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黏土在村级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2021-12-04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敖家坊小学易志荣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敖家坊小学 易志荣
近几年,新型工艺材料——超轻黏土出现在市面,它有着细腻的手感、绚丽的色彩、纯正的色泽、较轻的质感,易操作、环保安全,不管学生怎么捏、怎么揉都能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作品,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出现的作品就越具有童趣的美。
一、村级小学美术课现状
调查表明,村级小学美术仍是薄弱环节,美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村级小学美术教师属于兼职教师,专职美术教师较少甚至没有。兼职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和新课程培训,一般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美术教学,美术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如今,美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农村小学生虽然学习美术的兴趣比较高,但无法保持长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情况,从超轻黏土在村级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着手,以造型教育为载体,将各个学科自然、有机联系地整合,发挥超轻黏土的核心作用,深入探索。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出发,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将美术的表达方式、学习方法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美术基本素养,奠定美育发展的基础。
二、创新运用超轻黏土让美术课材料更丰富
村级小学的美术课堂相对其他学科,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但由于缺少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实物和亮点,长期枯燥地跟着教师或照着书本临摹,学生的美术兴趣逐渐下降,不仅美术水平受到束缚,美术教学质量也受到制约。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的比例约25%,而课堂使用的材料不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谈及手工制作,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卡纸、陶泥,而超轻黏土是相比传统卡纸、陶泥等手工材料更为适合手工课教学的新型手工材料,它有着比卡纸丰富、鲜艳的颜色,又具有陶泥的可塑性,能让学生的手工作品具有更丰富的造型变化,轻柔的质地也让学生能轻松地进行创作,从而打破以往一盒彩笔、一张纸的课堂现状,发扬超轻黏土的创作优势,让学生创作更加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超轻黏土有很强的包容性,运用超轻黏土可塑性较强这一特性,与其他材料结合,也是一种创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超轻黏土与其他材质结合度高的特性,改变表现作品手法的单一性,使学生作品具有更加理想的表现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收集可用的常见材料,包括树枝、矿泉水瓶、石头等等,变废为宝与超轻黏土相结合做出更多的完美造型,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超轻黏土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自然会更加积极地展开想象。如可以将矿泉水瓶剪去一半,制作超轻黏土创意笔筒,主张学生自主创新、发挥想象,制作属于自己喜欢的独特的学习工具。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动手完成的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仅只是收获了一个笔筒,也因一点点巧思而生出许多乐趣,有意义又环保漂亮。这不仅增强了课堂活跃度,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大脑,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审美能力。
三、创新运用超轻黏土让美术课与德育相融合
美术教学作为美育的基础环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学科特点、学校德育特色等,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正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小学美术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小学生的德育与美术教学不可分割,起着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作用。小学生接触事物是非常感性的,通过利用超轻黏土的创作使小学生受到熏陶,有利于小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滋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例如,清明节时,结合清明节传统节日这一教育契机,组织师生来到秋收起义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简短又隆重的悼念仪式。同时参观卢德铭纪念馆,观看一幅幅久远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真实的历史文物,听讲解员向大家讲解革命历史和烈士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励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从烈士陵园回来之后,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更加强烈。此次清明节祭祀烈士活动,学生对烈士陵园印象深刻,利用超轻黏土运用揉、搓、压、捏等技巧形象地捏出了颇具立体感的英雄碑造型,用一朵朵鲜艳的花朵装点英雄碑,向英雄致敬。此外,有学生用巧手捏出了鲜红的党旗和向党旗致礼的少先队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缅怀无数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让学生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得到升华,向为党和国家牺牲的人民英雄致敬,情操得以陶冶,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品质。这正是创新运用超轻黏土的审美作用,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四、创新运用超轻黏土让美术课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要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小学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小学美育工作,能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铺垫。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明,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美术课程性质与价值之一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因此,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学习,使用熟悉的美术媒介和呈现形式进行创作,制作过程中投入极大的热情,享受着快乐,并且收获喜悦的成果,从一件件或小或大的作品中看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弘扬人类文化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例如,江西景德镇自有“瓷都”之称,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艺精湛,独特风格形成最为突出的陶瓷文化。为加深学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使学生从陶瓷艺术中感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用超轻黏土制作独一无二的陶瓷花瓶。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花瓶装扮上美丽的饰品,有的是乘风飞翔的“翅膀”,有的是“繁星”,还有的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件件漂亮的超轻黏土花瓶就诞生了。一件件美丽生动、富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兴奋不已,他们相互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享受着手工制作带来的喜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此,超轻黏土的创作很有意义,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既锻炼了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收获了自信和乐趣。
创新运用超轻黏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小学生发现美的眼界、感受美的灵魂,有利于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懂得悦纳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道德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五、创新运用超轻黏土让美术课与生活相融合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审美和艺术陶冶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得更多的灵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最终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的朋友,更是物质资料的来源,可以说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美术艺术,所以在美术与生活的结合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通过亲近自然等活动发现美、感受美。例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江西芦溪县3 万余亩油菜花相继绽放,遍地金黄,春风拂过、花香怡人,人们陶醉其间。特别是在芦溪县银河镇,由村民们亲手打造的福娃图案,让千亩油菜花田更加生机盎然。
家门口的油菜花开了,引导小学生去仔细观察油菜花,小学生在感受自然神奇的同时创作灵感就会产生,用自己的巧手为春天增添色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在平常生活中感知、欣赏,体验自然万物的天然美,把身边的美景化为指尖的艺术,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增强了学生对黏土制作的兴趣,同时营造了生活美好的氛围,让学生懂得大自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融入大自然会让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学背景下,美术教学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教学。超轻黏土是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我们对其进行创新运用,将其与教学中的问题自然、有机联系地整合,以造型教育为载体,发挥超轻黏土的核心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正是超轻黏土的审美功能,也是实施育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