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域作战条件下场站卫勤保障建设的思考

2021-12-04王凌峰林宝丽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场站士官伤员

王 健,王凌峰,胡 炜,林宝丽

场站作为空军最基础的作战保障结构单元之一,在信息化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多域作战理论的提出,根据任务特点而产生的全方位作战成为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因此,该条件背景对场站卫勤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1-2]。笔者结合外军多域作战条件下卫勤保障实践,针对找军卫勤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卫勤保障建设的思考,旨在战时减少场站及航空兵部队的卫生减员,最大程度地保存和维护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多域作战条件下场站部队的卫勤保障水平。

1 外军多域作战条件下卫勤保障特点

随着作战环境和要求的改变,传统的以军种为核心的单一作战域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因此多军种协同能力的全面整合是未来训练的主要方向[3-4]。2018年,多域作战的概念在美军军事训练中得到体现,其被认为是联合作战的自然升级,是空地一体、空海一体的进一步发展[5]。而空军作为多域作战的核心军种,其作战规模和类型根据任务需求各异,而多机型联合作战成为未来战争和训练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对场站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域作战卫勤保障是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进一步升级,是从军种联合保障向跨域融合式保障的巨大转型,在卫勤力量指挥控制和资源利用上具有革命性的促进作用[6]。以色列国防军是当今最富有实战经验的武装力量之一,其卫勤保障实力在多次现代化战争中得以洗礼和体现。研究指出[6],以色列国防军卫生部队具有平战一体的医疗救治体系和立足战场的实战化基地训练等特色,特别是其航空兵搜救部队具有极高的救治水平,可实现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多平台伤员的紧急救治手术。其次,以色列军事医学创新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其国防军卫生部队司令部下设军事医学研究所、海军和空军等军种特色研究机构,主要为“多域作战”条件下各军兵种卫勤保障提供创新发展思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以军各机构研发的实用新型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极佳。因此,结合上述资料可知,外军卫勤保障具有灵活多样的保障体制、平战救治一体以及军种特色卫勤保障的特点。

2 多域作战条件下我军场站部队卫勤保障面临的挑战

2.1 作战区域较广,伤员搜救困难 空军多域指挥控制涉及区域较广,战时若突发险情则伤员搜救困难较大[8]。传统的遇险飞行员搜救仅限于遇险飞机迫降于机场内部或周边,卫勤保障分队采用野战救护车地面机动的方式展开营救。但战斗飞行员通常跨域执行作战任务,遭遇突发险情的地点距离机场空域较远,对遇险飞行员的搜救则较为困难。并且对于地面部队而言,机场面积较大,多域作战由于多领域协同作战特点,不同作战单元在地理位置上相对较为分散,战时伤员定位困难,搜寻时间相对较长,伤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战斗力的维持遭遇巨大的挑战。

2.2 作战需求多样,救护任务繁重 多域作战并未突破联合作战的边界,而是联合作战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联合作战相比,多域作战使得作战需求更加多样,机场地面部队与协同力量分布更加分散,并且作战单元彼此相对隔离,因此救护任务更加繁重。既往有研究报道称,美军于2016年开始制定2030~2050年无人化医疗系统发展战略,其目的是加大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以期研发出在医疗系统和通用型无人平台的系统集成技术及“软”机器人研究技术,进而提升多样化卫勤保障能力[7]。目前美军陆军研究所已经开展相关研究,但由于智能系统尚不成熟,难以满足伤员的搜救和后送救护需求[9]。由此可见,随着“多域作战”等复杂作战形势的加剧,卫勤力量面临机动能力限制等诸多难题,各国均在不断探索可行的替代或改进方法,但均仅限于理论验证阶段。空军与陆军的作战特点不同,因此无人平台系统技术是否适用于空军卫勤保障仍需进一步考究。

2.3 卫勤力量有限,救护能力不足 随着联合作战概念的提出,卫勤保障力量短缺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该问题不仅出现在找国,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矛盾凸显。新近研究表明[10],当前找军陆军合成旅的卫勤力量编制比例较小,低于美军旅卫勤人员(含现役和文职人员)的占比(约7%)。其次,在基层卫勤分队,卫生专业技术军官队伍易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基础卫生设施条件不足、缺乏规范化培训、编制构成尚不能满足日常保障需求等。而卫生士官队伍的建设尚未形成主体保障力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1)部分卫生士官未接受系统培训;(2)新兵入伍后虽经系统培训,但较长时间并未从事卫生专业岗位工作,易形成所学非所用;(3)卫生士官与基层连队士官有所差异,使得自身定位较为模糊,职业前景存在疑惑等方面。因此,在多域作战条件下,尤其空军卫勤保障跨域特点,卫勤力量则更加有限,救护能力相对短板。

2.4 后送方式单一,效果有待提高 医疗后送是指在战时较为紧缺的医疗资源和苛刻的医疗环境下极大限度保障伤员的生命和生存质量[11]。场站部队卫勤保障受驻地医疗资源的现状的限制。但从整体上看,其伤员后送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野战救护车地面机动的方式完成伤病员的后送,该方式适用于距离体系医疗机构较近的单位,对于距离体系医疗机构相对偏远的场站部队而言,则相对限制了伤病员的后送效率和最佳救治时间。针对这类问题,阶梯救治和分级救治的观点较能被大家所接受[12]。但在分级救治和阶梯救治的过程中,运输工具的合理应用和衔接是影响其救治效率的关键因素。

2.5 装备匹配度低,保障难以统一 遇险飞行员救护包括两个救护系统,即生存自救系统和营救系统[13]。目前对于遇险飞行员自救系统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营救系统装设备的探索研发则相对较少。而对于场站部队卫勤保障而言,则主要特指营救系统,即对被迫跳伞的飞行员或飞机迫降、坠毁后幸存的机上人员实施的全部救援活动。近年来,随着找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空军机型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现有保障老式机型的卫勤保障装设备难以满足当前主流机型的卫勤保障需求。并且不同机场部队的卫勤保障预案及装备设备尚存差异,难以形成统一。

3 思考和建议

3.1 依托多域作战指挥体系,优化卫勤保障指挥效能为进一步优化卫勤保障指挥效能,充分整合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卫勤保障力量,提高场站部队卫勤保障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需要依托多域作战联合指挥体系,建立卫勤保障联合指挥机构。既往研究[12]对比分析了美军、德军、俄军及找军卫勤保障的指挥管理体制,在组织形态上外军卫勤保障指挥管理体制普遍呈扁平网状,而找军呈直线型结构,存在信息传递环节多、流程长及易失直等缺点;但在隶属关系上,军事领导对本级后勤保障具有绝对指挥权,相比于外军则具有高权威、强时效、指挥顺畅及管理灵活的优点。因此,加快卫勤保障联合指挥机构的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串并联各作战单元,打破地域、物理域及时空域间的限制,统一部署各卫勤分队力量,形成组织严密的立体化网络式卫勤保障体系,是确保多域作战条件下场站部队卫勤保障指挥的关键举措。

3.2 培养卫生士官主体,定岗专职发挥骨干作用 士官群体是场站卫勤力量的主体部分,充分发挥士官群体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关键。为适应未来多域作战的要求,场站部队士官群体的发展须经过系统化的培训过程,从新兵入伍后的定岗开始便要求相关专业一致,经过半年的专业培训后方可入职工作。定岗定职后原则上不可随意变动,不断强化士官个体的专业性,夯实专业素养和技能熟练度,提升个体的卫勤保障质效。其次在整体布局上,加强战时火线抢救、紧急救治及伤员分类与后送科目的训练,确保专项定人和责任个体负责,为战时伤病员抢救流程的有序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快军地联合保障步伐,开辟多种伤员后送模式 场站作为战时易受攻击的主要军事目标之一,一旦遭受打击,伤员便呈现“片区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场站卫勤力量在此时主要负责火线伤员抢救,后续的治疗则交予加强卫勤力量或者后方医院。新近研究表明,现代化战争中颅脑伤、腹部伤等重病情患者产生较多,因此传统地面机动难以适应多域作战的发展需求[15-16],须加快军地联合保障的步伐。首先应充分掌握驻地医疗机构及资源管理部门的容量数据,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资源;积极与体系和驻地医疗机构联系,依托多域作战联合卫勤保障指挥体系,根据险情伤情合理调配救护车、直升机、运输机等后送运输工具,开辟多种伤员后送模式,为维护作战单元的战斗力生成提供基础性卫勤保障支撑。

3.4 推动卫勤保障装备研发,区域卫勤保障统一 与空军作战机型迭代速度相比,当前的卫勤保障装设备的研发速度则相对滞后,现有保障老式机型的卫勤保障装设备难以满足新型主流机型的卫勤保障需求。因此,构建新型卫勤装设备研发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其次,确保同一保障装设备保障遇险飞行员的营救预案一致性是形成区域卫勤保障统一高效和协调运转的关键一步,是加快战斗力体系维护和转场卫勤保障质效提升的有效举措。

多域作战条件下场站部队卫勤保障对信息化、模块化、一体化以及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场站部队卫勤保障是空军卫勤保障中的战斗堡垒,全面建设现代化卫勤保障需要不停的寻找当前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构建具有空军特色的卫勤保障体系,满足未来战争的跨域延伸保障,尽可能提高伤病员的救治率,确保健康与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场站士官伤员
基于Attention-LSTM的分布式光伏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
天迈科技助力深圳东部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 打造场站新标杆
“新基建”背景下公交场站建设思路转变的思考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试论定向士官学风养成教育与战斗力提升交互路径及影响因素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目标军营,出发!
浅析士官教员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