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疾病预防

2021-12-04

畜牧业环境 2021年9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寄生虫饲料

聂 姣

(广州动物园,广东广州 510030)

1 前言

动物的饲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经济动物的饲养,主要以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为目的;另一类为野生动物的饲养,主要以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及科普宣传教育为目的。饲养动物,应该结合其天然习性、生长规律,科学进行管理,严格把控其饲养环境、饲料等。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需要重点加强疾病防治,结合临床常见、多发的动物疾病症状,辅之实验室检测手段,明确疾病的发生原因,快速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 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动物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生物性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饲喂方式有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是常见的发病部位。动物疾病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严重还会导致动物死亡。

2.1 生物性因素

在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容易引发动物疾病。胃肠炎是常见的野生动物疾病,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感染消化系统有关,容易引发腹泻、食欲下降、脱水等症状。吸虫病、线虫病、绦虫病是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动物疾病,各类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表或体内,夺取营养、产生毒素以及引入其他病原体等,从而影响动物的健康。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传染性,危害动物健康的同时,还会出现疫情扩散、传播的情况。

2.2 环境因素

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中,不能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及时清理动物的排泄物,经常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脏乱差的饲养环境,会增加动物接触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的风险。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气候、季节、温度对于动物疾病的影响。在寒冷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动物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炎、冻伤的风险较高。另外,饲养环境不符合动物的习性,动物难以适应,长期处于惊吓、紧张的应激状态,也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2.3 饲喂方式

动物饲喂方式的选择,应该先充分了解动物的食性,否则动物不适应人工配制的饲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进而诱发消化系统疾病。饲料发生变质、腐败,或是受到污染,同样也会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

3 动物疾病的防治

3.1 注射疫苗

针对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性因素引发的动物疾病,可以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防控疾病的发生,防止传染性动物疫病的扩散与传播。禽类的疫苗接种,一般应用禽流感疫苗、新城疫疫苗。畜类的疫苗接种,一般应用狂犬病疫苗、犬瘟热疫苗、细小疫苗、猫瘟疫苗等。接种疫苗的野生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3.2 环境管理

根据动物的生长习性,了解动物对生活环境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空间。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给予动物充足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动物尽快适应所处环境。同时提高环境质量,在动物的生活空间内,加强卫生管理,应用先进的污染处理技术,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相应的做好防寒、防高温等工作。发生传染性疫病的动物,应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在动物死亡后,采取焚烧、深埋等方式及时处理。

3.3 饲喂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喂方式,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根据不同类型动物食性和饮食需求,科学进行饲料的调配,保障蛋白质、微量元素、钙等营养元素的充足供给。根据动物的生长情况,严格检查饲料质量,及时清除发霉、变质饲料。将饲料储存在整洁、卫生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根据饲料的储存条件,对于环境温度、湿度进行调控。饲养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能够对各种动物有着全面的了解,明确饲养过程中的操作要求细则,学习动物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改进和优化饲养方式。通过科学的饲养,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动物饲养中,应该重点加强对疾病的防治,考虑到生物性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饲养方式对于疾病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办法。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有效降低常见动物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饲养环境,通过严格的清洁、消毒、灭菌,清除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避免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科学的饲养,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合理进行饲料和营养的调配,增强动物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满足营养的供给需求。对于动物的健康生长以及提高其抗病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寄生虫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因素影响评估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