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新基建”赋能西藏文旅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2-04许风顺郑凯莉
陈 刚,许风顺,郑凯莉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新基建的内涵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此概念最初是2018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具体而言就是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随后召开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加强新基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又对基础设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其次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最后就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
二、“新基建”视阈下西藏文旅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旅高质量发展俨然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同时随着国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升级,文旅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通过文旅融合,高质量的满足老百姓出游的体验感、增强游客的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根本要求[1]。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应紧紧抓住“新基建”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自身特有的文旅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支持西藏文旅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一)实施高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创新文旅产品供给
以“万物智联”为特征的5G时代,旅游业态将发生颠覆性变革。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过13万个。就西藏而言,地广人稀,通信质量成为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一大障碍。在西藏的一些高A级景区,特别是游客集中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手机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情况,由于5G网络具有超强的连接能力,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可以高效的连接100万个终端,通过建设5G网络可以彻底改变信号弱这种状况,发展5G网络将成为提升西藏旅游发展的利器。对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标志性景点,应尽早实现5G网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实施5G+AR鹰眼、5G+社交分享等内容,通过景区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来改善游客的体验和对景区的宣传。
对于自然景观例如南迦巴瓦峰、纳木错、羊卓雍湖等,可以借助5G网络给游客提供新的体验。通过5G网络打造AI游记助手,游客进入景区前先进行注册,注册后就可以通过景区内铺设的5G网络采集系统追踪游客轨迹,在游览过程中,还能将游客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自动生成720°VR交互式视频和8K高清视频的全景游记,并实时生成个性化游记。游记内容包括高清图片、高清视频及在游览过程中的个性化文字记录。个性化游记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定义编辑并支持在自媒体(微博、微信、QQ)进行实时分享。对于大型实景演出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可以通过5G+VR 360度全景直播分享到自媒体平台,让现场的观众和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进藏的游客都能亲身穿越到一千三百八十年前的大唐,体验当年民族交融的感天动地的场景。
借助5G+AI,智能机器人可以取代传统的人工导游,机器人可以根据游客游览踪迹现场景点的具体情况进行语音解说,导游机器人还可以和游客互动,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调用云端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智能机器人将实现与真人去差异化的导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加强大数据建设,优化西藏文旅决策及服务流程
通过获取网络大数据,可以了解游客的空间信息、旅游轨迹及游客的行为生活、消费偏好等,这些都可以为旅游产品供给侧设计产品类别及服务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通过分析游客在社交媒体诸如微信、微博、QQ、Twitter、Facebook、手机APP等分享的照片、语言、文字、小视频等海量信息,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游客的个人基本信息、消费信息、浏览记录、体验度情况等。将这些宝贵的信息分析结果总结分类,就可以洞察到不同产业的市场需求、商业机会,大数据俨然已成为新时代分析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行为的利器。在一项关于进藏游客的满意度的大数据分析中发现,去林芝鲁朗小镇的许多游客对于鲁朗林海的美景赞不绝口,但体验度没有达到最佳,是因为游客对鲁朗林海的步道设计不太满意,普遍反映在安全的前提下,游客认为很多地方可以规划步道,这样会使体验度更好。
西藏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业态多样化。西藏是山的故乡,高海拔、缺氧是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共同特点,通过调查大数据得知,一些游客进藏就是为了体验高原运动项目对自身带来的挑战,如何将“高山变成金山”,满足这些游客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发展户外山地运动,通过基础设施及户外山地运动的产品设计,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例如纳木错环湖旅游等。
旅游流时空分布:通过西藏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全面收集进藏游客的多为特征、客源地、旅游路线轨迹及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等相关信息,可以对西藏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研判。时间分布方面,可以划分为“日、周、月、季、年”等五个尺度,针对不同尺度的统计信息,可以对西藏旅游的淡旺季、景区人流量密度等精确把握;从空间方面,利用点密度法、核密度法、最优路线法对西藏地区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进而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特别是对于西藏高A级景区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南迦巴瓦峰、大峡谷、鲁朗林海等进行监控和预测,防止出现客流超出景区承载力的现象,为旅游地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决策意见。
(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度
1、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提升公路交通
西藏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低碳文旅产业”是西藏文旅业发展的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景区应大力提倡“低碳西藏”,践行“绿色出行”。在拉萨的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应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减少传统能源(柴油、汽油)交通工具直至退出市场。这就要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充电桩,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景区内部应一律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西藏低碳旅游的发展,更好的保护环境。
2、大力发展机场和城际铁路交通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其中“行”在整个旅游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游客“旅游”体验度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游”,同时还取决于“旅”。特别是在西藏,景区之间路途相对比较远,经常是“旅”多“游”少。鉴于西藏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状况,以及主要景区集中分布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的自然分布情况,西藏应抓住这次“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机场和城际铁路交通。首先,继续加大西藏机场及航空业的投入力度,完善现有的拉萨贡嘎、昌都邦达、阿里昆莎、林芝米林以及日喀则和平等五大枢纽机场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加内地直飞西藏的航班,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优化西藏区内各机场之间的航班次数,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城际铁路交通,“十四五”期间,应力争形成以拉萨为中心,辐射林芝、山南、昌都、日喀则的城际铁路网,通过提高西藏地区旅游的通达性来强化旅游地域组合,强化西藏各景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度挖掘西藏旅游的潜力,打造“交通快捷便利、旅游质量优良”的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后疫情时期西藏文旅发展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文旅产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产业之一。疫情暴发后,文旅工作的重心迅速地从“保障供给,繁荣市场”转向“停组团、关景区、防疫情”[2]。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促进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重振旅游业的信心,将成为各级政府及旅游企业亟待破解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西藏地区而言,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尽快恢复旅游业是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基于此,对于后疫情时期西藏旅游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旅游企业政策倾斜,解决企业资金压力
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因疫情防控导致国内文旅产业受到严重的影响。研究报告显示:大约有78.9%的受访企业处于完全停工状态;超过40%的受访企业承认此次疫情负面影响巨大;大约有30%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导致企业元气大伤,在生死线上挣扎,很长时间内无法恢复[3]。
西藏旅游企业与全国同行一样面临诸多压力,游客人数大幅下滑,旅游餐饮企业客源骤减,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景区、旅行社、演艺等产业几乎停摆。旅游业的大萧条导致西藏地区很多旅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有些濒临倒闭。针对这种情况,西藏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旅游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多样化金融服务支持策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在国家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西藏行政主体可以通过阶段性减免旅游企业社保费、实施旅游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扶持区内旅游企业。也可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对酒店、景区、旅行社、OTA的无损退订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以奖代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力实施共赢的资本介入模式,鼓励试点“金融机构+旅游集团”的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行金融产品创新,区内银行可以联手推广“西藏旅游信用卡”,用信用卡进藏旅游消费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发挥“互联网金融”在西藏旅游融资中的作用,运用众筹、小额贷款公司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集聚社会闲散资金,赋能西藏旅游产业。对于贷款期限已到但还款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可以制定“无还本续贷”“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确保旅游企业不因为疫情影响而陷入资金困境。
(二)资源多方融合,吸引游客进藏
首先,加强文旅融合。在西藏,除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外,藏民族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游客大多都是奔着西藏的山水等旅游资源去的,而对西藏的文化资源了解相对较少。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后疫情时期,作为西藏旅游产品的供给方,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应重视西藏特色文化对进藏游客的渲染作用。
其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6.08亿、4.55亿、4.94亿、7.59亿、4.33亿,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7.9小时[4]。挖掘线上市场潜力,是疫情期间及疫后时期西藏旅游业拓展新业务类型的重要渠道。线上要占据“微博”“微信”“抖音”等流量高地,通过建立公众号,以文字、照片、小视频、直播、VR虚拟技术等形式充分展示西藏旅游的新形象;后疫情时期线下需要着手解决的首先是产品创新,通过主题创意活动,例如设计探险游、宗教文化探秘游、高原研学游等新产品。还可以依据藏民族的很多节日设计相应的产品。在对外传播中,除了在主流媒体上做必要的宣传外,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抖音海外版TikTok、快手海外版Kwai等平台推广西藏旅游的魅力,更多的吸引境外游客进藏旅游,弥补国内游客消费的不足。
最后,旅游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游客在疫情期间,通过AR/VR等方式可以“云游”四海。后疫情时期,西藏旅游要充分发挥“旅游+科技”的模式,在购票、刷脸安检、住宿预订、景区导航、景点讲解等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景区、有效管理景区,打通景区内不同环节,实现旅游和科技的完美融合,提升进藏游客的体验度。
(三)提升冬游西藏品质,突出高原冰雪旅游特色
冬游西藏推出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天淡季游客减少的局面,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疫情之后,重提冬游西藏,释放被疫情压制的进藏旅游消费。冬游西藏的时间一般是从当年的10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除了3A及以上景区免费、住宿优惠之外,重点要从旅游产品设计和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后疫情时期,特别是国庆节后的西藏旅游,首先要围绕“雪”元素来做文章,西藏有著名的“十大雪山”,包括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峰、南迦巴瓦峰等,可以设计一条以雪山为主的观光路线,对于在内地看惯了低海拔雪山的游客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冬天的西藏还是欣赏冰川的绝佳时机,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的震撼之美[5]。
另外可以打西藏特色文化这张牌,在冬游西藏的时间段内,藏历新年是藏民族的重大节日,藏历新年期间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会开展,其中很多活动是夏游西藏所不能欣赏和体验得到的。提出“体验藏历年,品味藏文化”的口号,吸引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冬季进藏旅游。对通过包机进藏旅游、包专列进藏旅游的旅行社等机构给予相应的奖励,可以调动旅行社推广冬游西藏产品的积极性。
(四)多策并举,刺激消费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很多行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特别是进入7月份后,西藏也将迎来每年最黄金的旅游期(注:西藏的黄金旅游期为每年的7-9月份)。西藏旅游行政部门可以通过价格优惠、消费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藏。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发放旅游补贴、景区套票大优惠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回暖。针对西藏的4A及以上景区,实施错峰旅游、延长参观时间、实施差异化票价;对于酒店业除了价格优惠外还可以实施“买二送一”,即在西藏旅游旺季在区内的某一酒店住N天,那么在淡季(每年的10月15日-次年的3月15日)进藏游还可以在该酒店(含该酒店品牌同等级的连锁店)免费住N/2天的活动,自治区财政可以对于酒店的损失做一定的补贴。通过赠送这些增值服务,吸引游客进藏,刺激后疫情时期的消费。
(五)诚邀国内抗疫医护人员进藏旅游,彰显西藏旅游的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抗疫的最前线,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他们夜以继日忘我的工作,国内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为致敬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医护英雄们,西藏旅游行政部门可以联合区内各大景区、旅行社、酒店并指定一家OTA企业作为平台,推出“抗疫英雄西藏旅游卡”,有意进藏旅游的抗疫医护人员可以先在指定的OTA平台上申请并填入个人相关信息,指定平台可以代表西藏旅游行政部门给每位医护人员发放该卡,抗疫英雄们可以拿着西藏旅游卡进藏,西藏自治区内的所有开放景区为医护英雄们免费,酒店住宿、购物、出行等凭卡可以打折。通过诚邀国内抗疫医护人员进藏旅游,可以彰显西藏旅游的社会责任,树立西藏旅游品牌形象。
(六)大力发展康养旅游
后疫情时期,大家对自身健康也有了新的认知,西藏旅游可以围绕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小江南”美誉的林芝开展康养旅游。依托林芝海拔相对低、森林覆盖率相对高的天然优势,推广生态养生、运动康体等旅游项目;还可以借助林芝药材、食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健康膳食、开辟藏医药养生的新途径。创新性的开发一批森林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森林康养产业,借助林芝的温泉资源,培育西藏特色的康养旅游线路。
总之,在新型冠状病毒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的影响下,疫情对于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境外疫情还在发展之中。为了减少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党和政府英明决策,国内“新基建”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西藏文旅应该抓住这次“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力度,让“新基建”给西藏文旅赋能,为后疫情时期西藏文旅的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