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村上春树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比较
2021-12-03唐令
唐 令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合肥 230011)
莫言与村上春树作为中日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为中日文坛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村上春树一直以来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掀起了莫言与村上春树对比研究的热潮。目前对于两者的比较研究虽然处在初级研究阶段,但是涉及比较的层面较为宽泛,包括暴力审美、文体特征以及题材内容等方面。纵观莫言与村上春树两者的创作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寻羊冒险记》以及《奇鸟行状录》等,主要是利用魔幻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人们生存困境与精神荒原[2]。莫言的《生死疲劳》《丰乳肥臀》以及《蛙》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浓烈。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创作作品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联系在一起[3]。对此,可以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来对两者进行研究,探寻其作品创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成因,以及作品魔幻现实主义呈现方式的异同点,以此深入了解两者的创作特征以及文学特质。
一、魔幻现实主义形成发展及特征
(一)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与发展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用于表现欧洲后期表现主义绘画的,随后阿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将这一词应用到了文学作品中,指出魔幻现实主义是因其藏在事物表面下给人以神秘之感。随后在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学流派。安赫尔·弗洛雷(1954年)指出,魔幻现实主义是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伴随着魔幻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大地上生根发芽,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众多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佩德罗·帕拉莫》(胡安·鲁尔福,1955年)标志着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已经成熟,《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1967年)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了“顶峰”,在世界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4]。20世纪的7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进入日本,涌现了一批利用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创作的文学家,包括中上建次、池泽夏树等,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卡》等都被归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进入到中国相对较晚,于20世纪的80年代进入,同样也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在拉美魔幻实主义的影响下,莫言、贾平凹以及王安忆等人纷纷利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进行创作,不断推进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总的来看,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世界文坛上遍地开花,实现了本土化创新发展。
(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利用夸张、荒诞等艺术手法将现实、虚幻、想象、梦幻交织在一起,来反映拉美地区现实的生活以及政治环境等,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对政治的诉求。简而言之,就是利用魔幻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其利用想象以及极度夸张、荒诞的艺术张力来对现实进行特殊化,来反映历史与现实。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魔幻性。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特征。魔幻性将现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无法明确两者的界线。通常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的世界里无法分清虚构与现实,处于亦真亦幻的状态。常常将现实变为梦幻,或者将现实变为神话来体现魔幻性。
二是将现实变为极度夸张与荒诞[5]。夸张与荒诞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例如,莫言小说《檀香刑》中,描绘赵小甲对“岳父”实施“檀香刑”时展开的一连串“有趣”的想象,而没有丝毫表现出怜悯之心,这样荒诞的描写揭示了现实中人性的丑恶。
二、莫言与村上春树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
(一)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形成
1.拉美魔幻主义的影响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形成无疑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且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莫言认识到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6]。受到外来拉美文学的影响,莫言所创作的《球状闪电》《爆炸》《透明的红萝卜》《枯河》以及《金发婴儿》等,都可以看到显著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从莫言所创作的作品可以看出,在1985年前后的作品模仿与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痕迹较为明显。在莫言后期的创作中,逐渐摆脱拉美魔幻主义的束缚,与民间题材相结合,探寻了一条属于中国式的魔幻现实主义道路。但是不可否认,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于莫言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前期创作的借鉴与模仿为后期莫言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从“无意识的模仿”走上了“有意识的远离”[7]。
2.东方民间文化的熏陶
莫言的创作作品除了具有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还充满了神秘的东方气息。例如,在《檀香刑》中的“凤头”“猪肚”“豹尾”结构方式与古时候的说书形式类似,同时还在文中夹杂着山东高密地方戏“猫腔”说唱形式[8]。从莫言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其作品中东方神秘性与民间故事、民间文化是分不开的。莫言对我国古代的异志怪小说有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聊斋志异》。可能是莫言与蒲松龄地域上的相近性,使得其从小受到《聊斋志异》的熏陶,对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详。长期浸润在东方民间文化的环境之下,这为莫言在文学创作中将现实变为神话、将现实变为梦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创作手法,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魔幻。
3.饥饿的童年经历
除此之外,莫言童年的经历也为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莫言曾在2000年的斯坦福大学演讲等诸多演讲上指出其饥饿经历是他文学创作的财富。莫言童年时期,正值20世纪60年代,饥饿是普遍的共同感受。在长期饥饿的环境下人性异化,莫言与他的小伙伴们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包括树叶、蚂蚱,甚至煤。在物质缺乏的年代,无法果腹也只能寻求精神上的“饱”。例如,《铁孩》中铁孩因饥饿只能吃铁填饱肚子,《丰乳肥臀》中老大至老三姐妹的婚姻几乎全部与食物是相关联的[9]。由此可以看到,莫言的作品中几乎离不开“食物”,通过饥饿来实现魔幻化的塑造。这些因食物而进行的饥饿人物塑造与情节的强化,折射出了莫言童年时候的饥饿的悲惨经历。
(二)村上春树的魔幻现实主义形成
1.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村上春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但其文学作品中具有浓烈的美国风格。丸谷才一曾对村上春树作出如此评价,称村上春树是一位受到现代美国小说影响很深的作家。村上春树青春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是与美国侨民在一起生活的,并且从小接触的是外国文学作品,因这样的经历对美国流行文化持有认同感,思想上也具有了西方化的特点。村上春树崇拜库特·冯尼哥特、雷蒙德·钱德勒等美国作家,并且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村上春树在美国当代文学的世界里徜徉,对其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村上的第一本作品《且听风吟》中库特·冯尼哥特的痕迹就很明显[10]。《寻羊冒险记》以及《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都是追寻一个神秘的对象,这与美国的追寻文学的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用神秘的追寻对象构建了一个魔幻世界,使得魔幻与现实交错,这也是村上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2.都市环境下的孤独感
村上春树作品关注年轻人们的生活,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就是都市环境下人们的孤独感。几乎每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孤独的特征。村上春树作品中孤独感的塑造与其孤独的成长经历以及日本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村上春树学生时期参与到“全共斗”运动中,但是被无情地镇压,他的梦想与政治抱负就这样被扼杀,只能投入到学业中,形成了三点一线的生活习惯,这种孤独的成长体验也反映到了其作品中。并且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复苏,在工业化的进程之下,人们都匆忙地工作生活,使得孤独感更为强烈。
三、莫言与村上春树魔幻现实主义的呈现方式比较
莫言与村上春树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呈现方式具有相同之处,却也有着各自的风格特征,这正是他们成为当代文学最杰出作家的重要原因。
(一)相同之处
1.对经典文本的戏仿
莫言与村上春树在作品的创造上都喜欢对经典文本来进行再创造。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就是对《俄狄浦斯王》这一神话故事的戏仿,在情节与人物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说《海边的卡夫卡》是对《俄狄浦斯王》这一故事的重构。此外,《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则是对日本传统怪诞小说《雨月物语》的戏仿。而莫言的许多作品,包括《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分别为《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与《圣经》戏仿创作的方式。但是他们所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表达的主题却与戏仿的文本截然不同。
2.对历史追寻与探讨
重写历史进行探讨与发问也是两者创作的共同之处,这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创作诉求。在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与《奇鸟行状录》这两部作品中,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其战争观与历史观。在《奇鸟行状录》中重写诺门坎战役,揭露了战争年代的暴力与反战情绪。莫言的也偏好对历史的追寻与探讨,如《红高粱家族》巧妙地利用“我”这个视角来对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经历进行讲述,反映了历史。
(二)不同之处
1.村上的音乐叙事结构
村上春树和莫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其小说作品中充满了音乐性,《挪威的森林》《天黑以后》等名称都取自于音乐作品,这为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此外在叙事结构上,喜爱用音乐的结构来安排,村上春树创作的小说的经常采用多线条进行,如《海边的卡夫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利用现实与非现实的双线进行推进,呈现出类似音乐情感表达的爆发力,同时在写作中呈现出强烈的即兴性,这与爵士音乐的即兴特点类似。在村上春树的《1Q84》小说的前两部中则是完全沿用了《平均律钢琴曲》的结构形式。村上的作品通过与音乐互文形成独特的超链接结构,这也是村上春树作品中独特的魅力之所在。
2.莫言的中国魔幻主义
与村上春树最大的不同是,莫言的小说的充满了中国魔幻主义色彩,其将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民间文化等相结合,并利用“复调性”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的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相对而言,村上春树的作品的日本民族特色缺乏。莫言的小说,无论是《红高梁家族》的高粱酒、《生死疲劳》中的六道轮回以及《檀香刑》中的“猫腔”等,都充分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与书写,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民间特色与所处的现实社会进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民族性”实现了“世界性”的开创。
四、结语
莫言与村上春树作为当代文学的杰出人物,在小说的书写上都具有浓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两者均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并且与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两者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呈现上虽具有相同之处,但是特色性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