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羊新品系不同组合后代适应性试验
2021-12-03伊恒博刘宜勇姚闰晨范守民
伊恒博 刘宜勇 姚闰晨 范守民
(1,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835000;2,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 835000)
哈萨克羊也存在脂肪含量高、前胸狭窄、后躯发育不良的缺点,这也是新疆各地方羊共同有的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肉类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蛋白、低脂肪、风味好的绿色优质畜肉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考查该品种对特定生态地理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的适应性和性能表现,开展基础性研究,是家畜育种工作中的通行做法,是确保引种及开展杂交改良成功的有效保证。探索目前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下各代次配种组合后代适应性,为今后形成哈萨克羊肉用新品系培育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1 各代不同组合生产性能观测与比较试验
1.1 试验羊只的选择与试验方法
在昭苏马场、伊犁种马场等试验点开展特克塞尔×哈萨克羊、特克塞尔×特哈F1 代、哈萨克羊纯繁等配种组合人工授精工作,每个组合配种母羊数量为300 只,选取的母羊状况要求一致,饲养水平及饲养方式相同,每个配种组合使用公羊数不少于5 只。对上述杂交配种组合后代连续跟踪测定,分别记载:测定初生重、断奶重、6 月龄体重、12 月龄体重,分析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月增重。
1.2 结果
对不同杂交代次不同年龄段进行生长发育(体重)测定,数据分析表明,特哈各杂交代次体重均较哈萨克羊有明显提高。从昭苏马场测定的数据分析,F1代公羔平均初生重4.53kg、母羔平均初生重为4.15kg;F2代公羔平均初生重4.43kg、母羔平均初生重为4.18kg;F1代较哈萨克羊初生重公母羔分别提高10.0%、11.0%;F2代较哈萨克羊初生重公母羔分别提高7.5%、11.8%。6 月龄F1、F2代公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7.37kg、46.49kg,较哈萨克羊(37.29kg)同期提高27.0%、25.5%。9 月龄时,F1、F2均出现了体重下降,公羊较6 月龄体重减少2.4kg、2.75kg,杂交母羊也出现类似情况,而哈萨克羊两个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基本上未出现掉膘现象,这和当地自然环境相关,6 月龄后,昭苏逐渐进入冬季,放牧草场已不能满足杂交个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而当地品种哈萨克羊历经长期的风土驯化,已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体重未发生变化。
2 各代次不同组合常见病发病情况分析
为了解哈萨克羊肉用新品系不同杂交代次羊群常见病发病情况,课题项目组对昭苏马场哈萨克羊繁育中心开展了常见病发病情况调查。哈萨克羊肉用新品系发病率较高疾病主要分为普通病和传染性疾病,常见多发普通病主要有腹泻、肺炎、腐蹄病;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传染性膜肺炎、羔羊痢疾,现将发病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2.1 材料方法
2.1.1 材料
试验组为昭苏马场哈萨克羊繁育中心,0~6 月龄特克塞尔与哈萨克母羊杂交F1代羊240 只、F2代各236 只,对照组为相同生长发育阶段纯种哈萨克羊256 只。
2.1.2 方法
对相同放牧及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特哈杂交F1、F2和哈萨克羊开展常见病发病情况诊疗记录档案统计分析。
2.2 统计分析
腹泻发病率:F1代14.17%,F2代15.25%,哈萨克羊14.84%;肺炎发病率:F1代11.67%,F2代12.71%,哈萨克羊12.45%;腐蹄病发病率:F1代6.67%,F2代5.93%,哈萨克羊8.53%;口炎发病率:F1代3.33%,F2代3.39%,哈萨克羊发病率3.09%;传染性膜肺炎发病率:F1代27.12%,F2代30.43%,哈萨克羊7.14%;羔羊痢疾发病率:F1代4.35%,F2代4.95%,哈萨克羊3.32%。
2.3 结论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特哈杂交F1代、F2与哈萨克羊腹泻、肺炎、腐蹄病、口炎、羔羊痢疾发病率差异不均明显,表明特哈杂交后代抵御以上疾病的能力与哈萨克羊差异不明显;特哈杂交F1、F2代传染性膜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7.12%和30.43%,明显高于哈萨克羊的7.14%,特哈杂交后代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是引进品种对当地支原体毒株抵抗力相对于哈萨克羊较弱导致,在后期的疫病防控工作中,通过免疫接种羊支原体肺炎疫苗可显著降低特哈杂交后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
3 各代次不同组合寄生虫感染调查与分析
3.1 材料
主要仪器: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镜及显微图像采集分析处理系统(Nikon),电子天平(梅特勒),改良麦克马斯特计数板(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试剂:饱和盐水(食盐:新疆盐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
3.2 样本采集
于2019 年4 月(春季)、7 月(夏季)、9 月(秋季)、12月(冬季)4 个季节对哈萨克羊和特哈F1代成年母羊直肠采集粪便样本,带回实验室4℃保存,待检。分别在春季和秋季采样前进行驱虫,春季肌肉注射伊维菌素(0.04ml/kg)和氯氰碘柳胺钠(0.1~0.2ml/kg)秋季肌肉注射伊维菌素(0.04ml/kg)和口服阿苯达唑(0.1~0.15ml/kg)。
3.3 定性检测及感染种类鉴定
定性检测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感染的虫种,取3g 粪样置于研钵中,倒入适量饱和盐水,捣碎混匀粪样,用纱布过滤后,倒入青霉素小瓶至瓶口,盖上盖玻片,静置15min,将盖玻片放于载玻片上镜检。采用数码显微镜及显微图像采集分析处理系统观察形态结构、颜色,大小测量,并拍照保存,参照文献进行种类鉴定。
3.4 结果与分析
各季节不同种群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一年4 个季节哈萨克羊和F1代的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也呈现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的流行规律。4 个季节哈萨克绵羊消化道线虫总感染率为98.31%,平均感染强度为1192.38;F1代绵羊总感染率为95.60%,平均感染强度为1387.67。除了春季,其他季节哈萨克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高于F1代。4 个季节哈萨克羊与F1代绵羊消化道线虫平均感染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0.01),除了春季,其他各季节哈萨克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F1代。
4 总结
对不同杂交代次不同年龄段进行生长发育(体重)测定,尤其是6 月龄体重较哈萨克羊有较大幅度提高,至于初冬季节F1、F2掉膘问题,通过补料可以解决。各杂交代次后代及哈萨克羊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个体差异大,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普通病发病率各杂交代次后代及哈萨克羊差异不显著,表明特哈杂交后代在抵御以上所述疾病的能力与哈萨克羊差异不明显;但F1、F2代传染性膜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哈萨克羊,可能是引进品种对当地支原体毒株抵抗力相对于哈萨克羊较弱导致,在后期疫病防控工作中,通过免疫接种羊支原体肺炎疫苗可显著降低特哈杂交后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F1代在夏季、秋季、冬季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低于哈萨克绵羊,4 个季节哈萨克绵羊球虫感染强度都高于F1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