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2021-12-04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罗 南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当今世情国情做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部署,这一部署是新时代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枢纽和宁波市“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对联通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具备中国特色及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新的社会热点,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的新机遇、新起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人力资源的供给方,高职教育需要把握机会、拓宽思路,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试革新,以达到培养能够适应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面临的困境
目前,虽然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已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设,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素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是专门为“一带一路”的需要建立的,具有“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速度虽因疫情影响有所延缓,但总体依旧十分迅速,远远超出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度,进一步扩大了人才缺口。如果这一缺口持续存在,就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掣肘,也会对其具体实施效果造成影响。此外,“一带一路”涵盖亚太、欧亚、中东、非洲地区包括65 个国家(含中国),总人数超过44 亿,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各不相同,对人才的培养标准和需求也各有所异,更加增大了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投入相对较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明确界定。但高职院校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除了要搭建合适的培养交流平台,还要建立与之匹配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两者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做支撑。而根据2019 年中国教育经费年鉴统计,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402 亿,约为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3464 亿元的六分之一,约为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五分之一,而普通高职高专生人均教育支出为23659.41 元,是普通本科教育(40094.35 元)的二分之一。以上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在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下,高职教育的成本支出并不低于高等本科教育。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用有限的教育经费抓好本土现有体系的教育质量已实属不易,很难支撑和保障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人才培养标准难以统一量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国情复杂,宗教信仰、地缘政治、民心社情等各有所别,政局动荡很难预测,地区、阶层、宗教派系差异性较大,这些变量会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为沿线各国制定统一的、可量化的人才标准。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合作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标准,才能基本满足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国际化教师队伍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来华留学生等国际项目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中发现,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外语水平且有能力进行国际课程教学的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是极其缺乏的。除此之外,人才培养往往更侧重提升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素养,而对于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要求不高且不够重视,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国际化课程的授课水平,间接影响了学生国际化素养的培养效果和质量。因此,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人员数量直接制约着教育行动的开展。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受限
招收来华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校企合作建设是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模式。其中最常用且最能扩大影响力的模式是招收来华留学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1.7 万,绝大多数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但从今年2 月起,我国对境外来华人员进行严格管控,大批留学生无法回到中国境内继续进行实地学习,致使国际中外办学和师生教学项目遭到严重冲击。校企合作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另一种主要渠道,高职院校负责专业授课,企业负责模拟实践,两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的限制,目前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高职院校数量有限,多数院校很难与企业深入开展沿线国家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渠道受到较大制约。
三、优化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
(一)加大高职教育经费支出
2019 年1 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推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国际化办学作为高职教育多元办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32 号)里,将培育“鲁班工坊”、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和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纳入下步职教体质培优行动计划中,其基本前提就是加大国家化办学经费投入。为确保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和国家化办学顺利进行,需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推进“行动计划”经费支持,加强绩效评价,将钱用在刀刃上。
(二)定制专门化人才培养标准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立足于深入了解沿线国家基本国情、教育水平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因此,做好沿线各国背景和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门化人才培养标准,是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可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聘请专业调研机构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既可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又能有效减少时间成本;二是对“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沿线国家相应职业教育及培训的标准,从而明确培养要求,针对性地建立相关专业的培养标准。
(三)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既要大胆“走出去”,组织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师赴国外开展国际认可的教育教学法学习交流,进一步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了解差异性文化理念,掌握先进教学体系,同步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又要积极“引进来”,引进优质的中外办学项目,将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手段化为己用。
(四)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交流平台
有一定国家化办学基础的高职院校可以到境外办学,建设一批“鲁班工坊”,将包含中国特色的教育品牌推向国际。同时,依托越来越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可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录制在线双语课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专业,搭建网上双语课程平台,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学习。
(五)畅通校企合作路径
加强校企合作,确保人才供应链不脱离需求链,是达到校企双赢的最佳途径。从学校角度看,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可掌握市场行情,丰富实践经验;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可提前了解今后工作生活环境,锻炼提升职业技能。从企业角度看,既降低了劳动成本,又能通过“订单式”培养提前预留岗位,实现上岗零距离。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中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抓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加强沿线国家人才需求调研,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有效融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