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感官联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新方式探究

2021-12-04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黄春杏

亚太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感官情境情感

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黄春杏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形式。小学音乐课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生活中的美、体验美并创造美。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情感还不够成熟,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借用音乐培育学生情感,完善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不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体验到音乐课堂的创新并获得不同体验。

一、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的特点

(一)释放学生天性

我国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要是教师对音乐课程价值和目标理解片面,体现为关注外在价值、轻视内在本质;其次,过于看重审美体验,轻视了审美体验音乐教学的目的。音乐教学应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活动中突出孩子的天性,让不同层次和性格的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情感,也是他们与音乐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寻找适合他们的音乐作品,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欣赏兴趣,提升音乐学习积极性。

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是学生和音乐保持长久联系的关键。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体验,才能让学生在艺术气氛中获得审美愉悦。并且教师应该提升对授课的兴趣,将音乐之美带给学生,从而感染学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听觉很厉害,有的孩子更喜欢视觉记忆,有的孩子是动手型的,摸一摸、动一动才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是孩子有多聪明,而是孩子如何聪明(It is not how smart you are, but how you are smart)。如果能根据孩子的感知和学习特点教学,自然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是视觉型的,教师却在那里用语言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效果会令双方深深受挫。

多元感官联动是学生的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是学生参与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创设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视觉、听觉,让学生多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利于学生用多感官去体验。

二、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的运用实践

(一)视听组合,体验音乐感情

对于接收外部信息,不同学生有自己擅长的接收方式,有些是听觉接受,有些是视觉接受。虽然语言中枢在左半脑,但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相关的想象、直觉、发散、整体综合等都在右脑。多感官刺激就是要力图将右半脑功能激发起来,并使左右半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快速学习。因此,可借此加入学生喜欢的节目,在展开讲解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认知能力。心理学发现,学生的感性认识越多,忘记的内容就越少,记忆的规律性就越大,越能迅速和持久地留下印象。像《淘气小闹钟》里的重复听歌,用双响筒模拟秒针,感应小闹钟顽皮生动的形象。通过提问“乐曲里还有什么乐器?”“小闹钟在哪淘气?”互动体验创编,开展“走格子”小游戏。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座钟图谱来演奏,比较一下听过的老师唱的儿歌,会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让学生习得整首歌的旋律。此外,进行互动体验编创,利用卡纸“走格子”小游戏也是欣赏课堂上的另一大亮点。此环节根据听觉、视觉、动觉等认知能力,对音乐的表现性和创造性进行深入体验,有利于加深个性情感体验。

(二)根据学段目标定制联动策略

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各时期因学生情绪表现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建立多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合作教学活动。在新课改中给低年级(1—2 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时,要注重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思维方式表达主观性、模拟性较强的情感优势,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然嗓音和体姿。合作过程中,可制订律动计划,将听觉、视觉、触觉各认知能力同时配合,拓展儿童知觉,加深音乐之美的体会。就拿“动物说话”这门课来说,制作一首用奥尔夫教学法唱的歌曲,通过音乐引导孩子们进入音乐课堂。创设动物音乐,调动他们的听觉,让小朋友在听歌时知道哪些是小动物;再模仿旋律,以“我问你答”的小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接龙对唱歌曲。利用听唱、小游戏、律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低龄学生多方面感受,共同学习音乐,增加学习动力。另外,对3—6 年级学生建立合作方式,随着学生的经验感受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对3—6 年级建立音乐课,要以低学段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运用他们的年龄优势,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音乐素养,领悟音乐意义。而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勾起孩子的多感官合作,让课堂更适合孩子,让音乐课收获更大。

(三)丰富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感官

小学时期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情境极为重要,让学生通过情境进入课堂学习,有助于开展沉浸式教学。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不同小学生对音乐的天赋有差异,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适宜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选择可以展示音乐特征、节奏的合理设计。例如在《谁的儿歌多》中,教师应该弹奏或播放儿歌,演奏给学生听,经过该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考查学生平时听儿歌的范围,在学生猜对一定数目的歌曲时,教师可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儿歌。在正式儿歌教学中,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身体形态表演歌曲中的故事,让学生把身体集合到音乐中。在民歌学习中,制定拍手音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拍手,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四)情感教学,奠定感官基础

多元文化的渗透可以让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让音乐不那么相似。即便不同的音乐表达情感可能类似,但正是因为多元文化的存在,不同音乐创作表达情感方式的不同,学会辨别情感才是鉴赏音乐的真谛。教师在指导学生鉴别歌曲《好日子》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几遍,接着让他们总结作者通过音乐表达了什么情感。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歌词过程中,可利用歌词特点,加上歌词的意向判断音乐的所属地域,判断音乐的整体格调。在教学前,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按照他们的真实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从兴趣出发,有选择性地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其与生活的联系。刚接触音乐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乐理比较困难,可以让学生提出曲目,教师去选择,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音乐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在玩乐中把握音乐理念,为之后的深入开展多元感官教学奠定基础。

(五)评价多元化,强化感官记忆

教师不但要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歌曲学习作出合理评价。在评价时应该具体化,不能只给ABCD,评价要对学生负责,对表现优秀或是不良的学生都要说出来,并加以纠正,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元感官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之美,获知音乐的意义。音乐教育中音乐感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寻音乐教学新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生态课堂,重视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创新,积极采用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感官情境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