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1-12-04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李怡霏杨乔顺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怡霏 杨乔顺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旨在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具体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分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板块,这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得益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发展。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数学因其学科特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跳出固有思维,打破常规,站在数学角度看待问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过程中,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鞭策着教师尽快完成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应提供或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应贴近生活实际,教学手段应将现代教学技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模式应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助力。
(三)有助于国家提高综合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意识到教育对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培养出的各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使用。因此,我们应意识到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刻不容缓。
三、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
虽然我国教育学者已经对核心素养理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具体数学教学当中,有关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还存在几点不足。
(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是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全靠分数体现。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加深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关注教学环节是否新颖、教学课件是否精美,却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只顾着将教学任务完成,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偏远地区教育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尽管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较大,但部分偏远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开展更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也就无法落实。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不适用于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对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做出相应调整。
(一)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尽管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存在差异。教师应挖掘每个学生数学素养上的闪光点,将班级划分成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一组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小组成员各取所长,互帮互助,交流讨论。对于学生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弥补短板,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教师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教学生成,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然后教师总结思路并口述画图步骤,同学们动手画。画完之后,小组同学互相参考,把彼此画的三角形图形重合在一起,然后讨论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是否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究到“边边边”这一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法则。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数学家,而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现今社会,数学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所以为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据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能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培养他们数学建模的能力,即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还需要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些“跳一跳,够得到”的数学题目。对于一些具有创新能力且数学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给他们设置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题目,为他们在数学上的长足发展提供平台。
(三)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数学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几何概型”这一课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定见面,见面时间定为9—10 点之间,先到的人必须等迟到的人40 分钟后才可以离开。假设两个人出发互不影响,在9 点到10 点各时刻见面的概率是相等的,那么你们两人在约定时间内见面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过于强调问题的情境性而忽视了问题的数学性,模糊我们设计问题的本意。
(四)设计研究性探究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光靠教师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适当借鉴国外教育理念,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我国教育国情,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为目标,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的探究活动。比如STEM 教育理念注重多学科整合式教育,可以弥补分科式教育的不足,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感受数学魅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出示某地玉米不同阶段植株高度数据图,探究玉米植株高度发展趋势,根据已有的数据试探究玉米长势。”
(五)教师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领路人,应保持谦虚的态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修,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让科技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听课评课,观摩优秀教师课堂,通过教师的反馈弥补不足,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焦点。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教师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把握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大方向的前提下,依靠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变成有机互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