就能够科学认识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正确看待党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曲折,从而更加深刻领悟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真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蕴含着党的历史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大逻辑,在百年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才能认清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1](P215)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救国大业;新中国的成立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兴国大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开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党领导人民推进了富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2]。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善于从这些前后相继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现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体悟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
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在党的历史进程的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上,集中全党智慧、进行科学决策、推动理论创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成为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比如:遵义会议在最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确立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促进了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八大“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新设想[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就是要善于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政治智慧、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也只有如此,才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党史上的重要人物犹如一座座精神丰碑,生动诠释了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强大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11](P214)在百年党史上,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并激励着全党同志接续奋斗、永久奋斗。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善于从这些重要人物的光辉事迹中体悟党的永恒初心与千钧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信仰信念,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应当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绝不能用今天的条件和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四)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
“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11](P56)党在探索革命、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过波折和曲折,走过弯路,但这终究属于历史的支流,是探索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波折、曲折、弯路,最终都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成功化险为夷,走上康庄大道。因此,对待党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比如,“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11](P57)又比如,对于新中国“前30年”的评价,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或者相反。“如果一味给‘前30年’抹黑,那是没有良心;如果想‘走老路’,那是没有头脑。”[14]还比如,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评价等,党史上的“两个决议” 早已提供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论,早已做出了科学的结论,应当成为我们研究运用党史、总结党史经验、汲取党史智慧的重要依据。
(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创新思想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树立大历史观和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论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针对历史观上的一些错误认识,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而提出来的。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各种形式粉墨登场或暗流涌动。有人提出“告别革命”口号否定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有人以“重新评价”为幌子歪曲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成就;有人以“史料钩沉”为借口任意解读党史事实和历史真相;有人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解构崇高理想、诋毁英烈形象。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是历史唯心主义错误思潮的集中表现,其欺骗性、迷惑性和危害性不可低估,其要害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5](P113)。
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旗帜鲜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方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5](P116)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自觉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只有坚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才能理直气壮地传承党史上的浩然正气和英雄之气,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引导全体人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既为我们研究运用党史提供了立场观点方法上的根本遵循,又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针对性极强的指导。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意义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史学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群众观点上的自觉与自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自身历史在内的历史问题认识的成熟与清醒。
其次,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一贯重视优秀历史传统的传承和历史问题的探讨,形成了基于唯物史观的诸多观点和方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研究党史的“古今中外法”,“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16]我们党先后通过的“两个决议”就是坚持唯物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再次,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优秀史学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历史的伟大民族,记录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备的国家。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等作为历史传承、文明发展的重要理念,形成了深厚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中华文化又善于汲取历史文化智慧,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历史规律的认知,深化了对根植于中华文明之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规律的认知,从而形成了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系列重要论述。
(二)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研究运用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全方位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树立正确党史观是读懂“四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史”。科学理解“四史”及其关系,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四史”各有特点,但又有许多共同特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主流,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另一方面,“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对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也产生着深刻影响。”[17]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角度看,“四史”中,党史居于突出位置。党的百年历史不仅创造了自身的奇迹与辉煌,而且创造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奇迹与辉煌;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面貌格局。读懂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中华民族,读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让世界读懂近代以来的中国及其发展走向,关键也在于读懂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外学界越来越普遍的认知[18]。
其次,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19]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当代中国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人民公仆、民族脊梁、时代先锋。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融为一体。百年以来,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与不懈奋斗,才有了中华民族从觉醒起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开拓前进,才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20]因此,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再次,树立正确党史观是继往开来再创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党的百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思想动能。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党史中汲取继往开来的智慧经验和精神力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21](P23-24)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21](P86)“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1](P10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坚定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涵养历史自信和战略定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总之,研究运用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应当在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下,联系实际、学在经常、融入日常、日积月累;应当直面问题、坚定立场、独立思考、常修常新;应当带着感情、陶冶思想、体验崇高、砥砺前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