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实施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方法论
2021-12-04孟立联
孟立联,孟 榆
(1.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2;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2020年10月26—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讨论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的背景下召开的,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内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从未有过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提出的系统性建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许多更加深刻的认识,做出了许多新的判断,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卫生健康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形势,过去的发展思路和卫生健康规划编制方法可能成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要。因此,编制和实施好卫生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坚持以下方法论原则。
1 坚持高质量发展
卫生健康是否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是否方便高效得到卫生健康服务为标准。确保全民健康权得到公平保障,并使这种保障能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是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任务。因此,清除妨碍健康公平权实现的各种障碍、壁垒,应当成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
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要以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原则。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不仅仅是卫生健康服务数量上的满足,也是结构、功能上的满足。当然,改变“千人一面”的服务供给,实现建立在以个性化基础上的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应当成为卫生健康战略的长期目标。因此,从“十四五”开始,应当着力建构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食品与营养服务、运动休闲服务等,真正实现人民至上、健康优先的发展[1]。
健康公平权的有效保障和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有赖于卫生健康的内涵式发展。这种发展既不是外延式的规模扩张,也不是各种卫生健康服务的简单叠加;既是建立在个性化基础上的,又是高效益的;既是精准的,又是避免了包括过度医疗在内的过度消费或浪费。因此,推进卫生健康的数字化转型应当成为“十四五”卫生健康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阶段的卫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卫生健康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医药产品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主要医疗卫生服务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看病贵” “看病难”何以持久难以改变?关键还是卫生健康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端出了问题,既与需方要求脱节,也与需方意愿冲突。因此,坚持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供需一致、供需协同、供需和谐的卫生健康体制、机制及其产品与服务,应当成为“十四五”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主要任务。“新阶段”与“旧时代”卫生健康的发展环境、目标任务、推进方式等都存在重大区别,必须既要避免“见子打子”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要防止惯性思维、惯性方法[2]。比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制度建设、政策举措、投入引导与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要求并不一致,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以更大力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社会化。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卫生健康体系”的任务。应把解决职能分散化、职责清晰化和责任体系化等作为卫生健康体系升级的重要任务,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总要求,强化卫生健康体系的战略与规划职能、健康促进职能、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和慢性病防控、药物与营养协同及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职能,推进医药、医学、医保与医疗的融合与联动,更新、升级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卫生健康行政体制。
3 坚持改革创新
新阶段的卫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从“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创新同样也处在卫生健康发展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卫生健康发展的战略支撑。卫生健康是一个资金、技术密度较高的行业,基础设施、关键设备、重大装备必须立足于自立自主自强。
事实上,卫生健康领域是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科技创新差距中最突出的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投入、产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切实改变重大装备、关键设备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真正落实“中国人的健康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4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强国之基。健康已成为基本的民生需求,同时也是美好生活之基础。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既是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
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身心健康素质”纳入规划目标,并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凸显了党中央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身心健康”既是躯体的健康,也是心理的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把“身心健康素质”纳入规划目标,既是对“美好生活”新的诠释,也是对“美好生活”新的要求。全会公报把“身心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促进,必将成为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卫生健康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因此,不断优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不合理、不协调、不和谐的管理制度、政策及措施,将成为“十四五”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任务,比如如何建立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如何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质化等,都应是“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卫生健康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相当强的外部性,且因全球化的深入使这种外部性越来越强。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性战略,全方位着力,全链条治理。显然,“十四五”规划将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
5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已实施了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在内的15项行动计划,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是,健康中国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是包含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从2035年远景目标,可以对健康中国进行大致描述:卫生健康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包括健康产业在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卫生健康文明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卫生健康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卫生健康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从这个描述来看,“健康中国”的内涵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更加丰富。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为了实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必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健康入万策,把健康影响评价落实到各项制度、政策甚至重大项目进行中,凡是不利于健康的制度、政策都应修正,凡是不利于健康的项目都应停止。同时,建立健康中国建设评价制度,依托第三方对健康中国各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水平。
6 服务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卫生健康系统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服从、服务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把健康老龄化放在中心位置。所谓健康老龄化,既是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又是老年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健康寿命与预期寿命的差距较大,不健康的老年人规模较大,而妨碍我国老年人健康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病的普遍和以诊疗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因此,要把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作为健康老龄化的核心目标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目标,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并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升级医养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综上,新的历史阶段的卫生健康规划必须坚持六大方法论原则,即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