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天津市水稻立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1-12-04王连芬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立枯病稻种秧田

王连芬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秧田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随着旱育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全田秧苗枯死。

1 发病类型及症状

水稻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1.1 生理性病害症状

一般发生在秧苗3叶期前后,发病初期秧苗叶尖不吐水珠,心叶呈卷状,随后叶片萎蔫呈失水状,成片青枯,发生严重时,大面积成片枯死。

1.2 侵染性病害症状

一般发生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三、四叶期,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全株黄褐色,发病严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有白色或赤色霉状物。

2 重发原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生理性病害是秧苗生理失水导致的一种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为腐霉菌,发生原因主要是低温、阴雨和光照不足,尤以低温影响最大。

2.1 秧田地选择不合理

在低洼地或盐碱地育秧,土壤透水透气性差,根系吸肥吸水能力差,造成秧苗生长弱,容易发生立枯病。

2.2 播种量大

部分农户播种时不考虑品种的千粒重,盲目加大播种量。以津原89品种为例,千粒重30.8 g,农户每盘干种播量达到150 g,比正常播量(135.5 g)多14.5 g,增加了播种密度,造成秧苗生长细弱,抗病能力差。

2.3 遭遇低温大风天气

2020年4 月下旬,水稻育秧期间天津地区遭遇了30年不遇的低温天气,特别是4月20—22日西北风5~6级,阵风8级,最低气温0 ℃以下,部分秧田结冰,造成秧田水稻立枯病重发。

2.4 田间管理不当

由于前期温度过低,平铺育秧的农户大部分秧苗二叶一心才揭膜,高温捂苗,造成秧苗徒长。加之揭膜后又遇大风天气2~3d,没有及时上水护苗,秧苗失水萎蔫,导致大面积青枯病、立枯病发生。

3 防控对策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采用营养土育秧和基质平铺育秧方式的秧田,立枯病发生较为普遍;而采用基质冷棚育秧和基质小拱棚育秧的秧田立枯病零星发生。

3.1 推广基质无纺布育秧技术

从近几年生产实践看,基质无纺布育秧技术减少了人工通风炼苗环节,减轻了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秧苗生长健壮,成秧率高。

3.2 适期精量播种

根据天津市气候特点,水稻春茬播期一般为4月8—15日。每个秧盘播种量(以干种子重量计)=(千粒重/25 g)×100 g。为保证播种均匀,一般播量不少于3粒·cm2。

3.3 加强田间管理

3.3.1 温度管理 采取小拱棚或冷棚育秧,秧苗一叶一心期揭掉塑料薄膜,保持自然通风状态,白天棚室温度控制在28~30 ℃,超过30 ℃以上进行通风,下午4点以后再盖上通风口;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 ℃;二叶一心到三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 ℃。3.3.2 水分管理 小拱棚或冷棚育秧的,揭膜之前,床面不干不浇水,揭膜之后,1~2d浇水1次。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早晚浇完水后及时排水,遇大风天气深水护苗。

3.4 药剂防治

3.4.1 种子包衣 用6.25%精甲·咯菌清悬浮种衣剂100 mL拌水稻种子50kg进行包衣处理,预防立枯病。

3.4.2 药剂拌种 进行种子包衣的稻种,不用药剂拌种。未包衣的稻种需要药剂拌种,主要做法是在播种前,把浸好的稻种捞出,将水控净,用25%甲霜灵150 g拌稻种50kg,随后堆闷12 h。

3.4.3 喷药预防 秧苗一叶一心期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50 mL+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 g+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3 g兑水15kg喷淋200~400盘,7d后再喷施1次,可预防立枯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立枯病稻种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
抛秧播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