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仿真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2021-12-03李燕项俊

关键词:虚拟仿真改革创新

李燕 项俊

摘 要: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现象严重。要想从源头解决,必须在思路和方式上大胆创新:实践教学开展要有突破传统的新思路,必须有大思政观,在课程界限融通、教学内容融通、教学考核机制融通、媒体技术手段融通、顶层与底层设计融通等方面创新思路;还要将虚拟仿真作为突破传统形式的新手段、新途径、新平台。将虚拟仿真的新技术新手段与新思路结合,才是实践教学突破传统的必然道路。

关键词:虚拟仿真;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是体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平台和路径。早在2005年,国家就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05方案”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可见,高校思政课不仅要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理论的引领,还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现实、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和水平。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双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功能与作用。因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成为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

一、思政课实践教學遇到的困境与问题

高校四门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传递着不同的理论知识、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能、体现着不同价值需要,因而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四者既有彼此共同的功效,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实践教学一直是多年来各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和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虽基本由教师自己设计或教研室统一规划,每门思政课也是各自开展自己的实践教学任务和工作,但各大高校在实践教学内容、主题和形式上基本大同小异,比如当遇到有重大的纪念日或者重大社会事件,基本都是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疫情爆发时各门课的实践教学主题几乎都和疫情相关,党成立百年几乎又都与党的百年历程相关。反映时代主题当然是实践教学应该体现的内容,但不加区分的都开展类似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历史场景中觉得所有课程实践教学都大同小异。不仅实践教学内容主题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也基本趋同: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撰写读书笔记、参观报告、观影心得、课题研究小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等等,这几年增加了微视频、微电影等,能开展的基本就是传统的这几种形式。因而,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生的热情不高,实践活动中“假”“大”“空”现象突出,很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功能和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主要原因如下:

(一)在思想上从上至下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重视

多年来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首要问题就是课程的管理者(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教育者(思政课教师)、实施者(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想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虽为各门思政课都设置了相应实践教学课时,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和举措,但很多还是停留在政策和精神宣传层面,给予各高校实际支持不明显,监督也不到位。因而,直接导致大多数高校领导对此重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至于开展不开展,开展得怎么样不以为然。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规模超大、资金无法保证等现实情况局限,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要么没有开展,甚至将设置实践教学学时看作是删减思政课教学课时的捷径;要么即便开展了,大多也是流于形式,背离了设置实践教学的初衷;甚至有些领导还有怕花钱、怕担责的思想,认为只要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即可,大学生活动经费难,实践单位和平台也匮乏,教师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开展实践教学。正因为管理者思想认识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也不重视。因为与教师,思政课都面临超大规模的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时、没有基本的平台和条件、没有经费保障、教师的额外付出也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教师只能在理论教学时间内自行安排一两次课当成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当然也就成为理论教学的点缀,学校要求,自己有这个环节即可,教师总体说重视都不够,应付心态比较普遍。实践教学基本是课堂上将主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下时间,根据相关主体和要求自行完成,甚至都没有办法一一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多再安排一次课进行实践教学课堂展示,至于具体怎么开展,预期实现什么目标,教师的随意性比较大。学生也会因为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展实践教学,且给予的学分也不多,教师指导也不能一对一的精准,将实践教学也当作一个基本任务,敷衍了事,很多学生并不会认真的落实完成。三方在思想上不重视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没能体现其目的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在内容上整体设计单一、缺乏形式创新

实践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科学精心设计,否则很容易出现目的不清、行动不明、要求不统一的混乱状态。目前因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经费的限制以及对学生安全的考虑等,思政课主要依靠的还是课堂理论教学,适当点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机械。思政课教师采取的基本是给一个大的相关主题,学生根据实际自己选题,再让学生自行外出参观调研,最后以调研报告或观后感作为实践教学成果提交,或者把实践教学仅仅等同于一场学术报告、一次课堂讨论、一次校园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具有大而空、随意性特点,教师并没有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选题精心指导。总体来说,内容缺乏科学设计,随意性很大,且形式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目标,提交的观后感或社会调查报告等水分也比较大,极大抑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限制了实践教学功能的体现。

(三)实践教学开展的机制不健全不科学

“一个有效、完善的系统保障制度是长期坚持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还需从机制建立健全入手。开展实践教学需要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如经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酬劳、对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监督机制等。一方面,在保障机制上,一些高校领导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后勤保障乏力,不给予经费支持或给予经费严重不足,也不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折算不合理,致使教师的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挫伤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考核监督鼓励机制上也不健全,随意性强。很多高校完全将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放手给任课教师,不仅对实施过程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对实施结果也无必要的反馈和思考,更不会将实施结果作为对课程教师实践教学成效、学生课程学习成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践教学模式缺乏有效实施的约束、激励机制。教师实施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监督约束,学生实践教学同样也得不到有效监督。教师基本是布置选题后学生自行完成,然后对学生递交的实践书面成果进行评分。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实践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一定的思考、最后提交的书面成果是否是本人亲自撰写、是否反映出一定的实践教学成效,这些都无法考量。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对实践教学研究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总体来说,教师普遍存在研究不深、能力不够问题。与理论研究的蔚然成风相比,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显然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教师能力和要求是非常高的,主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开展、如何有效评价等,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把握能力,绝非每次随便拿一个当年热门话题就了事,这都需要教师之间不断加强交流学习,并不断作深入的研究。但目前教育部以及各管理层面都很少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和指导,绝大多数教师本身也较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意识和实践教学的经验与能力,也很少有教师将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科研的重点。教师离开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可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不可能探索到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也不可能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二、以新思路打破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老循环

从上述对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梳理看,高校所有思政课实践教学几乎面临共同的通病。没有新思路,就走不出历史的循环,而要打破这种状况,必须大胆改革创新: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要打通融合

目前高校四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同为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政课加强实践教学的需要,各学校和教师都开展了属于自己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改革创新,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说,目前全国高校在这四门课的实践教学上基本各自为政、各搞一摊,存在大量简单重复状况。虽然各门课程有各自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目标也有所不同,但整体来说高校四门课都是基于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正确树立和培养而设置的课程,每门课程都融会贯通了培养学生的各种价值理念,四门课从理论到实践教学都非绝对独立,很多课程甚至还有内容上的重叠,比如《纲要》和《毛特》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政治内容,政治教育同时又离不开历史的基本背景和经验,相当一部分内容虽有各自的侧重,但都是相同时段的政治历史,不可能截然分开。再加上实践教学源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和改革创新不到位,每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在主题形式上几乎趋同,内容也大同小异,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自己研究领地走不出历史的困局与循环,学生也在重复做类似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对实践教学越来越应付、越来越厌恶,根本起不到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和作用。未来高校实践教学一定要打通四门思政课的课程界限,在实践教学上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根据高校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设定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出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盘规划,避免各门课教师各自为政,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实践教学。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要融会贯通

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学不仅课程边界要打通,内容更要创新融合,设计出适合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有效延伸的实践教学主题和形式,以培养提升学生以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四门思政课如何在内容上进行有效整合,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合作,研究创新,逐步完善。目前而言,可初步设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应以“四史”教育为大背景,可依托《纲要》课程的“近代现代史”为主线,融进思修与法基、马原和毛特三门课程的内容来设置实践教学的主题,既能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历史、解决现实、从历史中获得解读分析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历史政治的学习中感受到道德、法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还原历史与政治的本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所有高校实践教学主题设计,都应从四门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分析历史与现实,从而让学生获得个人学识、道德、思维、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真正让学生在完整的价值维度下去实践教学主题,践行和领悟大学思政课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时空的融会贯通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若突破课程和内容的边界,还必须在实践教学实施的时空上打通融合。因为四门思政课分设在不同学期,而大学生在校时间是三年到四年,对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行和评价,不应固定在理论教学的时段,而应贯穿整个大学期间。这就需要首先打破与课程同频同步的时空界限,让其成为整个在校期间的一个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的任何时间,选取自己合适的实践主题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毕业前进行实践教学的考察与考核,最后计入思政课的最终考核成绩中。其次,学生实践教学在空间上也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不论是课堂内外,还是校内外,甚至是线上线下,只要能完成体现实践教学的主题,运用所学解决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自我认识和能力,都可以成为其践行实践教学的场所与平台,不定能简单局限在某些固定的空间和场所,重形式而不重实质,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真正的空间和关注。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融合科技手段创新拓展平台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新世纪出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对学习的元素、平台和形式会有更多元的诉求,不再喜欢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也不喜欢过于拘泥传统实践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比如撰写论文、读书笔记、演讲、参观考察等传统线下方式,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相伴随,他们的特点和能力是希望接受挑战更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比如自媒体形式下的微视频、微影视、微空间、时事评论等,还有日益兴起的虚拟实践教学、人机交互的智能交流平台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平台和形式。只有融入更多现代科技创新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才能对大学生有吸引力,激发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有所用,体现高校思政课的本真和价值。

(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融通

高校实践教学要打破课程、内容、时空,融合更多现代科技时代要素,成为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还需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上统筹规划、融会贯通,而不能简单局限于任课教师的打分和学生提交的实践作业为标准。首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跨越整个大学教育,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务系统制定一个长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及规范要求,让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随时能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要设置一个科学有效灵活的考察标准,能让学生得到公平实效的考评;最后,还要融入其他的评价要素,包括同学评价、辅导员班主任评价、社会评价等因素,凡是能体现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的评价都可成为参照体系,综合考量。这就需要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实践教学的考核项目作出对该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政实践教学的最后评价标准。这样才是一个完整全要素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从而有效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到整个大学教育阶段。

(六)实践教学顶层与底层的融会贯通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真正有效,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学生层面的问题,更牵涉到顶层的重视与设计。因为很多实践教学的开展落实,需要平台、需要资金、需要条件保障……如果国家教育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规范的要求、创造必要的条件保障,仅仅只是下发一个文件,传达一种精神,高校很可能基于很多现实问题的考虑,比如课时不足、资金不足、学生安全、考察落实复杂导致人力物力投入太多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并不会全力配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只是简单给几个课时,有这么一个环节即可,并不会真正重视和落实实践教学。学校不重视就会直接导致教师只能采取传统单一的形式去落实实践教学,学生跟着老师简单重复去应对,最后还是回到已有的循环老路中,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作用和效果。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要素检验考核学生的实践平台,只有顶层与底层相互配合,上下相互连通,才有可能真正将中央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发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真正效能。

总之,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想推动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就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全面总结了思政课教学的科学规律和实践经验,不仅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必须放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框架下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发展。

三、以虚拟仿真新技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空间

虚拟仿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尤其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平台,如果建设好一定会有效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成为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一)虚拟仿真是适应当今大学生特点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用虚拟仿真来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首先适应了当今大学生发展学习的特点和优势。现在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对网络、影视频情有独钟,要想对他们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在他们喜爱熟知的空间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抓住他们的心,达到思想政治育人的目的。网络虚拟世界就是他们熟悉而又喜爱的世界,虚拟仿真更会增加虚拟空间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身临其境感,是他们更喜欢的虚拟环境,因而虚拟仿真在教学中运用非常必要。而且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和发展,教学之中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虚拟仿真教学按照“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形成“课内与课外互通、线上与线下互联、现实与虚拟互补”的特色教学模式,比起慕课、网络课程等教学技术手段更先进,能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虛拟仿真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实践教学形式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问题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能突破目前实践教学很多现实的条件和局限,有效解决多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老套、流于形式、难以评价、资金缺乏等问题。虚拟仿真教学模块一旦建立,可以避免多年来实践教学活动资金短缺、学生外出安全问题、教师无法亲临现场指导、教学资源无法共享、教学评价无法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长期困扰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比如,想让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可以直接将场馆的真实虚拟到设计的场景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想让学生认识解决思想认识的现实问题,可以虚拟设计出能体现该主题的现实故事或场景,让学生成为当事人,面对场景中的问题和条件,进行思考和采取应对举措;想让学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设计复原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场景感受历史……比起传统实践教学的传统形式要高效、逼真、可操可控、省钱省力、可重复使用、资源共享等多重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一劳永逸解决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虚拟仿真可在内容设计上更贴近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体现实践教学目的

目前实践教学很多的主题虽然可以让学生走近现实和实践,但很多形式并不能非常有效体现达到实践教学真正的目标与目的,只不过是一个现实的表现形式而已,难以体现出学生运用理论提升认识、解决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而虚拟仿真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根据实践教学设计的主题复原历史或现实场景,设计出实践教学希望达到的教学参数和要求,理论上而言只要能提出实践教学主题,在技术上虚拟仿真都可以解决,这就能将实践教学平台和形式延伸到传统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或达不到的历史和现实场景中,内容和形式可以达到无限制,从而科学设计出能体现学生实践教学应达到的内容,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实践教学对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这种内容上的设计可控精准,容易形成相对科学的、普遍的和可推广的教学实践模式,极大超越传统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和目标模糊性。

总之,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要想从源头解决,必须在思路和方式上大胆创新,实践教学开展不仅要有突破传统的新思路,还要有突破传统的新手段新途径。将虚拟仿真的新技术新手段与新思路结合,将是实践教学突破传统的必然道路。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改革创新
中职畜禽解剖课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