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层突围、文艺生长与“出圈”密码
——主旋律影视剧“破圈”现象的思考

2021-12-04刘桂茹

关键词:破圈出圈影视剧

刘桂茹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01)

主旋律影视剧,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有着约定俗成的概念和认知。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文化发展有了越来越丰富清晰的指向,那就是通过展现国家民族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历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主流文化精神,传递积极向上、英勇奉献和努力奋斗的时代精神内核。与偏重于娱乐化审美化的商业类或艺术类文艺不同,主旋律影视剧作为一种特定内容题材的类型文艺,往往追求宏大深沉的家国情怀,塑造伟大高尚的英雄形象,彰显伟大时代的伟大精神,也因此承担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功能。

主旋律影视剧的概念自1987年被提出以来,涌现了包括《大决战》《渡江战役》《建国大业》《建党伟大》等在内的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但近些年来这种类型题材却给人留下严肃、枯燥、说教、空洞等刻板印象,艺术呈现逐渐窄化固化。而相比之下,各种轻松好看养眼的网络剧在各类平台轮番上映,成为年轻人追剧的首选。如何突破创作局限,提升主旋律剧作的艺术感染力,缩短主旋律作品与年轻群体之间的审美距离,成为晚近我国主旋律影视剧创作孜孜以求的美学目标。最近几年来,反映重大现实事件和革命历史事件的国产主流影视剧开始取得数量和质量双重突破,出现了包括《红海行动》《人民的名义》《湄公河大案》《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跨过鸭绿江》等在内的一批影视剧作品,不断刷新优秀主旋律影视剧的榜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以《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一批主旋律影视剧成功“破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主旋律影视剧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的讨论大体围绕这批作品的创新性和意义价值来展开,较少谈及主旋律作品“破圈”这个提法本身的内涵。本文认为,破什么“圈”、为何要破“圈”以及如何破“圈”是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做出的思考。

一、圈层突围:破什么“圈”

“圈”即圈层,这一概念大体流行于互联网文化中各种细分的亚文化群体,指的是某一类文化形态的爱好者聚集成的粉丝群体,它们各自有鲜明的特点并以此区隔于其他群体。粉丝群体之间的差异以此形成不同的圈层,比如古风圈、同人圈、耽美圈等等。当然每个大范围的圈层还有非常多细分的小圈,每个圈层也有交叉的粉丝,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互联网文化中的粉丝圈层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所谓的“金融圈”“体育圈”“作家圈”,后者的划分依据更多是职业、阶层、身份等方面,而网络圈层则自带虚拟特质,不论出身、财富或性别。只要你足够热爱,你就可以成为“圈”内的人。所以,互联网文化中的“圈”理所当然成为年轻群体追逐并聚集的虚拟空间。除去那些疯狂的“饭圈”追星和粉丝“氪金”等不理性现象,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圈层往往被认为充满积极活跃且创意十足的文化力量,代表了当下年轻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知与追求。

互联网文化兴起的初期,以戏说对抗正经,以狂欢消解严肃的各种“无厘头”在后现代解构之风的裹挟下席卷网络。与严肃宏大、沉稳深厚的主流文化不同,自由嘻哈、草根叛逆成为网络文化和青年群体的某种标签,两种文化形态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与区隔。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成熟和壮大,各类网络文艺、网络平台、网络产业影响力日趋增强,网络文化展现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层次、文化精神和文化力量,也终于“逆袭”成为顶层文化设计的组成部分。新时代文化发展格局已然变迁,新旧文化融合顺势而为。主流文化开始尝试打破文化隔膜并寻求“破圈”,用互联网思维、年轻化表达、“萌要素”话语等方式更新文化表现形式,在审美品味、文化体验和情感认同方面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央视等主流媒体开通微博、短视频号评说热点新闻,主持人玩起“梗”来得心应手;《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歌词中“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来源于同名网红歌曲,后者在年轻网友中传唱度居高不下;动画片《领风者》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动漫方式讲述马克思的故事,在B站播放量高达1千多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典籍里的中国》这些充满深厚文化韵味的“大制作”皆凭借匠心创意深受年轻网友追捧;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大江大河》《山海情》《在一起》《觉醒年代》等作品也开启了国产影视剧新的艺术美学风向,赢得口碑与市场双丰收。可见,所谓的“破圈”意味着突破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的圈层区隔,这其中包含了新技术下的文化力量变迁,也表征了新的语境下文化艺术美学原则更迭的时代内涵。

二、文艺生长:为什么要破“圈”

主旋律作品要破圈,即是要突破固有的审美分界,在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使主流作品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能够更好地传递到青年群体中间。这既是新时代文艺作品应主动追求的创作准则,也是新时代文艺生长需要坚持的文化发展方向。

首先,主旋律影视剧“破圈”是文艺生长的内在需求。主旋律影视剧由于题材类型本身的特殊性,往往自带家国文化、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等叙述要素,表现形式上也普遍追求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势。大制作、大时代、“大”人物成为主旋律剧作鲜明的美学特点,这种美学追求成就了一批经典作品,但也面临诸多困境。当然,题材本身并不是局限作品出彩的要素。真正使许多主旋律剧作“叫好却不叫座”甚至是“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成因,仍是创作思维的僵化、套路化,人物塑造的脸谱化,矛盾冲突的程式化以及艺术追求的功利化等等。这些都是困住主旋律剧作的陈旧的“语法”。想要重新激活主旋律题材,获得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和市场认可,主旋律影视剧“破圈”就势在必行。“破圈”其实包含了双重突破。一是要打破主旋律剧作长期以来形成的“结界”,不能把自己包裹起来,别的东西进不来,自己却也出不去。二是要打破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某种固化的二元对立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文艺美学的发展方向。

其次,主旋律影视剧“破圈”是文艺抵达年轻受众的有效路径。主旋律文艺作品如果缺乏抵达年轻受众的通道,就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也无法传递好主流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近代以来,“青年崇拜”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五四”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等等,青年群体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而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公民,他们是一群活跃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舞台的“后浪”。他们虽不再承担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使命,却也肩负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随着我国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受众群体越发庞大,各类网络文艺用户都是动辄五、六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更是高达9.27亿。[2]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网络用户虽仍呈现年轻化特点,但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有深切感受,也因此普遍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帝吧出征”“饭圈女孩”等网络事件早已刷新了人们对网络青年群体的认知。对于青年人来说,他们可以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切换自如,他们的家国热情和自豪感是自发的,也因此并不排斥主流文化的大叙事情怀。因此,现阶段主流文化想要抵达年轻受众的条件更加成熟了,也具备更充足多元的传播渠道。而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打通年轻受众圈层也越发突显其重要性。

一方面,年轻受众理应成为主流文化精神的追随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是年轻一代铸就文化自信和文化品格的精神密码。通过主旋律影视剧向年轻受众传递正向的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能让年轻群体真切感受到文化浸染和精神引领的力量,让他们自觉成为主流文化的守护者,继承和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年轻受众拥有表达热爱和传承文化的独特方式。作为互联网文化的“原住民”,青年群体天然具备各种“冲浪”技能,热衷于运用个性化独特方式表达他们的文化偏好和审美趣味。《觉醒年代》相关视频在B站大量涌现就是一个例证。那些充满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自然能够吸引年轻受众,使他们自发自觉形成各类话题讨论的网络社群,合力使优秀作品“火”出圈外,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三、“出圈”密码:怎么破“圈”

事实上,“破圈”并不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坚守人民美学的创作初心,秉持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用心用情讲好故事,就自然能受到市场和观众青睐,成功“出圈”。因此,直面时代和历史命题的现实立场、刻划鲜活人物群像的人民美学艺术,以及传递真切理想信念的价值关怀应成为主旋律影视剧的“出圈”密码。

首先,主旋律影视剧要坚守新时代现实立场。所谓现实立场,指的是影视艺术创作要立足于时代现实,把艺术视角对准现实生活这个恢宏而又细腻的场域,以坚定而非虚构的现实主义手法描摹宽广的时代立面。《大江大河》中的改革开放时代之潮、《山海情》中对口扶贫的山河巨变、《觉醒年代》中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等等,皆把故事叙述的基点深深扎入历史现场和时代洪流,既打开宏大的时空架构也不放过真实的细节,因此能营造出令人信服的现实环境,让观众充满代入感。一是要善于寻找时代现实命题的难点和痛点,通过矛盾冲突与线索缠绕交织出充满现场感和时代感的生活画卷。面对滚滚时间洪流,如何准确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的重要事件和主要矛盾,首先考验的是故事叙述的立场与能力。《山海情》中扑面而来的漫天黄土、广袤无垠的戈壁滩营造出贫瘠落后“土到极致”的西海固景象,为对口扶贫的故事主题切入作好了充足的铺垫。《觉醒年代》呈现了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府无能百姓麻木的历史画面,为新一代觉醒青年和新文化运动出场营造了饱满的节奏张力。二是要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以细节感强化真实感。当满屏飘过“过于真实了”“太还原了”“细节满分”“细节良心”等评论,无疑证明剧作中的细节呈现是成功的。比如《觉醒年代》中鲁迅家中院子的“那一棵枣树”,《山海情》里自带“笑果”的福建方言,都是十分有效的细节处理。当然,影视剧不仅要注重故事叙述,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也往往从注重细节处理开始,比如辜鸿铭出门要带两名随从的做派、凌一农教授爱吃闽南沙茶酱等等。观众对细节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主旋律影视剧只有认真地把绵密的细节织入故事叙述和生活场景之中,才能让观众口服心服。

其次,主旋律影视剧要实践人民美学理念。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影视剧艺术魅力的来源,那些存留在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中的人物无疑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一方面,主旋律影视剧的人物刻划要实践人民美学的艺术理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学风格。与《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的全明星效应不同,主旋律影视剧的人民性美学首先要遵循“接地气”原则,把农民、工人、革命者放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斗争运动中。这些人物不是腾云驾雾、凌空蹈虚的空洞人物,也不是高高在上、千人一面的扁平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柴米油盐的生活化的人物。《山海情》之所以好评如潮正来自于其成功的人物刻划。你可以看到得福的坚韧与善良,得宝的勇敢与乐观,水花的坚强与执着,他们在生活中摸爬滚打、流血流泪,展现了摆脱贫困的进程中普通人的努力与奋斗,着实令人动容。这些人物与那种光鲜亮丽的人物相比确实是“土得掉渣”,但他们仍是以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性格内面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观众。另一方面,主旋律影视剧要善于处理人物间的关系。主旋律剧作固然有主要人物、英雄人物,但不能仅仅围绕英雄人物主线大做文章,而忽略了相关人物群像的刻划。有的主旋律剧作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把英雄人物塑造成无所不能的“金手指”玩家,依靠主要人物“升级打怪”式的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来推进剧情,从而丧失了人物真实感,也使其他人物群像黯淡无光。事实上,成功的人物刻划应该做到让主要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他相关人物也有让人可信的形象。只有让人物与人物互相成就互相角力,故事节奏才会更加生动更加有说服力。试想,如果《觉醒年代》只把力气花在塑造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主将的人物形象上,那么新旧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就无法得到精彩呈现,网友也不会对陈延年兄弟的牺牲如此难以释放。

再次,主旋律影视剧要强化主流价值关怀。作为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主旋律影视剧必然负有传递家国大义情怀和追求理想信念的艺术使命。尤其是一批作为重要时间节点的“献礼”之作,比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脱贫攻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等呈现具有划时代意义主题的主旋律作品,基本上都算是“命题作文”。但如何讲述一个宏大命题下的好故事,如何通过好故事让主流价值关怀深入人心,则是考验剧作能否成功出圈的重要环节。有了现实主义视角,有了生动的人物群像,还需要把这些要素统合到主流价值当中,最终达到生动真切传递主流价值的艺术效果。《山海情》的对口扶贫主题,《在一起》的军民“抗疫”主题、《大江大河》的改革开放主题,《觉醒年代》的新文化运动和建党主题,《理想照耀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主题,从其“破圈”表现来看都可谓“优秀命题作文”。没有刻板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口号,这些优秀主旋律剧作力图还原历史与时代难题,呈现出人们面对困境和曲折做出的时代选择。而种种选择背后则事关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与未来。因此,网友评价《觉醒年代》讲的都是教科书要背的内容,也是每个青年人要记住的历史。有网友问:“《觉醒年代》还有续集吗?”有网友回复:“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它的续集。”这个回复被无数网友点赞转发,可见青年网友对《觉醒年代》的信仰叙述和价值追求有着深切的认同感,也对建党百年以来的民族复兴和个人生存有着深刻感触。因此,主旋律影视剧的价值传播一方面要避免严肃的苍白的说教色彩,不能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也不要板着脸讲道理。把主旋律的故事和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以及审美期待相对接,把人物的成长、苦难、困顿与年轻群体的心灵相契合,才能更有成效地实现共情,增强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借鉴一批成功的主旋律影视剧的表现经验,不断创新表现手法,把家国信仰、民族精神、时代风貌与主题故事巧妙缝合,真正为观众呈现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剧作。惟此,“破圈”就不会成为衡量主旋律影视剧是否成功的热门选项。而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始终对主旋律影视剧葆有信心才是最有说明力的衡量标准。

注释: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3页。

[2] 数据来源: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猜你喜欢

破圈出圈影视剧
重新定义水产功能料!凭三精新标准“破圈”,福美康品牌价值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萌囧动物出圈记
火爆“出圈” 持续“霸屏”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破圈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用音乐奏响电竞“出圈”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