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降低药物耐药性的措施
2021-12-03郭方超王永娟郭腾飞
郭方超 王永娟 郭腾飞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25300)
耐药是指某种药物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后,造成病原微生物或机体对药物反应不敏感,动物发病后短时间内难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现象,最终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为了能帮助现场更科学、规范地用药,下面就规模化养殖场如何采取措施降低耐药性为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1 耐药性定义
耐药在兽医临床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养殖场中分布的病原对某种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如长期使用替米考星的猪场,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个别抗替米考星的变异菌株被定向选择,再经过不断分裂繁殖,子代菌体便具备了抗性。一旦这种耐药菌株扩散并感染大批猪群,会导致整体替米考星药效下降的情况发生。第二种是机体对某种药物不敏感,如母猪助产时,为了降低难产发生率,有时需要注射雌二醇来扩张宫颈口,并使产道变得松软、润滑,有经验的兽医都知道,首次使用雌二醇时效果较明显,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多,即使加大药物用量药效还是会下降,这种情况称作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属于机体耐药的一种。
2 耐药性的危害
病原或机体一旦产生耐药,其危害很大,主要包括危害食品安全、增加用药成本、产生交叉耐药等方面。
2.1 危害食品安全
产生耐药性后,养殖场一般会通过增加用药剂量的方式来获取理想的效果,而用药量增加后,代谢周期必然延长,从而使休药期发生改变,所谓休药期,即机体将药物代谢至低于食品安全规定的残留值以下时所对应的期限,当药物因耐药而使用剂量加大时,同样的休药期必然会造成动物屠宰后药残超标,市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入这些药残超标的食品,身体会被动受到伤害。
2.2 增加用药成本
药物耐药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找到准确的时间点,一般一线兽医都是感觉到药物使用效果下降时,习惯性地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无形中加大了药物使用量,导致用药成本增加,削减养殖利润。还有些养殖场即使增加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但疾病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于是采用多种药物同时配合使用的方法来治疗,每增加一种药物都会增加养殖成本。
2.3 产生交叉耐药
耐药性一旦产生会导致药物使用不敏感,也会对同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如感染的大肠杆菌病原体如果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则同属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等都会受到影响,因这些药物的抗菌机理基本一致,养殖场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才能降低耐药对生产的影响。有些对链霉素耐药的沙门氏菌扩散后,同属氨基糖甙类的庆大霉素、新霉素、安普霉素、大观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度也会降低,这也是交叉耐药发生后在临床常见现象。
3 降低耐药性的措施
养殖场要想降低耐药性,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科学用药,科学配伍多种药物,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提前对本场病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监测,同时,定期轮换本场使用的药物。
3.1 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科学用药
兽药都有严格的使用标准,无论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还是行业标准,只要是正规产品,其使用方法和剂量都会印在外包装上。有些药物有特殊使用方法的,也可根据兽医师的建议指导使用。如果为了单纯追求疗效,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疗程,必然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病原菌由于数量庞大,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异,其中有些变异是对抗药物的,这些菌株在没有外界条件选择时会呈现自然消亡状态,当滥用药物时,不具有抗药的病原菌大量死亡,这些抗药菌会被选择而保留,通过自我繁殖,数量急剧增多,感染动物用该类药物治疗时便不会呈现理想效果。如果这些抗药菌出现扩散还会引发地区性甚至全国性流行,给养殖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养殖场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科学用药[2]。
3.2 多种药物科学配伍使用
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可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同时还能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同药物功能不同,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症状,针对病因、诱因和死因等针对性用药,显著缩短疗程,阻止疾病的发展。拿鸡慢性呼吸道病来讲,支原体是该病发生的病因,但诱因是环境质量差,空气中氨气、硫化氢等含量超标,刺激呼吸道引发炎症而导致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死因是随着呼吸道炎症的加剧,机体代偿能力无法满足供氧需求,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升高,氧交换能力下降,组织缺氧,细胞出现有氧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病鸡死亡。联合用药即抗支原体药(如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及缓解呼吸困难的对症药物(如氯化铵等)等联合使用,加快疾病治疗速度。
3.3 体外药敏试验监测
近些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部分地区耐药菌株出现频率升高,不同地区耐药程度不同,同样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河南的毒株可能对氟苯尼考耐药,江西分离的毒株可能对阿莫西林耐药,而云南分离的毒株可能对多西环素耐药,这种地区耐药差异化情况在全国十分常见。为了避免大家盲目用药,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提前分离本场的菌株,通过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多种抗生素的评价与筛选。常规药敏试验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药敏片法,通过药物扩散后药敏圈大小来判定敏感度,另一种是试管法,通过将药物溶解倍比稀释,再接种目的菌,培养24~48h 后通过试管的浑浊度来确定目的菌的生长是否受到抑制,最小抑菌浓度值越小,表明药物对该菌越敏感,药敏试验能避免养殖过程中盲目用药。
3.4 轮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如果将不同的药物轮换使用则能显著降低耐药率。建议养殖场做3~5 年的长期规划,对呼吸道类感染一般使用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多西环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如果为保健用药,建议将这些药每年轮换使用,如果为治疗用药,通过药敏试验判断后选择使用。肠道类感染一般使用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喹噁啉钠、磺胺氯吡嗪钠、林可霉素、硫酸黏菌素、恩诺沙星等,也是采用轮换用药的方式控制感染。菌血症类的全身感染使用利高霉素、磺胺嘧啶钠、氨苄西林、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青链霉素等较多,建议在疾病出现早期使用,第一时间控制感染的扩散,同时定期轮换药物。
4 小结
耐药性在养殖过程中一直都存在,无论是畜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养殖模式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只要对动物用药都会出现耐药,只是采取措施正规用药的养殖场耐药性产生慢,对生产影响不大,而滥用药物的养殖场耐药性产生快,有的养殖场甚至还会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模式起步晚,虽然以养殖集团、龙头和养殖合作社为领头的大型养殖场在用药方面都有专门的兽医师进行把控,但还有很多小型养殖场由于技术实力薄弱,临床上还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这点一定要引起关注,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和培训等方式来降低耐药性对社会的危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