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研究
2021-12-04郑帼菁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郑帼菁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一、钢琴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钢琴因为音域广阔及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全球音乐文化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自钢琴问世的300 多年来,全球作曲家在每个时代都谱写出大量经典的钢琴作品,而钢琴家则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演绎。这些钢琴作品都蕴含着广博深厚、深奥精微的美学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这些美,并以此指导学生的钢琴演奏和创作实践。
(一)钢琴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能够感知到美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钢琴艺术要求学生拥有对音乐的良好感知能力,如此才能正确理解钢琴艺术。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长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启发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的钢琴曲的不同表现力[1]。
(二)钢琴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
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具有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主体拥有足够的联想能力,通过有限的音乐素材领悟到无限的美学价值和意义。钢琴谱只是一些抽象的、单调的线条和标记,弹奏者要想把琴谱转化成富有情感的、动人心弦的听觉艺术品,就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演绎出作品的精髓。例如,在演奏德彪西的《雨中花园》时,弹奏者需要想象并理解哪一节表现的是狂风,哪一节表现的是疾雨、乌云、玩耍的孩童……
(三)钢琴审美教育中作品理解能力的提升
理解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归纳,是把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认知由个别上升到普遍,从感性跃迁至理性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理解音乐创作技术、演奏技巧,还要分辨出不同演奏版本之间的异同,乃至跳出钢琴曲本身去了解其创作背景、精神内涵等。也就是说,音乐作品理解应建立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使演奏者将钢琴演奏中的情感体验和对钢琴作品的内在想象融为一体。如何提升学生对钢琴作品的音乐理解力?首先,学生要多听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钢琴作品数量繁多,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也不乏精品[2]。学生只有多听、多欣赏才能逐步提高钢琴音乐审美能力,且注意不能把自己的音乐欣赏限制在某一种类型的狭小范围内。其次,学生要多多实践,尽可能多地弹奏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在一遍遍弹奏中反复体会、领悟,如此才能把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演奏实践中,把作品的美以自己的风格演绎出来。
(四)钢琴审美教育中情感感知的结合
钢琴艺术对人的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能力的提升;二是情感品质的升华。这两者相结合,能使人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和完善。例如,听到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时,学生在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中国田园风光的画卷,青青的草地、勤劳的牧童如在眼前,悠扬的笛声似飘入耳中。学生只有怀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才能深切体会到这部《牧童短笛》中蕴含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勤劳人民的赞美。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会得到充实和升华,这正是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所在。钢琴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悲喜,都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久而久之,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成为一个高尚的、更完美的人,这才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3]。
二、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的运用研究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阐释钢琴教学内容多立于宏观分析,引导学生感悟整部钢琴作品的立意,欣赏其中的美妙、独到之处,从而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升华成情境之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作者主旨的立意美,再分析钢琴乐曲各组成部分的立意特点,以及乐段各部之间的统一、对比的配合之美,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审美感受,而钢琴演奏的审美心理包含在这种特性美中,是对作品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形式在深层次上的个性化审美理解[4]。如谱例1(见图1)是马思聪的作品《鼓舞》钢琴曲片段,从谱例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典型的模仿敲打乐器风格特点的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如果演奏者按照谱面来演奏,没有任何意义。在学生演奏前,钢琴教师要将对中国打击乐器的审美、地方音乐风格的形成,以及乐曲要表达的深意给学生做全面的讲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再仅仅从弹奏技术出发,不再只考虑钢琴作品的基调、节奏、和声等,而是在把握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内蕴的独特音韵和风格特点,使钢琴教学充满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也使学生的弹奏水平摆脱了“匠人”,向着“艺术家”前进。
图1 谱例1
三、如何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培养自主审美能力
音乐学院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音乐训练,已经拥有较强的自主审美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他们作为艺术生,将来会从事艺术工作,需要追求音乐个性风格,通过自赏、自评,达到自信、自爱、自娱的目的。要达成钢琴审美教学课程设置目标,教师就必须尽快改变以“模仿”为主导的审美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独特”演奏审美能力。在钢琴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授钢琴的基本技能知识、音乐逻辑、结构及钢琴作品主题意义等内容,更要注重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内在体验和感性体验等审美体验,更多地强调学生自主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教师适当进行审美理性思维的教学及大量的重复练习演奏技法,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钢琴演奏的要求和提升演奏技术,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审美能力的前提条件[5]。
如谱例2(见图2)是中国作曲家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片段,作品准确地把牧童、老牛、短笛三者融为一体,用西方的作曲逻辑方式,拆散装卸、分解组合,以中国风格的田园生活为素材再度创作为主题,引领音乐的发展方向。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对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熟练掌握。其次,演奏者要对作品形成个性化的审美理解[6]。
图2 谱例2
结语
要想更好地展现钢琴音乐艺术,演奏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弹奏技巧,还需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文化修养,还要全面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能力及审美能力。如今,各大音乐院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不再一味强调弹奏技巧的提升。实际上,高校应鼓励教师教授美学理论知识和技巧,使“技术和艺术”获得平衡发展。提升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学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演奏实践来积累美学知识和发展美学思维,进而获得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