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讴歌亲爱的祖国和人民
2021-12-03王明洪
王明洪
原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杰出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吕其明今年已是91岁的高龄,但思维依然敏捷。吕老10岁就随父亲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华东军区文工团等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吕老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1955年,吕老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音乐融入我的生命,使命铸就我的灵魂,音符塑造我的人生。用我全部的赤城,毕生的精力,热情讴歌亲爱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我的心愿。”吕老如是说。他的高寿,和他淡泊、动脑、老有所为等有关。
为烈士纪念馆写背景音乐是我的责任
吕老曾先后创作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大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作品,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第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音乐奖等。2014年12月,吕老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为祖国、为党、为人民工作,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职责。”吕老说。1998年11月,吕老家中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他们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进门,来者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请他为扩建后的纪念馆谱写背景音乐。吕老是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吕惠生曾被囚禁和杀害于雨花台。对于来者的要求,吕老说:为烈士纪念馆写背景音乐,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光荣。但他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学习,并与纪念馆“约法三章”:一不取报酬;二不住高级宾馆;三不接受媒体采访。半年后,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管弦乐组曲诞生了,它就是《雨花祭》。事后,有人问吕老:你为什么提这些“不合时宜”的“约法三章”?吕老回答:“为革命先烈写一部音乐作品,是我心中多年的愿望,感谢雨花台纪念馆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我谢都来不及呢,怎么还能要什么报酬?当然,更不能宣传自己了。”
我对红旗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1965年,已是上海电影乐团团长的吕老接到一个新任务:为第六届“上海之春”赶写一部名为《红旗颂》的作品。经过构思,吕老决定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历史背景,歌颂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当英雄的形象一个个浮现在吕老的脑海时,他深情地抚摸着琴键,一串串热泪滴在键盘上……7天后,《红旗颂》创作完成。作品先用嘹亮的小号奏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及主题音乐,然后用双簧管奏出深情的旋律,象征着战火中的人们心潮澎湃地仰望红旗;中间的颂歌主题,吕老将其处理成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代表着红旗下中国人民雄伟的步伐;而强化主题则表现了亿万人民斗志昂扬、奋进向上的精神;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高歌伟大的希望。作品试演时,音乐家贺绿汀曾给予高度评价。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红旗颂》成了我国音乐舞台上演奏率最高、广播电视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几乎每次國庆阅兵时都被演奏,同时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的背景音乐之一。“我对红旗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我热血沸腾、眼含热泪、埋头书写。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写就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吕老回忆说。
我建议安排一首插曲
吕老曾为《红日》《庐山恋》《城南旧事》《焦裕禄》《雷雨》《寒夜》《子夜》等六十多部经典电影作曲。1955年,吕老被点名为电影《铁道游击队》作曲。看了剧本之后,吕老从作曲角度提出:《铁道游击队》里的游击队员们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革命浪漫主义的内容却比较少,应该加大这个部分。于是,他对导演说:“这部电影从头至尾战斗很激烈,节奏也快,我建议安排一首插曲,舒缓一下节奏。”导演同意他的看法。昔日的战争生活给吕老带来创作的灵感,他觉得应该写成一首近似山东民歌的乐曲,但在具体创作中,吕老却没有在现成的民歌基础上改编,而是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民间音乐的理解重新进行创作。整体思路成熟后,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曲。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虽然采用了地道的山东风格,但又找不到任何一首民间音乐曲调作原型,纯属“吕氏风格”。
我不求我的作品笼罩什么耀眼的光环
1990年5月,吕老离休了。离休后的他更加忙碌,上述的管弦乐组曲《雨花祭》、交响诗《国旗·一九九七》等都是他离休后的力作。在管弦乐组曲《雨花祭》的创作过程中,吕老曾有过一个想法,就是有机会再写一部歌颂历史的作品。事有凑巧,上海交响乐团向他约稿,希望他能为建国50周年写一部作品。吕老挥笔在曲谱的扉页上写下几个大字:“《龙华祭》——献给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们。”《龙华祭》还未起笔,龙华的历史场景已一幕幕浮上他的心头。2000年,为纪念吕老从艺60周年,上海大剧院举行“吕其明作品音乐会”,作品《龙华祭》震撼了听众的心灵,坐在观众席上的吕老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在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比中,吕老的《龙华祭》获得了铜奖。“我不求我的作品笼罩什么耀眼的光环,只要它伴随时代的脉搏跳动,融入社会的和鸣,并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所钟情,这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他们的认可与赞许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正因为如此,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过时的口号,而是终生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吕老说。2015年,吕老将《龙华祭》的手稿捐赠给了静安区档案馆,并接受了捐赠证书。
我的成绩有她的一半
几十年来,吕老一直把夫人李凌云称为“小李”,两人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当年,吕老在音乐组拉小提琴,李凌云在戏剧分组演戏跳舞。老演员铁牛是一个热心的人,经他牵线搭桥,两人于1954年6月26日在新影乐团的排练厅喜结连理。可以说,吕老的音乐事业是和夫人共同“经营”的。很多作品进入构思时,吕老总要征求她的意见,作品写成后,夫人也是他的第一个听众。有时,夫人说好,就一锤定音;有时,夫人说不行,就一票否决。在家里,夫人也是最高权威。吕老认为时间比黄金金贵,不愿意当官。夫人也支持他的意愿,开玩笑说:“你不是当官的料子,还是拿你的时间,种植你音乐的豆芽菜(五线谱)吧。”2016年,李凌云因体弱久病而逝世,吕老遵从夫人生前海葬的心愿,并写下一篇祭文:“亲爱的战友、同志、我的贤妻凌云,我们相濡以沫,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患难与共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你我闯过了人生一道道险关。我的事业成就有你的一半……”如今,经历了丧妻之痛的吕老在女儿的陪伴下,已习惯了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的生活。“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再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一点东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吕老笑着说。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