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领导下西藏发展方针的演进与思考

2021-12-04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央政治局西藏建设

程 越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引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旨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文献,是实现党的坚强领导的政治纲领,是构筑中华盛世的典范文章,同时也是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讲话。

同月21日-23日,习近平总书记进藏考察调研,“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总书记不顾高原缺氧,在藏期间“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群众”[1],树立了实践“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道德自觉的行动榜样。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以七一讲话为指导,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藏考察调研期间的重要讲话,总结和回顾党领导西藏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党在西藏施行的发展方针、政策效果进行分析,思考西藏如何提升发展质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贺匾题词所写的那样,“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一、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新西藏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纵观古今,我们党铸就了西藏地方治理的新篇章。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治理最完备、对人民最关怀的历史性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回望来时路,我们可以将党治理西藏、促进西藏发展的72年划分为7个时期,对历史发展脉络、所施行发展方针的演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等进行初步梳理。

(一)和平解放、执行协议,施行慎重稳进发展方针时期(1949年10月-1959年3月)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作出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决断。1950年10月6日至24日,人民解放军实施昌都战役,打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门。“十七条协议”签订后,进藏解放军和广大工作人员坚定地维护和执行协议各项规定。根据国务院决定,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6年4、5月间在拉萨召开。筹委会成立后,西藏工委进行民主改革试点,引发一些上层人士的疑虑,分裂分子开始在藏东地区煽动局部叛乱。西藏工委贯彻执行中央“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方针,大批内撤进藏的军政人员,在藏汉族干部减少了92%、驻藏部队减少了70%。[2](P95-96、107、109)

这一时期我们党在西藏施行的是慎重稳进的方针①。为加强领导,中央决定嗣后与西藏地方政府“发生的政治、军事、外交、贸易、宗教、文化等交涉、商谈和处理事件,均集中由中央解决,西藏工委直接向中央作报告,同时告知西南局。”[3](P66)西藏工作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建设新西藏[4](P58)。

和平解放之前,相比内地各省区市,我们党在西藏的基础是很薄弱的,当时全国仅西藏没有党的组织或活动,加之西藏亲帝分裂势力实行“驱汉”政策,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拉萨的汉族人数应当已经很少了”[5](P58)。进军西藏后,我们党大力实行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党的队伍在西藏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受到越来越多西藏人民的衷心拥护。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川藏公路的前身)和青藏公路同时建成、通车拉萨,举国上下热烈祝贺。[6](P97)195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74亿元,比1951年增长32.9%②,其中第一产业占73.6%,第二产业占12.6%,第三产业占13.8%。[7](P21-22)初步建成了一批小型工矿企业,拉开了西藏建立现代工业的序幕。公路通车抑制了物价的上涨,全区的茶叶价格一降再降③。兴办了第一批中小学,创办了西藏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建立了一批医疗卫生机构。从和平解放始,中央政府就在财政上给予西藏大力支持,1952年至1958年的6年间,西藏财政收入3.9亿元,来自中央财政的占91%[8](P61)。

(二)平叛改革,施行稳定发展方针时期(1959年3月-1966年5月)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只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彻底平息了叛乱。边平叛、边进行民主改革,西藏终结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1962年10至11月,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落实。

这一时期我们党在西藏施行的是稳定发展的方针[9](P254)。西藏工作的目标,是“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新西藏”。[10](P285)西藏工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建立基层政权,培养民族干部,促进经济增长,西藏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11](P120)。

这一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196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7万公里,90%的县有了公路,贡嘎机场建成并开通至成都、北京的航线,改变了西藏交通闭塞的状况。1965年发电量2782万千瓦时,比1959年增长了30倍[12](P103)。196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53亿元,比1959年增长101.8%,其中第一产业占69.7%,第二产业占8.5%,第三产业占21.8%。[13](P21、23)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国营商业供应给群众的商品几年中增加了一倍以上;国家三次大规模降低粮食、布匹、茶叶等人民生活必需品、日用品价格,同时提高西藏出产农牧产品和土特产品的收购价;[14](P210)加上“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增长,使百万翻身农奴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12](P104)

(三)“文化大革命”动乱、艰难前行,施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时期(1966年5月-1980年3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为西藏工作制定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8、1969两年地区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6.5%、-1.2%[13](P25)。1976年,西藏同全国一样告别了“文革”。由于多种因素作用,以1980年3月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西藏才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胡锦涛说:“从全国来讲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西藏来讲是1980年以来,在西藏历史上掀开了划时代的一页。”[15]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在西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性飞跃,农牧区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将个体经济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到1975年底,全区1929个乡中先后建立了1921个人民公社。这一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是“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④。

由于西藏的重要战略地位,“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就明确规定边境地区不搞“文化大革命”,加之西藏党政军民的努力,“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在曲折中仍有发展⑤。到1980年,除墨脱外,西藏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墨脱公路在2013年正式通车,结束了我国还有县不通公路的历史);1976年建成了从格尔木到拉萨的成品油输油管线。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草场基本建设,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粮食基本实现自给。198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67亿元,比1966年增长132.8%,其中第一产业占53.5%,第二产业占25.2%,第三产业占21.3%。[13](P21-24)群众的生活有所改善,“不少信过神的群众说:过去朝山拜佛吃不饱,如今战天斗地喜丰收。”[16](P352)

(四)改革开放起步⑥,执行加快发展方针时期(1980年3月-1989年3月)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尤其是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巨变剧变、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与达赖集团大肆勾结的严峻形势下,保持了西藏局势的总体稳定。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17]

1980年3月,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从西藏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全面拨乱反正;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西藏指导工作,帮助西藏落实座谈会精神,提出全部免去西藏群众的农牧业税,让农牧民休养生息,努力治穷致富。这一时期,西藏的农牧业调整改革取得成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3月,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为西藏建设43项工程,1985年底全部完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藏在清除“左”的影响、落实统战和宗教政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在干部群众中引发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加之放松对境内外分裂势力制造事端、图谋分裂国家行为的警惕,严重影响了建设事业[18](P398、406)。从1987年9月27日起,拉萨多次发生大规模的骚乱,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1989年3月5日,拉萨又一次出现大规模骚乱。3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戒严令,宣布3月8日零时起在拉萨实行戒严。

这一时期,我们党在西藏施行的是加快发展的方针。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尽快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如何“加快西藏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19](P308-311)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对外实行开放、对内实行交流[20](P364),都强调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让西藏尽快发展起来,让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西藏工作的目标,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1](P392)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此期间起伏较大。198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21.86亿,比1980年增长70.1%,其中第一产业占45.9%,第二产业占13%,第三产业占41.1%。[13](P21-24)运输业、商贸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创办了内地西藏学校和西藏班。1984年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39%,在全国的位次从28位上升至20位[22](P305)。旅游业的发展尤为显著,198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833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26万元。另一方面,1983年、198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5.2%、-9.2%。“七五”(1986-1990)期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只有2.3%[23],而同期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则是7.8%[24]。陈奎元说,“十年动乱之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西藏没有能够抓住机遇专心致志地进行经济建设。西藏的各项事业都有巨大的进步,有了重大变化,但没有跟上其他省区的步伐”。[25](P191)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中,最突出的有两个:

一是部分地区寺庙和僧尼发展过快,出现宗教狂热,加上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插手,直接影响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江泽民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近几年来,西藏和其他藏区乱建寺庙、乱收喇嘛的现象相当普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群众造成沉重负担。”[26](P461-462)

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前几年大批干部职工仓促内调。从1980年到1983年,分三批实际调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连同家属子女约8万人离开了西藏。[2](P248)连续三年的大批内调,加上1986年内调的2万多人,使全区汉族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13%迅速降至1991年的3%。[27]内地干部职工突然离去,当地干部难以替补,贻误了西藏的建设事业,助长了不安定因素的发展。

(五)“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施行跨越式发展方针时期(1989年3月-2002年11月)

1988年12月,胡锦涛临危受命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他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一手抓稳定局势和反分裂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1989年10月19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西藏始终要抓住两件大事:政治社会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评断西藏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干部队伍建设、依靠对象、民族宗教工作、经济建设、边防建设、拉萨骚乱的性质和对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性”[28](P131),促使西藏工作步入正确轨道,成为新时期西藏发展的一个转折点。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郑重宣示“决不能让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也决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6],举起了公开揭批十四世达赖的旗帜;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实际投资50亿元建设62项重大工程,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2001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建设资金投入,会议确定国家直接投资项目117个、总投资约312亿元,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这一时期,我们党在西藏施行的是跨越式发展[29](P547)、可持续发展[30](P)564的经济发展方针。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加快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工作指导思想,[31](P479-480)以及“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模式。[32](P589)这一时期继续坚持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西藏工作目标。[33](P595)

西藏在这一时期步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轨道。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先后提出西藏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要达到10%左右(1994-2000年)[34](P470)、12%以上(“十五”期间)[35](P564),都得到落实,这是建国以来西藏从未有过的高速度。2002年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162.04亿元,比1989年增长315.4%,其中第一产业占24.5%,第二产业占20.2%,第三产业占55.3%。[7](P21-23)全长2754公里的兰西拉光缆工程1998年开通,大大改善了西藏的通信状况。2002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数为43.2万人,占全区人口17%,比1989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976元,[36](P29、236、269、136)较之1989年几乎翻了两番。

(六)全面建设小康,施行协调发展方针的时期(2002年11月-201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2008年“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迅速夺取了这场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201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了西藏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在反分裂斗争中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三个里程碑。

这一时期,我们党施行的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考虑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37](P34),所以本质上就是一种协调发展的方针。中央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西藏工作的目标,是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明确西藏“两屏四地”的战略定位,要求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这一时期实现并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地方生产总值从1994-2017年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⑦2012年的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10.2亿元,比2002年增长218.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0.6∶31.8∶57.6,初步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城镇化率在2012年达到22.75%[38]。建成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截至2012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万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其中62个县通油路,以公路、航空、铁路、管道建设为重点的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2012年,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47万户,普及率为33.3%。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12年全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 到5697元,比2002年 增 加 了276%[39](P128)。2011年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同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坚持抓好利民惠民“十件实事”,努力使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40]

(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施行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针时期(2012年11月起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性论述。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对党的治藏方略进行了系统论述。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在西藏施行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西藏工作的目标是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41]习近平总书记在藏考察调研时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42]总书记今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民族工作)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43]

笔者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一个统计,从1989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22年间有20位中央领导、25次进藏⑧;党的十八大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有27位中央领导、39次到西藏考察指导工作⑨。2012年11月之后来藏的中央领导成倍增加,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格外关怀,也反映出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更亲更近,影响所及,一直到本世纪初区外同志还普遍存在的西藏神秘、进藏恐惧已经极大消除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边境建设加快推进,固边兴边取得实效。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9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11.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9∶42∶50.1,结构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1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里程共61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786公里[44](P206)。能源保障日益完善,2014年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昌都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使西藏形成统一电网,也标志着我国国家大电网实现了大陆所有县域的全覆盖。全区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020万千瓦[45],2016-2019年藏电外送44亿千瓦时。[46]2020年年底,西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西藏与内地的差距已经全面缩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拉萨的城市用地面积在2016年为66.19平方公里,比1996年翻了一番。[47]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全区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亿元,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社会自觉。[45]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不断强化,2014年年底,全区有少数民族干部11万多人,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48],比2010年底增加了43%以上⑩。全区党员队伍更加优化,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区党员总数为42.6万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1.68%⑪,高出全国约4.9个百分点⑫。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历史和多方面条件影响,西藏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自主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农牧民脱贫对于政府扶持的依赖性较大,“深化改革开放有短板,统筹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不够,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够扎实”,[49]部分同志对于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应对不够得力,部分同志对于西藏的特殊战略地位认识不深,存在轻视或无处着力的现象,西藏的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要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予以化解。

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启示

西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72年的发展历程,是百年来伟大祖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独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伟大事业的缩影,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深刻启示。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正是有了中央的特殊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藏已经不可逆转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驻藏部队是西藏稳定发展的坚强柱石,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安宁生活。

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是西藏发展繁荣的政治基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继续引导和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必须一直面对并处理好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巩固国防的问题。

必须追求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西藏不可能超越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能缺少工业的支撑,必须推动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传统支柱性产业调整转型,走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践行群众路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参与。要努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保、养老、安居工程、增加收入等实际问题,以共享吸引共建,以共建保证共治。

必须重视西藏各族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在西藏的执政能力。坚持在讲政治上走在全国前列,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保持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的绝对忠诚。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深化反腐败斗争。

三、落实“七一”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藏考察调研讲话精神,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七一”讲话,具有强大的真理感召力和理论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的重要指示,是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我们应当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抓好学习贯彻工作,奋力推进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我理解,对“美丽幸福西藏”目标可否赋予这样的涵义:以推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为共同目标,实现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边疆巩固繁荣、人民共同富裕、高原生态美丽。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为关键环节,奠定长治久安、边疆巩固的扎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的“核心是做好反分裂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当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继续把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作为西藏的首要任务。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依法做好藏传佛教管理工作,以爱国与否为根本衡量标准,以僧人的通识教育为关键,以法治化为底线,以提高寺庙自养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寺庙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对教义作出系统的创新性阐释来适应新时代要求、引领广大信众,自觉推动藏传佛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掘和宣传西藏历史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相关内容,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强边固边方面,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坚决服从国家整体利益,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边境国防区四大空间格局,按照党中央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坚决抓好落实,在保持战略信心的同时保持战略忍耐。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毛泽东说,“西藏不能和新疆、内蒙相比,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要用特殊的办法解决。”[2](P87)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时候,应当紧密联系西藏是世界海拔最高高原的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藏传佛教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影响、藏族“是当地的多数民族”[50](P265)、不平衡的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一系列重要特点,不断加深对西藏区情的把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建设好川藏铁路“这一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总书记在藏考察调研语),以此引领进出藏运输通道畅通建设,加密公路网、提高高速公路占比,完善机场布局,构建高质量的公路、铁路、航空综合立体交通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把西藏建设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站在把握大宗商品供应的主动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培育发展绿色矿产品加工业;以做大天然饮用水产业和高原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过度发展总部经济,坚持房住不炒,防止脱实向虚的倾向。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贸等产业在高原的兴起,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培育企业家阶层,加强对各种经济所有制经营管理者的培养与引导,努力培养出一支更加宏大的扎根高原、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善尽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赢利能力、加快形成优势产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稳健地培育支柱产业的头部企业,既遵守市场化、法制化的工作规则,尊重企业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又把资源有效集中在关键门类,容忍甚至推动一定的企业集中度,“十四五”时期在重点产业尽快推动形成三至五家头部企业。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促进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应当将产业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与群众就业统筹考虑,对主动迁居城市的农牧民群众加强引导,多关注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拉萨—泽当城市带建设为引领,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各种要素向城镇聚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更有效率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让绝大多数群众过上文明的现代生活,真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拉萨为中心,在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一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构建“环拉萨一小时经济圈”,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汇集等多方面提升拉萨的中心城市地位。建设拉萨—山南经济走廊,推动聚集效应、扩张竞争优势,经过五年积累后,再寻求构建覆盖林芝、日喀则、那曲的“三小时经济圈”。

(四)以建设美丽西藏为目标,为国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是地球第三极、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应积极争取建设中国科学院西藏分院,共同致力于完整、准确、深刻地认识西藏高原,尤其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努力掌握前沿的科技成果。应当实现“古今结合”——从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开始、从古人对西藏环境的保护利用开始研究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学科交融”——打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樊篱,广泛开展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民族融合”——把汉族文化、藏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中珍爱家园的优秀传统一道继承弘扬;实现“土洋结合”——以开阔的心胸“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各国优秀的科学家一起致力于加强西藏高原的保护和发展。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现党的坚强领导

我们应当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实现党的坚强领导。西藏的干部职工大批来自五湖四海,退休后往往又回到四面八方,这是其他省区市都没有的特点,反映了这支队伍的独特气质。西藏要做好“四件大事”,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应当以求贤若渴的精神与硬核的政策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既推进人才的本地化,又激励人才的交流提升。西藏是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高原,在构建党的伟大精神谱系进程中作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业化建设时期,西藏军民推动形成了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以及“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2](P75)的人定胜天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P208-209)的战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时期,西藏军民推动形成了孔繁森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甘巴拉精神”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时期,西藏军民推动形成了“岗巴精神”⑭、玉麦精神和援藏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1](P545)正是在血与火的严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的党经受了考验,形成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在高寒缺氧、高辐射、低气压、相对偏远落后、工作和生活“异常艰苦”(习近平总书记语)的西藏高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理想,在改造自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也在改造自己,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在雪域高原塑造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热忱关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定会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一定会扎根高原、甘于奉献、奋勇争先、开拓创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注 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必须极端谨慎对待宗教问题等的四点指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李维汉:《西藏民族解放的道路(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三日)》,《西藏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0、326页。

②承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综合处2021年3月4日查告这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系考虑价格因素重新进行核算的数值。下面六个时期所对比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亦为综合处提供。

③郭兹文编:《西藏大事记(1949-1959)》,北京:民族出版社,1959年。第19页,“1956.7.25.西藏全区今天起降低茶叶价格。”第26页,“1959.2.25.西藏全区茶叶再次降价。”

④《西藏自治区画集》(前言),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75年(原书无出版时间,参见《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1949-2004)》<第一卷>,第281页)。

⑤“有人说‘文革’十年西藏停止不前,这不是事实。从1971年起是逐步恢复发展的,这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荣:《戎马征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第346页。

⑥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年,第68页,将1978-1992年概括为“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⑦《西藏统计年鉴-201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第13页,1994-2017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

⑧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丁关根(1990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1991年7月、1994年8月、199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1995年8-9月、2001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2000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5年8-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2005年8-9月,2006年6-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005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007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2009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09年7月,2011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李源潮(2009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2009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2009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刘云山(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2010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2012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2年7月),等。

⑨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3年8月,2015年9月,2016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2014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2014年7月、2015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2014年8月、2016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2014年9月、2016年8月,2017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2014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2015年6月、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015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5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2015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2018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018年8月、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1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2019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2019年10月、2020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陈希(2021年7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长尤权(2018年8月、2021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2021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2021年9月)等。

⑩《西藏日报》2016年1月16日发文《特别策划:聚集西藏自治区两会》,其中透露截至2010年底,西藏干部队伍总量达10.9万人,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已达7.7万人。

⑪党员数来自2021年7月2日《西藏日报》载《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党内统计公报》。据《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64.8万人。

⑫中组部2021年6月30日公布,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全国大陆总人口141178万人。据此推算党员占全国总人口的6.74%。

⑬西部战区微信公众号:《西部战区特有精神之甘巴拉精神》,2020年11月20日,http://www.81.cn/bg/2020-11/20/con⁃tent_9940013.htm,“甘巴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

⑭《探访在“生命禁区”戍边的岗巴营》,《环球时报》2021年9月28日第7版,“岗巴精神”就是“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以身为碑,以血筑界”是岗巴营官兵在特殊的斗争环境中练就的血性。

猜你喜欢

中央政治局西藏建设
都是西藏的“错”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中央书记处是一个什么机构?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