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2-03苏珍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计算机

苏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扶绥 532100)

0 引言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甚至可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关系着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和综合课程成绩,除此之外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能力也是是否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在计算机普及的年代,计算机的应用甚至属于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是一项基本技能[1]。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顺应素质教育要求,有必要针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探究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保障。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为了对接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技能,就需要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常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更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实际相关操作[2]。因为计算机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所以只有学生通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会计算机技术,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去。也可以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奠定基本的计算机理念和实操基础,同时,在职场竞争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学习水平较低

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其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同,在部分地区可能在初中高中的阶段,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并不涉及计算机教育。在部分地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低下,甚至认为计算机学习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因此在这个问题的影响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就存在极大问题,一方面不能一对一地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另一方面,普遍教学又难以制定标准,让整体学生都有更好的提升,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把握课堂上课情况,包括课程进度等一系列问题,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难以正常开展[3]。

2.2 教学内容落后

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硬性要求,社会需要计算机综合性人才。而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计算机课程的设计,包括课本,教学内容,系统软件却没有相应升级,在社会需要更新更高要求的计算机人才的时候,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却没有紧跟到位。计算机课程内容仍停留在较早版本,而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社会包括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各大职业院校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并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教学内容落后,就导致学生在迈出学校之后并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即使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相应适应社会和企业所用的计算机硬软件,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导致在人才竞争中失去了竞争力,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不断更新的需求[4]。

2.3 教学模式落后

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其主要意义是作用在实际社会生活当中,计算机能力考查的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丰富。所以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单一的讲解,让计算机水平本就较低的学生更难理解抽象知识,例如在计算机办公软件word使用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在哪个版面,有哪个按键,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未免有些难以理解,尤其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这样的讲述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难度[5]。同时,因为计算机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对于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来说,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教学,极容易因为知识的抽象,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让本就不利于开展的计算机课程,变得雪上加霜。

2.4 教学的方向错误

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本身的意义在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体现计算机的作用。因此,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计算机,通过使用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日常的各大职业院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目的在于卷面考试成绩提高,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性知识,通过非理解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记忆,从而提高课程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只有丰富理论知识的背书机器[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其大方向发生了变化,与计算机课程设立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相背离,极容易导致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整合知识,应用实际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整合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设置合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让各个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课程中得到相应提升。通过知识的整合,将计算机基础部分和进阶部分以及难点重点部分分开进行讲解,让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整个过程要照顾到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考虑到有一定算机基础的学生,让他们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同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要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计算机作为目前普及的一项高科技技术,在各大公司企业都有应用,无论是做财务报表,调整统计工资发放情况,还是做简单的,文件,表格和文档都需要足够的计算机知识才能进行操作[7]。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整合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在社会实际当中的应用范围,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3.2 实际操作,提高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来印证相关理论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知识。在步入社会之后,也不只是一个知识型人才,而是,知识性和操作性综合性人才,这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3.3 项目教学,增强运用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引进相关计算机项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以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通过项目的引进,可以让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能运用到真正的计算机需求上去,让学生的印象深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形成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后续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化。

3.4 借助网络,辅助教学

计算机和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大关联性,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例如在计算机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络,播放视频进行相关实践操作的演示。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我操作实现课程要求,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根据视频操作,一步步得到实践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起到了助学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5 联动移动端进行教学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移动端的使用远远高于对于客户端的使用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融入手机等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教学。例如,WPS或者Word文档的使用。虽然,PC端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和操作性,但是往往这些数据都会使用手机移动端进行记录与传输。所以有必要通过移动端的联动,结合PC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提高在职场的竞争力。

4 结语

计算机智能化的现在,各企业公司都在使用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技术成为一门工作的基础技术。因此,职业院校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素质教育下的综合性人才,学校应该针对相应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