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恐”没那么可怕,年轻人需要一点“社交距离”

2021-12-03帅晓婧

人人健康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恐社交活动恐惧症

■帅晓婧

最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在介绍自己或者解释事情时,会给自己贴上一个“社恐”的标签,“社恐”似乎正在成为当下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社恐”呢?

何为“社恐”

所谓“社恐”,原本指心理学中的“社交恐惧症”。在这一症状下,个人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的人以及社交情境,产生明显的焦虑、惊惧和自主神经症状。

比如,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当众演讲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事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

相对于心理学的定义,许多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的年轻人,往往是表明自己不擅长与人交往,或踏足需要展示自己的社交场合会害怕尴尬,更习惯于私密圈子或独处,在社交时会感受到压力并且表现得比较紧张……进一步来说,一些“社恐星人”会主动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无论是眼神接触还是语言接触,甚至是彻底避免与他人碰面。

作为标签的“社恐”确实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

“社恐”流行

相关调查显示,自2016 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检索率便持续攀升,以“社恐”为关键词在豆瓣App 检索,相关小组有十余个,排名前三的小组“人际交往障碍”“社恐抱团取暖”“我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组员累计超过17 万人。

在微博上,与“社恐”相关的话题已达数百个,如“社恐人群的噩梦”“社恐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等,其中不少话题的讨论热度过亿。当“社恐”人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网络,迅速就能找到一群“病友”。

年轻人为什么抗拒社交

首先要看到,在社会快速变迁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是社交方式变革的亲历者,他们的人际交往注定呈现出新的特点。

由易观智库和腾讯QQ 发布的《中国90 后青年调查报告》显示,90 后青年群体已习惯了“自我轴心”式的成长,“孤独”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状态——“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童年的回忆里就充满孤独的色彩;他们在高楼大厦中成长,忙碌的父母顾不上他们;钢筋水泥阻隔了孩子们的社交机会,他们逐渐习惯了自己玩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多数年轻人在以“小家庭”为主的社会单元中长大,缺少传统社会交往中诸如亲戚、邻里关系的体验。例如不少90 后表示由于亲戚隔阂巨大,不会经常走动:“我们早早为了读书、为了打工背井离乡,与家人尚且有些距离,更别提亲戚交往了。”

与成长过程中单薄的人际交往体验相伴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本身的复杂化。

场景在泛化,无时不社交。“人可以休息,但互联网是二十四小时运转的。手机里永远有无数个小红点等着打开:群打卡、班级通知、好友寒暄、同学邀约、社团活动……必须一个个认真处理。”在大四学生小刘眼中,社交始终与压力相伴。

“我们的社交活动太多了,其效率和目的性达到了让人反胃的程度,就连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也要‘邀请好友来帮我提速’。”网友在调查中反馈道。在这样的矛盾下,一些年轻人自称“社恐”青年也就有迹可循了。“社恐”这个标签,更像是他们手中的盾。在真实而焦灼的社交困境下,只好拿起这张盾牌,应对无孔不入的社交压力。

“说社交降级可能有点夸张,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自我适应。”学生小凯说,很多“社恐”青年推崇的新式“社交礼仪”,如用微信讲的小事情就别打电话,能打字说就别发语音等,核心是保持恰当的社交距离,给彼此一点自由轻松的空间。

“社恐”需要治吗?关键靠自愈

剖析导致“社恐”心理的成因,或不乏对单调生活经历和简单生活阅历的习惯成自然。比如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缺乏对亲戚、邻里关系等传统社会交往的体验,但归根结底却是与对线下社交的自信缺失、胆量缺乏和实践缺位不无关联。

80%的“社恐”人不必进行治疗。这部分患者虽然有社交恐惧的相关症状,但可以通过做不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减少社交活动频率等保持正常生活。

那么社交恐惧症状达到何种程度就应该求助专业人士呢?专家给出一个判断标准:社交恐惧症状持续6 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患者在就医前也可以先做一些医院或心理机构发布的相关自测量表,判断自己社交恐惧症状的严重程度。

轻度的“社恐”是可以自愈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矫正“社恐”心理,还是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首先,要消除“恐惧症”。社交不是不敢染指的洪水猛兽,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唯有直面现实和积极参与,才能在社交实践中学会社交。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掘自身优势,铭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

其次,要保持平常心。社交是平等交往、诚意交流和坦白做事,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多些乐善好施,在帮助他人时忘却自己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一定要说出来。

猜你喜欢

社恐社交活动恐惧症
社交新气象
我,社恐……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
牛津大学《Cherwell》
我有开学恐惧症
仕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