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静海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4董晓萌刘任源崔海霞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区墒情水肥

董晓萌,董 杨,刘任源,严 妍,刘 艺,崔海霞

(1.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600;2.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海区分校,天津 301600;3.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天津 301600)

天津市静海区位于华北北部强筋麦区,是强筋、中强筋、中筋小麦等适宜种植的地区。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2.05万hm2,并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静海区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提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选择优良品种

冬性较强的品种可选择炫麦88;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宜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津农6号’、‘中麦629’等;水肥条件一般及旱薄地块应选择抗旱耐瘠薄优质品种‘沧麦6002’;雨养地块可选择耐寒节水品种‘冀麦32’。

2 播前准备

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应达到85%~95%。如果发芽率偏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播前晒种1~2d,提高种子发芽势。建议使用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6%噻虫嗪,21%戊唑·吡虫啉或30.9%吡虫啉+1.1%戊唑醇3~5mL·kg-1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早期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

2.2 精细整地

提升整地质量是影响冬小麦种植管理的关键所在。应因地制宜精细化整地,实施深耕、深松、旋耕等一系列整地措施,使土壤具备适宜的播种条件。

2.2.1 结合秸秆还田实施深耕 针对近几年秸秆粉碎不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出苗率下降等现状,推进秸秆还田与深耕相结合,前茬作物秸秆要“切碎、撒匀、埋深、压实”,前茬作物秸秆长度不超过7cm,撒匀后耕翻入土或旋耕2~3遍,镇压踏实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为小麦种植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小麦抗灾抗害能力。如果前茬作物秸秆处理不到位,整地质量差极易造成小麦受旱、受冻。

2.2.2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肥。一般每667m2底施磷酸二铵18~20kg、尿素8~10kg 、硫酸钾8~10kg、硫酸锌1.5kg或适宜氮磷钾比例的缓释复合肥40kg。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50%底施,50%于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杜绝地表撒施。

3 科学规范播种

按照充分适应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的播种原则,力争做到出苗齐、出苗匀、出苗壮。

3.1 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的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可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做到足墒下种,实现一播全苗。对于不能提前造墒的地块,播后要浇蒙头水,蒙头水以喷灌为宜,浇水后及时划锄,防治土壤板结裂缝,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3.2 适期适量播种

3.2.1 适时播种 在日平均气温17℃左右播种。静海区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0月20日。

3.2.2 合理播量 9月底至10月3日播种,基本苗保证25~30万·667m-2;10月4日至10月8日播种,基本苗保证30~35万·667m-2;晚播或整地质量较差的地块,适当增加播量。炫麦88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基本苗40~50万·667m-2。播种时要做到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不漏播,不重播,播种后进行粑磨。

3.2.3 机械镇压 小麦播种时,一般采用播前机械镇压和播后机械镇压。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若在前期进行秸秆还田,要在小麦播种后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2遍,促进小麦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3.2.4 水肥一体化滴灌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借助一种新型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兑成肥液混合在灌溉水中,按小麦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附近的土壤,使小麦根部达到水肥均匀,定时定量供应。

4 及时浇冬水,适时压麦

静海区一般11月底、12月初适宜浇冬水。选择在温度缓慢上升且昼消夜冻的时期浇冬水,控制好水温及浇水时间,尽可能选择中午光照充足时进行,防止麦苗受冻害,影响生长。对部分氮肥、磷肥不足,少苗或者苗弱的地块,浇冬水时适量追施施氮、磷肥。

2021年1月6日凌晨开始到8日的寒潮天气,静海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9℃,并伴有西北风6到7级阵风8到9级,创近30年来历史最低记录。经调查,在经历低温寒潮天气后,绝大部分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播种浅的麦苗因为裂缝、大风等原因根部已萎缩。对裂缝较大的麦地,应采取重镇压,使裂缝填充紧实,防止上封下虚,避免后期再次发生冻害或风害;对裂缝较小的麦田,采取轻镇压,以能够填实裂缝为准;对无裂缝的麦田,应视苗情采取轻镇压的方式,防止后期裂缝的出现。对部分小麦因播种较晚、尚未出土的麦地,建议不镇压,以免伤害小麦生长点,影响返青生长。早春机械镇压,可有效防止早春干旱和麦苗过旺生长等现象。

5 加强中后期管理

5.1 加强肥水管理

小麦拔节期高水肥品种结合浇拔节水追施尿素15~20kg·667m-2,中、低水肥品种追施尿素7.5~10kg·667m-2。对株高80cm以上的品种,小麦拔节初期每667m2用50%矮壮素200 mL兑水30kg叶面均匀喷雾,防止倒伏。

5.2 病虫草害防治

加强小麦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实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绿色高效、低毒环保农药。小麦后期实行一喷综防,即小麦抽穗后每667m2用戊唑醇10g+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 g+磷酸二氢钾150~200 g兑水30kg均匀喷雾,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延长叶功能期。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可在抽穗至扬花末期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40~50kg喷雾防治;当红蜘蛛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可用阿维菌素喷雾防治。

5.3 适时收获

冬小麦最佳的收获时期通常为蜡熟期,此时叶片、叶鞘、节间、穗部全部变成黄色,80%以上籽粒变黄。冬小麦收获期通常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静海区一般在6月上旬末开始进入收获期。

猜你喜欢

海区墒情水肥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黄瑜航??《年年有余》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雪后春管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