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

2021-12-0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方学校田秀业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钟表跳绳绳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方学校 田秀业

一、冲破僵局,满足需求

大部分教师都陷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僵局,重视对解题策略和思路的讲解,而这些内容都是教师自己的解题策略,无法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拥有很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这种精神需求,会导致学生的求知渴望和认知乐趣被消耗殆尽,这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只要学生最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思路是否与教师给出的思路吻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

例如,与“加与减”相关的应用题:村里有一条路正在铺沥青,每天铺10 米,现在已经铺了3 天,还剩210 米没有铺,请问这条马路一共有多少米?有学生用加法10+10+10 计算出前三天一共铺了30米,然后再加上没有铺的210 米,最后算出结果为240 米;有学生列出算式:10×3+210=240 米。我相信很多教师都是用后面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因为这样更加简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第一位学生计算过程的正确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建议,如:“大家都很棒,都把这道题解出来了,有些同学在计算前三天所铺米数的时候是用加法,有的是用乘法,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共铺了10 天、20 天,再用加法计算的话,计算量会不会太大了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选择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

二、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一个生动的情境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内容的时候都会采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但是却很少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教学上,促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快速地寻找到解题方法,促使解题效率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教学策略同样也适用于解决问题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在进行这节知识教学之前,笔者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钟表,并将钟表的形状画在本子上,在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图说一说当时的时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应的应用题:爷爷每天早上7:00 都会去老年活动中心运动半个小时,但是今天起来晚了,所以出门时间晚了20 分钟,请问爷爷今天是什么时间去老年活动中心的呢?通过前面情境的创设,学生对钟表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时间转化为具体的钟表图形,从而快速地找到最终的答案,实现高效解答问题。

三、抓住关键,培养能力

解决问题一共分为理清题意、设定解题方法、实际验算、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所以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关键,其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的解题结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提取信息、抓住关键条件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条件。

例如:体育老师买了30 米的绳子,到家后发现有10 米不能用,所以只能用剩下的绳子来做跳绳,如果每根绳2 米,那一共可以做多少根跳绳呢?在引导学生实际解题时,教师可以从题目出发,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道考查减法和除法运算知识的应用题题型,所以要先知道还有多少米可以用来做跳绳,然后弄明白“每根绳子2 米长”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要把剩下的绳子平均分成2 米一份,可以运用除法。(1)求剩下绳子的长度:30-10=20 米;(2)再求出能做多少根跳绳:20÷2=10 根。通过题意和条件的提取,弄清楚这道题最终考查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解答。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自然能够弄清楚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钟表跳绳绳子
绳子够长吗
绳子穿冰
学跳绳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跳绳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学跳绳
跳绳
取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