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现代演奏法解析
2021-12-03刘宪绩
摘 要:乌拉圭古典吉他演奏家、教育家阿贝尔·卡雷巴洛是古典吉他领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许多现代古典吉他的演奏技法,并将自己 20多年的演奏与教育经验总结成了一套教学法,于 20 世纪 70 年代出版发行《古典吉他技术教学系列》(Serie didáctica para guitarra)。该教材一经出版便在古典吉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他在教材中通过不同的技巧训练法,将古典吉他的基本技术理论与实际演奏曲目相结合。以该教材为切入点,对卡雷巴洛学派训练技法进行深度解析,以期为当下的古典吉他教育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卡雷巴洛 ;古典吉他 ;左右手技巧训练 ;多弦复合换把训练
中图分类号: J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21)04 - 0113 - 07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1.04.011
引 言
阿贝尔·卡雷巴洛(Abel Carlevaro,1916—
2001)是乌拉圭著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教育家,曾任蒙特维多音乐学院教授。他的古典吉他技术训练体系对整个古典吉他界影响颇深。如受他的训练启发而开创的新演奏学派、当今的主流学派之一 ——布劳威尔学派,其代表人物华金·克莱尔齐(Joaquin Clerch)在演奏中擅用小臂进行换把,这正是卡雷巴洛技巧学派的代表动作之一。这一演奏动作也影响着当今世界多位古典吉他演奏家,如里卡多·盖伦(Ricardo Gallen)、马可·塔马约(Marco Tamayo)、拉斐尔·阿奎罗(Rafael Aguirre)等。另一个受卡雷巴洛影响的主流古典吉他学派为法国学派,代表人物茱蒂卡·佩罗(Judicael Perroy)在利用小臂移动进行左手换把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不需要抬动手指,使左手换把更加流畅,进一步提高了演奏的稳定性。
卡雷巴洛将他20多年来的演奏理论总结成一套完整的古典吉他教学法,于20世纪70年代编著出版教材《古典吉他技术教学系列》(1—4)(Serie didáctica para guitarra),成为在现代古典吉他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呕心沥血所编著的《古典吉
他——乐器技巧的理论与应用》,更被誉为近代古典吉他技巧理论的圣经。许多曾跟随卡雷巴洛学习的演奏者至今仍以他的教材为基础展开教学,其中不乏当今古典吉他乐坛德高望重的演奏家,如罗伯特·奥塞尔(Roberto Aussel)、阿尔瓦罗·皮耶里(Alvaro Pierri)、爱德华多·费尔南德斯(Eduardo Fernandez)等,他们的代表性技术动作包括小臂換把、左右手独立性练习及圆滑音借助手腕等。
卡雷巴洛《古典吉他技术教学系列》教材共分为4册——“音阶”“右手技巧”“左手技巧”与“左右手配合综合技巧”。这是一套极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而非从头到尾的枯燥练习。从这些技巧训练中,可以窥见卡雷巴洛是如何通过一组组精准的训练建立庞大而系统的技术王国的。本文试图通过深度解析卡雷巴洛学派的训练技巧,为当下的古典吉他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思路。
一、左手单弦换把训练与多弦复合换把训练
古典吉他是一件弹奏复杂的乐器,它不像钢琴通过敲击琴键的动作就可以发出协和的声音。在古典吉他演奏中,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动作没有协调到位都会造成音的断裂。
换把是古典吉他演奏技巧中非常重要的演奏动作。教材第3册的第1课便是一个关于左手换把的训练 —— 手指横向移动(substitution),它是教材接下来所有练习的最基本动作,见谱例1。
从谱面上看,这一条是在F与F间做左手食指与大指的替换练习,目的在于训练两个手指替换的连贯性。古典吉他作为弹拨乐器,只有左右手在第一时间同时接触琴弦才不会造成消音。但该项练习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应以左手虎口为重心进行移动,这在卡雷巴洛学派中是一个绝对错误的想法。因为左手虎口是提供演奏稳定性的保障,过度的移动会造成手指的紧张,演奏者应注意保持左手拇指始终在食指与中指中间的位置上。
在固定了左手拇指的位置后,可先慢速练习谱例1。在弹到食指F时,将左手抬起,利用小臂来完成整个动作的移动。左手换把的重点在于小臂移动的使用,只要多次重复练习形成各个把位的肌肉记忆,就能减轻左手换把的负担。在换把过程中,左手需要保持固定的手型,避免多余的动作。这样的训练可以减少左手在换把过程中的失误。
关于左手换把,需要明确两个重要概念:第一,无论换把距离的远近,换把时机是固定的;第二,无论曲子速度的快慢,换把速度是不变的。
通过这个训练,可使左手充分适应用掌关节按弦的感觉,同时,可以通过节拍器来进行辅助,练习在发声的一瞬间左右手配合触弦的能力。当熟练掌握左右手配合的时机后,弹琴的整体连贯性将大幅度提升。这个动作将会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在掌握了同一根琴弦上的换把训练后,就进阶到了不同琴弦上的换把训练,如谱例2、谱例3。这个阶段的训练将交替手指的位置放在了不同琴弦上。卡雷巴洛对于左手各个关节的作用都有明确的说明,在谱例2、谱例3中切换琴弦时,应当非常明确地使用手指的第二关节来完成。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基本手型,即左臂自然下垂时,手指呈现的自然弯曲状态,这样的手型是手最放松的状态。保持手型慢慢放在3弦5品处,这个位置处于古典吉他指板相对中央的位置,有利于弹奏者找到最标准和放松的手型,然后张开手指,每指对应一个品位。在做该练习时需要注意:整个活动过程只有手指运动,手腕需要保持相对笔直的状态。当手掌打开后,可以使用掌关节轻轻按压琴弦,找到掌关节发力的感觉,在放松的状态下使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向不同的琴弦缓慢移动。如此会发现,以3弦为中心,向6弦方向移动时,手型处于一个向外伸展的状态;当向1弦方向移动时,则微微向内收缩。为配合不同的手型,左手需要充分掌握在不同状态下手指间各个关节的配合,同时固定左手大指,以其为中心加以练习。在这里要注意,当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从1弦向6弦方向移动时,如果大指跟随一起移动而忽略了手指第二关节的使用,使其和指板过于垂直,是不利于左手纵向扩张的,左手手腕在1弦到6弦的移动中无法完全放松。
通过上面两条训练可以看出卡雷巴洛对于左手各个关节与手臂的细节要求。通过这些强化训练,会使左手对不同情况下的换把产生肌肉记忆,提高乐曲演奏的完整性。
二、阶梯式音量控制训练法及右手独立性训练
在吉他演奏中,左手负责的是音高,而右手扮演着发声者的角色(音色与音量)。音量的强弱变化是十分重要的音乐表达手段,預示着音乐情绪的起伏。但在实际的演奏中却很难做出连贯并附有走向的渐强或渐弱,大部分的强弱只存在于个别音上,而不能在乐句中保持。
为了避免音量变化的直上直下,做到循序渐进,就要提高右手对音量的控制能力。在卡雷巴洛的训练中,演奏者必须充分地感受到每一根手指发力的感觉。这时可以用p、i、m指同时弹奏1、2、6弦,并在1弦上弹奏一个半音阶,此时要求右手十分突出i指的音量,而p指和m指则需要弹奏得十分轻柔。接下来的练习将半音阶移至2弦,突出1弦的音量,再将右手指法替换为p、m、a指。这两个训练看似简单,要达到以上要求却非常考验手指的控制力。经过这种控制音量方法的有效练习后,右手每根手指对于音量的控制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在演奏乐曲时能更加准确地表现出音乐的起伏。
除了右手力度控制的训练外,卡雷巴洛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右手独立性的训练,如分解和弦练习。在这里,他列出了197条关于分解和弦的练习,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均建立在开始12条的基础上,这12条被称为“右手十二型”。如谱例4,左手只需要保持一个相对放松的手型,并向另一个把位移动,从1品一直弹到12品再返回,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都放在右手的指法上,谱例5、谱例6、谱例7同理。卡雷巴洛将这12个指法分成了3组,分别以i、m、a指为重心。在平时的训练中,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演奏者可以将琴的1品到12品分为2部分,每天分别选择一个不同的手指重心指法来交替练习,进行循环。
在这些指法的基础上,布劳威尔学派的演奏家们衍生出了更为进阶的训练方法——消音练习法。以谱例4为例,将p、i、m、a指分别放置在1、2、3、6弦上,前半拍弹奏,后半拍则将手指放回到所弹奏的琴弦上来进行消音。该练习的重点是:要做到实音与消音的时值相同,增强右手手指的演奏控制能力。
三、半音阶训练法
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半音阶练习可以提升演奏者对乐器的熟悉程度,进而提高对乐曲的演奏能力。半音阶练习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要避免一些常见错误,如下面两个案例:
1.左手四根手指按在琴弦上后,逐一将手指移动到下一根琴弦;
2.左手每根手指按完后马上离开指板。
第一个案例在弹奏中有过多的不必要动作,在练习中把每根手指抬起后再放下,在速度提升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瓶颈。第二个案例在弹奏时易造成音的断裂,致使演奏不流畅。
合格的半音阶演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第一,尽可能少的动作;第二,保持音的连贯。在弹奏上行半音阶时,左手大指、食指、中指轮流按在琴弦上,保持顺序而不离开,当左手按到无名指时,大指、食指、中指才能同时抬起。在练习下行半音阶时,4根手指需同时放置在琴弦上,然后逐一抬起,当只剩下大指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再同时按住下一根琴弦。在半音阶练习中,左手一定要足够放松,协调好手指间的配合。
当熟练掌握以上的半音阶训练法后,练习者可进阶至半音阶的纵向扩张训练来加强左手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及纵向扩张能力。首先,将左手食指按在6弦1品处保持不动,随后左手中指按在4弦2品处保持不动;其次,将左手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固定在6弦3品处及4弦4品处。该条训练的重点在于左手各个手指间第二关节的协调性配合,当左手食指与无名指固定在6弦时,手指的第二关节是向外伸展的;当左手中指与小指固定在4弦时,手指的第二关节是向内收缩的。这条纵向扩张练习从第1把位覆盖至第9把位,当熟练掌握第1把位的训练后,练习者将左手食指固定在4弦2品处,随后左手中指在6弦3品处保持不动,最后将左手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固定在4弦4品处及6弦5品处。第2把位的纵向扩张训练可使练习者左手手指的第二关节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增强左手无名指与小指的纵向扩张能力。
以上是关于半音阶的纵向扩张训练,为了增强左手手指的控制力,卡雷巴洛还扩充了大量的半音阶横向扩张训练。卡雷巴洛的横向扩张训练首先练习的是左手食指与中指。练习者将左手食指固定在6弦5品处,随后左手中指先后按在6弦6品处与6弦7品处进行交替,这是左手食指与中指的顺时针横向扩张训练。左手食指与中指的逆时针扩张训练是将左手中指先固定在6弦7品处,随后左手食指先后按在6弦6品处与6弦5品处进行交替。横向扩张训练的难点在于左手无名指与左手小指间的配合,然而,大多数练习者往往缺少对这两根手指有效且系统的训练。无名指与小指的练习需先将左手无名指固定在6弦7品处,随后小指先后按在6弦8品处与6弦9品处进行交替。左手无名指与左手小指也需要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的双向训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进行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的训练时,练习者应以左手虎口为重心,不应该因左手无名指与小指的移动来改变左手重心。
四、补充训练
第4册中重点补充了许多左右手综合技巧训练及圆滑音技巧训练。练习者应当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训练。如谱例8是关于左手独立性的训练,该条练习首先将左手食指固定在3弦全程保持不动,随后左手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先后按在谱例8中相对应的音符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4小节最后3个音与第5小节音符的衔接中,当左手的中指与无名指替换时,小指须保持在琴弦上不动;左手的无名指与小指替换时,中指须保持不动。在整个手指运动过程中,左手始终只有一根手指可以离开指板,其余手指须保持在相对应的音符上。该训练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左手纵向移动扩张,以及如何同时保持3根手指在指板上,再分别移动。这条练习的训练目的是增强各个手指间的配合及在手指运动中的协调性。谱例9与谱例10是基于谱例8变化出来的进阶训练,分别将中指与无名指全程固定在指板上,训练方法与目的不变。
圆滑音技巧是古典吉他演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弹奏手法,卡雷巴洛在其第4册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篇幅来细致地讲解圆滑音技巧。在这看似庞大的训练篇幅中,圆滑音技巧训练始终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圆滑音左手的发力。在演奏圆滑音技巧时,练习者的左手发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圆滑音的演奏质量。圆滑音的演奏技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左手击弦与左手拨弦。左手击弦的发力点来源于左手手腕,当练习者在进行左手食指与左手中指的圆滑音击弦训练时,应以食指为重心并且利用左手手腕力量击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击弦过程中虽然是利用左手手腕来发力,但练习者也需控制左手的击弦幅度,避免动作过大带来的不必要失误。整个圆滑音的击弦动作要做到“稳”“准”“狠”。所谓的“稳”指的是圆滑音击弦运动轨道的稳定,而击弦运动轨道的稳定来源于左手手腕的稳定,只有左手手腕的稳定才能保证击弦质量的稳定。“准”指的是圆滑音击弦点的准确,以食指与中指击弦为例,当练习者利用左手手腕发力后须准确找到左手中指指尖的触弦点,才能敲击出高质量的圆滑音。“狠”指的是左手敲击时的动作要迅猛,速度要快,敲击的动作及速度是固定的,不会因演奏的速度而改变。左手拨弦的发力点来源于左手手指的第二关节,古典吉他的左手拨弦动作与其他类型的吉他完全不同,如电吉他的左手拨弦动作只需要手指轻轻离开琴弦即可完成,而古典吉他的左手拨弦动作则需要以下两个步骤来完成:一、左手手指向下发力拨弦;二、完成拨弦后手指立即放松。以上两个步骤是相互配合完成的,步骤一使用手指第二关节进行下拨来获得饱满圆润的拨弦音
色;步骤二在拨弦结束后让手指立即放松为下一次拨弦做准备。圆滑音的技巧演奏也经常将左手击弦与左手拨弦两个动作叠加使用,其演奏原理及發力方式不变,只是将单一动作叠加反复多次演奏。
结 语
通过对卡雷巴洛技巧训练的解析,可以窥见卡雷巴洛学派的训练思路以及标准。卡雷巴洛技巧训练体系将复杂的技巧片段科学地拆解成单一的技巧,使古典吉他的技巧训练变得更加直观。这套教材在前人对古典吉他技巧训练总结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古典吉他的演奏技法,重新定义了当代古典吉他技巧演奏的标准,加速推进了当代古典吉他发展的进程。卡雷巴洛技巧训练体系经一代代演奏家的传承与突破,一些历史上的技术难题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迎刃而解。古典吉他技术趋向成熟的体系化发展,为近几十年古典吉他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将古典吉他当代音乐发展带入了全新的领域。该教材引入中国已有十余年,但多数练习者并不了解这套教材准确的练习步骤及标准,希望通过本篇对卡雷巴洛技巧的解析,帮助更多研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未来中国古典吉他教育与演奏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本篇责任编辑 张放
参考文献:
[1]亚贝尔·卡雷巴洛.古典吉他教学系列[M].台湾 :古典新韵出版社,1991.
[2]Abel Carlevaro.School of Guitar: Exposition of Instrumental Theory[M]. London: Boosey Hawkes,1984.
收稿日期:2021-06-09
作者简介:刘宪绩(1988— ),男,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师(上海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