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课堂育人评价方法探讨
——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2021-12-03吴海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精神

马 芳,吴海燕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临夏 731100)

1 课程思政的目的与意义

“课程思政”广义而言是一种教育理念,狭义而言即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实施课程思政对促进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完善人才培育目标,最终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课堂实施育人的方法

2.1 教学设计彰显育人目标

2.1.1 确立思政目标,因材施教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所讲的专业课内容,确定符合专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或能力、情感或价值、思政德育等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将德育元素巧妙、自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

2.1.2 掌握学情,精准育人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将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身边问题等引入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使思政教育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的课堂,落实专业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1.3 挖掘符合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1]。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识课和专业课。

2.1.4 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思政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责任,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仁爱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健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操作中程序意识等;提升应急能力,共情能力。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人文艺术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注重培育健全人格,弘扬体育拼搏精神。

2.2 课堂教学播种育人责任田

2.2.1 课前发布任务,培养契约精神 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律精神,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并通过微信或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打卡并提交相关任务,教师依据学生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给予相应评价,以培养学生契约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2 课中实施任务,厚植家国情怀,学以致用培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习兴趣,课前3分钟引入经典故事、名人名言、实时新闻、学院优秀学生故事等,既讲解专业知识,又启迪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把思政教育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二是引导学生分组根据学习内容,联系专业、职业进行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观、职业观,树立发奋努力的坚韧品格。三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劳动能力,例如帮助教师认真准备或整理实验用物,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劳动意识,使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培养工匠精神,并且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思政内容,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对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

2.2.3 课后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职业精神 一是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二是设计思政问题,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观看相关课程视频,拓展思维,培养学习领悟能力,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思政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并且进行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三是通过微信、钉钉等学习平台发布与专业有关的思政教育视频,以培育职业自豪感、职业精神。

3 课堂育人成效评价方法

3.1 加强顶层评价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院为落实育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党的领导,重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并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及职业发展作为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小组,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符合学院特点的育人格局。根据《甘肃省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件要求,学院制定了《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方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施方案》和《“课堂三分钟”思政教育实施方案》,为保障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团队,规范课堂教学育人职责,将课堂育人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机制强化教师育人责任,提升育人能力[3]。

3.2 加强教师评价

专业课教师具有育人的职业使命,教师的道德、品格、职业精神,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要成为“有思政意识、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院需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常规对教师的教学和育人评价通过3个途径实施:一是加强教务、教研部门监督评价,对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推门听课、教案设计、学生综合成绩、教学效果以及课堂实施思政教育计划、措施、具体内容;二是同行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评价实施课程育人的教学设计;三是加强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育能力、教学效果、课堂亲和力等方面的评教。

3.3 加强学生评价

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是医学院校教师的职责,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标准,评价指标未免有失偏颇,不利于学生发展。学院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3个维度,即道德发展维度、技能发展维度、特长发展维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4]。学生“三维素质”的培养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加强学生特长教育,关注学生发展教育,注重学生技能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精细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以评价体系体现人才培养导向,评价结果引导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4 加强自我评价

课堂育人需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使自评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实现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精神的动力。不同的课程依据内容,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动态检测育人目标的达成,并将自我评价纳入学生成绩评价中。以学生实验课程为例,其自评内容见表1。

表1 学生实验课程自评

3.5 加强“互联网+”育人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App学习平台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多途径、大数据、新前沿的视野冲击,借助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学院需要建立“云班课”“云课堂”等,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及时为学生分享思政教育视频资源、时事新闻事件、身边故事、新技术、传统文化、新知识等,要求学生打卡学习,并适时发送线上测试,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总之,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育人效果需要通过多途径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发展潜能、道德品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课堂育人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只有将育人目标融入专业课程,建立科学的课堂育人评价体系,才能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