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方法的实践

2021-12-03何小凤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物理实践高校

摘要:基于人才市场需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示范,高校迎来了全新的育人目标挑战,需要培育出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讨论式方法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优势和践行原则,经研究发现,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存在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基于讨论式方法的践行原则要设置符合学生学情、又能挖掘学生潜力的讨论内容。对此,提出了高校物理教学中应用讨论方法的实践策略,建议教师选定讨论课题后组织学生搜集讨论资料,并针对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调整具体步骤,最后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物理;讨论式方法;实践

引言

随着教育革新的不断推进,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也迎来了跟更的要求与育人标准。目前,我国多所高校基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专业技能,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提出并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讨论式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常用的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能力,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基于讨论式教学进行物理实验与主题探讨,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探索,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和相关知识。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方法仍然没有掌握技巧,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与预期值相差甚远等问题。所以,为探究如何充分利用讨论式方法提升高校物理教学的效果,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高校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方法的实践优势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校物理教学采用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个人想法与观点,有利于学生通过事实验证、物理原理、涵义概念等进行推理,从而支撑自己对讨论问题的观点。并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具备推论他人观点的能力,要发现对方在论证过程中存在歧义、失误、偏颇的地方,不能被对方的语言表述和逻辑思维所迷惑、绕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另外,学生在阐述个人观点时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其思维能力体现的一种形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概括力、抽象力、论证力等思维能力,是学生对物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内化和知识结构重组的保障。学生在阐述和论证时所用到的语言表述和语言逻辑,是帮助学生在讨论的内容上能够达成共识的工具和手段。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依据高校物理教学的内容与育人目标,学生需要讨论的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讨论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探索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原理形成深刻认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并且学生光掌握了理论知识还不够,教师如果对讨论式教学是合理,融入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基于面向实践应用深入探究理论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和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學生在实际生活或相关学术问题研究中,遇到通理论的问题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讨论式教学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学生在共同研究课题任务的过程中,需倾听其他人的意见与想法,通过辩证思维对其他人的观点作出正确评价。这就需要学生培养和锻炼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讨论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会主动搜集讨论用的学习资料,对物理知识与提问内容进行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校物理课堂增添色彩。并且当前物理教学所使用的讨论式方法,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师会选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疑惑,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解惑咨询,找出问题答案,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能力。

二、高校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方法的实践原则

(一)“最近发展区”原则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设置讨论式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需要基于“最近发展区”原则。“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而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主要分为“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简单来说,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新的物理知识教学课程前,要注重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工作,同时要注意基于由简到难的原则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简单的圆周运动原理为例,教师可以模拟自行车的车轴设置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在后轮圆的边缘和转轴部分各做一个记号,让学生推断后轮与转轴飞轮在运动状态下,哪一部分运动更快。教师带领学生验证并确定结果的过程,就是教师基于“最近发展区”原则设计讨论问题需要注意的首要事项。

(二)可操作原则

教师在高校物理教学课堂中设置提问,应当根据教学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划分讨论课题,并且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讨论式教学的小课题。而在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小课题的设计主要包括结合学习设计的情景、物理实验研究与资料归纳整理、课题讨论环节与互动交流等。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其实践操作的基础,教师要避免将讨论环境设计成单纯的问答式或验证结论,要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并且要求讨论的问题不能过度超越学生在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切实理解所学内容。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常用到简单的一对一问答式,或者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多个问题并要求作出解答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主动性。

(三)预设生成原则

讨论式物理教学课堂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给予教学内容进行互动的一个交流过程,而预设原则和生成原则的重点在于:将课堂生成的新的内容融入教学资源中,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内容不能奉为铁律。且教学内容是动态的、灵活的,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差异,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而教师作出的解答就是一种“生成”,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审时度势,及时挖掘有价值的“生成”补充到教学资源当中。虽然在原则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索学习内容,但是从教学进度与学生的系统化教学要求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在教学课堂中进行研讨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应用这些“生成”。另外,预设的物理教学内容也不应该是固定、死板的,教学课堂的质量优劣不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判定的,当前的教学评价更加倾向于学生在教学课堂的参与度、讨论的过程与交流内容的质量、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团队意识、学生是否生成新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对物理教学应用讨论式方法时,要敢于弃用物理预备课的预设内容,要坚持创新并尽可能多的采用“生成”的教学资源。

三、高校物理教学中讨论的实践策略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是物理教学应用讨论式方法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讨论内容和具体时间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大学物理的学时,将力学、电学、热学等讨论内容教单一的课题,选择物理教学教材的主干内容部分进行延伸探讨,将讨论时间设置在理论教学课堂结束后,选择启发式提问或者教学习题讨论的模式进行。其他讨论性较强的物理课题,则可以在理论课堂之后单独开设一节讨论课,并做好准备工作。讨论前准备工作需要教师在讨论前两周就将讨论课题公布给学生,并提出讨论的要求和该课题的讨论式教学的目标。对具有一定难度且资料储备相对较少的物理课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例如一些新发布的学术文章、历届中相关课题的学术报告、实验总结等。让学生在展开讨论之前就对该课题的理论知识形成初步认识。

(二)课堂讨论安排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式物理課堂时,要立足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的基础上,安排讨论的具体过程。教师不能将讨论的正确答案提前透露给学生,要坚持在讨论课堂已经进入尾声的时候公布答案。这一做法是为了利用在交流、发言中存在的不足,引发其他学生主动加入到讨论和论辩中,学生在经过不断进行观点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最后都会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自己推断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要积极引导不善于表达、交际的学生也主动提出个人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包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开导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和疑惑,尽可能的为难以主动发言的学生创造机会。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新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独创性的见解,基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带领学生验证个人观点。即便学生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激励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一样的见解是讨论式教学的宗旨所在。

(三)讨论式物理实验课程

高校讨论式物理实验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讨论前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实验与讨论步骤,并要求学生准备好讨论的理论知识材料。对于讨论的课题和内容,教师还要补充好知识背景和现实背景,并对可能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预先准备好解决方案,列出讨论式实验课程总结的重要论点。教师在组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要结合讨论问题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从而验证观点的正确与否,逐步完成实验操作,并相学生讲解具体原理与应用方向。虽然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讨论式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学生对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技术也相对成熟,但还是基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因素,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动态性较强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操作方法,并由小组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再对学生予以讲解和纠正。例如,在关于晶体电光调制与应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罗列实验目标、实验方向和实验讨论问题,让学生参照以上内容收集讨论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就不同偏振方向及振光影响让学生做出设想和讨论,并计划实验步骤,阐述物理原理与预计结果,组织学生对电光调制器等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再结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最终结论验证。

(四)讨论后教学总结

在物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应用讨论式方法,最后的总结环节是教师引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点提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完成吸收内化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重发表的观点或想法是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要将不同小组中分散的、正确对待观点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与分析。教师要搜集一些具有教学意义的观点,对具有创新性并正确的观点补充到教学资源中,对一些容易造成学生思维逻辑混乱、理解不清晰的观点当做案例对学生进行验证讲解,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相似的问题。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的讨论总结,教师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作为课后延伸,借助腾讯会员、微博超话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创建线上交流论坛,为学生拓宽讨论渠道,还能进一步增长学生的见闻。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物理教学应用讨论式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有利于教师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教学当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但是设置讨论问题等内容时,教师要基于教学原则与讨论式方法的实践原则进行设计,并且根据学生学情调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讨论方式。如此,有望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成效,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娜,张娇,阿依娜西·加吾达提. 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视界,2021,(26):37-38.

[2]熊莹,王薇,刘茂福,毛雪松. 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2021,20(08):210-213.

[3]董成伟. 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0):60-61.

[4]李伟,苏玲. “能力本位”理念下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分析[J]. 华东纸业,2021,51(05):114-116.

作者简介:何小凤(1966-1),女,汉,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单位:豫章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物理。

猜你喜欢

物理实践高校
留言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