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始成果核查工作的关键环节研究
2021-12-03陈家旺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
陈家旺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
由国务院启动的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已于2019 年末收官,其根本任务在于查明全国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满足国土资源管理与土地基础数据利用需求。萍乡市人民政府于2019 年第四季度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基于县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检查制度陆续完成合计100 个县级区划调查成果的核查工作,并根据国家反馈意见完成差错数据的整改,为核查成果质量提供保障。
一、成果核查的关键环节及内容
(一)内业核查环节
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内业核查软件、“吉奥之星”系列平台软件进行县级国土调查初始成果的核查工作,由各级核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为三调初始成果核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工作机制的实际运行环节,由省级核查单位主导开展现有调查数据成果的核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市级办公室负责协调县级监理单位及办公室,对调查作业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督促与检查;倘若存在调查进度过慢、调查成果质量严重不达标的情况,需由省级办公室约谈各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全面通报。在实际开展内业核查工作时,主要需明确以下两个关键环节的工作要点:
(1)乡镇抽查环节,该环节主要以待核查区县、乡镇的国土调查初始成果作为核查对象,明确现有调查成果中存在的错误问题,并督促调查作业单位进行及时整改。乡镇抽查要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以图斑作为检查重点,针对图斑属性、图形要素、空间关系的正确性进行重点核查,以村级调查区控制线两侧图斑为对象,分别完成地类图斑、权属界线、外边界等情况的核实检查;其二是以三调举证图斑信息表作为检查重点,明确举证信息、图斑编号及标识码间的对应关系,并查看举证照片有无质量或错误问题,避免影响到地类检查与认定结果;其三是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在国土调查数据库中建立的单独图层为基准,将其与国土调查中生成的地类图斑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二者在属性、位置等层面是否一一对应;其四是额外增设人工辅助检查环节,分别针对单独图层内容、道路和水系属性、城镇村范围标注是否正确、图斑地类权属性质以及有无异常地类等项目进行检查,为现有内业核查及质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提供保障[1]。
(2)全图斑核查环节,该环节主要汇总乡镇抽查结果,针对乡镇抽查差错率、全县检查错误率在3%以上的情况实施全图斑核查工作,其中对于一致性图斑,通常以县级图斑总量为基准抽选1%进行核查;对于其他类型图斑或乡镇抽查结果中错误率偏高的一致性图斑,则围绕图斑的地类、标注正确性、权属性质以及边界精度实行100%核查,督促调查作业单位加快整改进度、保证地类认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整合乡镇抽查、全图斑核查两个环节的工作成果与错误图斑数据进行差错率计算,为国土调查工作成果质量提供科学评价。通常在初始成果核查工作中,主要以明显错误图斑作为评价标准,根据差错率指标进行国土调查数据质量评价,便于后续为调查作业单位提供针对性整改意见,辅助提升整改效率。设明显错误图斑数量为Nbr,核查图斑总量为Nb,则差错率Hr 的计算公式为:
(二)内业复核环节
该环节排除内业核查环节提出的明显错误图斑,面向一致性图斑、因调查作业主体属性或范围变化出现的图斑分别以10%和100%的比例进行复核,倘若发现一致性图斑的检查错误率超过3%后,则需对一致性图斑进行100%复查,实现对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的综合评价[2]。
在实际开展全图斑复核工作时,需明确以下四项工作要点:其一是采用空间叠加方法对于县级初始数据库与内业核查阶段的全图斑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核查单位提供的整改报告进行内业复核工作重点的梳理和全面交底,为复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二是明确错误图斑的认定标准,严格遵守地类认定技术进行核对确认;其三是增设人工辅助核查环节,实现对初始数据库内容的核对;其四是运用国家级质量检查软件进行县级数据库建设成果以及图斑边界、地类差错率的筛查与验证,确认差错率为零后方可上交,并在质检平台上自动生成检查结果,为县级数据库整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内业复核环节的工作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将复核环节核查的其他图斑数量设为A1,依据1%的比例随机抽选的一致性图斑数量为A2,复核环节未通过核查的图斑数量为E1,未通过核查的一致性图斑数量为E2,则错误率计算公式表示为:
二、成果核查的具体应用实例
(一)调查区域概况
以萍乡市芦溪县为例,该县地处江西省西部,位于东经113°55’~114°16’,北纬27°25’~27°47’之间,全县辖区范围内包含6 镇、5 乡,总面积为961.28 平方公里。
(二)核查工作成果分析
根据芦溪县乡镇三次抽查、全图斑核查与全图斑两次复核结果可知(如表1 所示),通过围绕内业核查与复核三个阶段开展具体成果核查工作,使得乡镇抽查环节全县自动筛查率由最初5.83%降至0.06%,图斑边界差错率由最初3.58%降至0.21%,地类差错率由8.75%降至3.58%,且全图斑核查与复核两环节的边界差错率、地类差错率分别降至0.42%和10%以内,符合质量评价要求。
表1 成果核查过程中检查差错率比较
在此基础上,将三调地类图斑与二调数据库中的原始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如表2 所示),从中可明显看出两次调查结果在地类面积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实际国土调查工作中还需搭建不同地类衔接机制,将县级调查界限范围进行统一处理,采用数据叠加方法进行变更情况的具体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为三调初始成果核查及评价分析提供参考依据[3]。
表2 三调地类图斑与二调数据库差异结果比较
三、结论
总体来看,成果检查为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提供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严格基于乡镇抽查、全图斑核查与全图斑复核三个环节及其标准化流程开展三调成果核查工作,明确不同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质量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面向具体核查工作过程进行职责分工细化,落实不同核查阶段、关键作业环节的检查记录,并且充分利用县级数据库建设成果、遥感影像、林业数据、城镇开发边界等数据资料进行图斑属性、标注正确性的判定,为国土调查成果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