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探究

2021-12-04颜学东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德语文课程思政

颜学东

(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400)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出符合国家期望的人才。立德树人的任务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职学校要完善徳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并融合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符合国家期望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我国要建成制造强国,制造强国亟需的正是技术人才、技术工匠。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国家亟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培养的技术人才、技术工匠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性的法治观念,才能够为国家提供合格的人才,推动国家建成制造强国。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语文教育融入思政思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方针、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方针

如今,立德树人思维早已融入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立德树人思维教育早已从文化渗透到具体实践,并勾勒出家校联系的宏伟蓝图。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学科主要用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其核心观念与立德树人关系紧密,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华夏文明的传承,需要培养民族自信,民族自信之一便是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当下,中职语文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加强学生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学习与教学,弘扬优良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个体对于国家优秀文化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具文化、道德气息,让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提升,达到新境界。

(三)推动语文教育目标的完成

在语文学科教育当中,最主要的目标便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护学生发散性思维,继而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语文阅读教育当中,可以让学生利用阅读来采集信息,并通过消化处理,加工信息,获得更好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的提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生之于语文学习的体验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核心便是将新课标与立德树人理念结合,也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次调研当中了解到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中职语文教育重视不足

语文学科的素养堆砌,是层层递进,量变到质变的,鉴于部分中职学生在素养方面的积累相对不足,加之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所以短期内无法快速接纳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前对于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依然不够完善。依然还是侧重于知识及能力的提升,继而忽视了在课堂教学当中个体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培养。此外,由于语文教学也会因为考试大纲的变动而受到影响,从而无法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当中出现的重复性训练,假象看似乎带给学生文化课程、语文素养一定提升,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及理解能力方面,效用微乎其微。

(二)语文教育当中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传统教育理念之下,绝大多数人俨然认为语文教育依然处在简单的字句篇章教育阶段,并且认为该学科是理论性学科,不需要付诸实践与之结合。从学生角度来看,有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难度不高,因此在学科的学习当中,付出的功夫、时间不够均衡。尤其在写作课当中,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社会认识,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略空、苍白无力,不仅字里行间无法表露优秀文化,同时也无法书写时代精神。这表明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缺乏实践的现象,久而久之将会与社会脱轨,无法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感悟生活,培养使命感与责任感。另外,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精神、文化,若缺少付诸实践的机会,那便难以提高、强化学生的认知,这也是当前中职教育体系之下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课堂阅读教学的推动性不足

中职语文教学开展当中,课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等能力,而阅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可以对学生的各项素养带来一定推动作用。而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并非任一教学方法都可以延用的,没有普遍性。尤其是现如今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在情境培养方面略有不足,致使学生无法亲临其境去感悟,在立德树人的理念熏陶过程当中,便难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量。

四、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

结合前文,了解到目前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中职语文教师需深度挖掘文本德育元素,改善德育渗透效果,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融合思政思维,从课堂出发,将思政思维融入语文课程的各项教学当中。

(一)挖掘课本教材中思政思维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并接受人文文化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思政思维教育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体现语文课程特色育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后,从语文学科知识中形成思想政治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语文课本中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思维迁移到工作、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课程篇目包括古代诗文、近现代文章、当代科技文或说明文,如《善良》《我很重要》《我的母亲》《人生境界》《人脑与电脑》《将进酒》《登高》等课程篇目。诸多的篇目文章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少文章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并体现了思政思维。语文课程不仅是要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长句、了解文章主旨,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品格优秀的人的思维方式,做人做事的风格,以及明辨是非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等。教师要首先挖掘语文课文中有关思政思维的内容,在讲解课文时,点出背后涉及的思政思维。

如《一碗清汤荞麦面》课文涉及多个情节,其中一段对话,母亲说,“你们也知道,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大儿每天送报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我忙,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母亲和儿子共同努力,还清了家庭债务,符合法律要求,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不因个人暂时的困境,就想法设法“赖掉”债务,而是努力工作,还清债务。该课文可教给学生欠债就要还钱,不可抵赖,尊重社会道德规范,遵守法律对公民的要求。

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可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体会李白被世人传唱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今天依然是中职生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总之,中职语文教师可深度挖掘课本教材中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思维内容,并延伸扩展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外的思政思维。

(二)社会实践融合思政思维

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并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量。诸多活动主题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跳脱,感受更多的学习形式。多个主题,既融合思政思维,也加入爱国、中国梦、国富民强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国家的强大,感受国家需要人民、人民需要国家,感受一个人道德高尚值得被社会尊重,感受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需要理性法治思维,理解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设置多个主题教学活动,把课堂让给学生去发挥,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开展学习的机会,逐步建立思政思维。

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主动检索资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家乡,了解红色典故、文化史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扩充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当中,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将专业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社会,由社会走入生活,为我国的百业俱兴打好铺垫。若学生不去实践,没有积淀,便无法习得语文课堂的感知能力,也无法培养良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阅读教学融入思政思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本环节。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技术,了解文本信息,阅读的重要功能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阅读需要学生拥有语言运用能力,并借助阅读行为培养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文本感知能力。当前,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融入思政思维,增加思政思维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思想政治有关资料,了解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阅读材料是一种输入行为,当学生对一系列符合正确思想观念的思想政治资料进行输入,就能逐步建立思政思维。在知识碎片化时代,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阅读经典,是克服知识碎片化,克服价值观混乱等负面危害的重要方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中职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课程时,可加入案例、事例,或者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资料,借助多媒体资料去了解道德观点、法治观念。多媒体资料更加直观,更能反映当下社会,更贴近自身生活的阅读内容,在阅读和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让多媒体资料成为一种辅助工具,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正确思想观念,并提升对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如讲授《采薇》一文时,笔者详细介绍了古代将士守卫边疆的苦况,将士在思乡中不忘守卫家园的感情。收集了加勒旺河谷冲突的相关资料并制作短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很多学生热泪盈眶。身处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也很难体会到边防战士的艰难处境,曾经书本上、电影里、歌曲中的场景远远没有真实的事件令人震撼。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怀念,值得尊敬。卫国戍边战士们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老师应该用最鲜活的英雄事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发挥语文课堂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技术人才。高素质涵盖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性的法治观念。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该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观念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研究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从语文教材、课外活动、阅读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策略。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观念塑造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巧思,要懂得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社会、反省自身,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中职语文教师更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影响学生。

猜你喜欢

立德语文课程思政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