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雕艺术在数字雕刻技术中的应用拓展研究

2021-12-03陈利斌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徽派古村落雕刻

陈利斌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铜陵 244000)

关于徽雕艺术保护与传承、徽雕艺术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而专门针对徽雕艺术在数字雕刻中的拓展运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这反映出了当前本地人对于徽雕艺术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得力等问题。本文将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专门针对徽雕艺术,探索数字化保护的有效策略,以期丰富当前此方面的研究,既为进行徽雕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也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数字化转化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数字化、徽雕艺术发展等方面已有相关的研究[2],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是当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徽雕艺术在数字雕刻中的拓展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将集中探讨这一问题,以期通过数字雕刻技术来促进徽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徽雕艺术与数字雕刻技术

(一)徽雕艺术

徽州三雕是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木、砖、石“三雕”艺术可谓中华民族地域图形设计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3]。我国古代实行封建等级住宅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这使得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的布局和装饰上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在封建贵族华丽的府邸之外另辟蹊径,走小而精的路子,使得秀丽精巧、玲珑剔透、淡雅清新的三雕艺术应运而生,加上徽州明清时“邑中多巧艺”,更为之蓬勃、辉煌发展提供了条件[4]。三雕艺术应用十分广泛,涉及明清建筑的装饰部件和家具用具等各个方面,融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于一炉,互为连缀,相得益彰。三雕艺术表现形式以刀代笔,贵于一个“雕”字。徽州艺人不但具有浓厚的传统技艺功底,而且具有一定的模式化造型。造型表现手法主要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徽州三雕作品数以万计,题材丰富多样,技艺高超绝妙。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既有利于了解徽州明清时的社会状况,探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风貌,也有利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承中华文明,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另外,徽派玉雕发源于古代徽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论是其雕刻技艺还是雕刻主题都充斥着徽州传统文化的身影。对于徽派玉雕艺术来说,其作品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纤细精致和端庄大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融为一体。在徽派玉雕作品中有着南方文化所特有的细致温柔,在雕刻技艺上对于细节十分关注和在意。例如,在《花开富贵》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花朵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尽善尽美,不仅对于花瓣展开的纹路刻画得清晰,而且没有忽略花心花蕊等极其细微处的刻画[5],所以在其主题并不算出彩的情况下,仍然凭借着高超的雕刻技艺获得了认可。同时,徽派玉雕在主题和作品的整体风格上也能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徽派玉雕作品实际上是玉雕艺人在玉料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所见所想,所以一般来说,以现实主义为主,对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表现也大多是从细节上体现。所以,徽派玉雕远没有徽派的雕板画、文房四宝、木雕、石雕等名声大。但是,随着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的玉雕师的作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徽派玉雕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对于徽州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徽州雕刻代表的砖雕、石雕、木雕,曾经是明清两代的辉煌。当时的徽雕艺人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三雕”,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艺术瑰宝,更是当代徽雕艺人们所必须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如曹篁生先生所说:“徽州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从其社会功能和创作活动着眼,重视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渗透,通过对人们进行艺术的熏陶和意识的改造,进而再作用到改造社会现实的活动中去。”[6]徽雕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感化、审美愉悦和美化生活等作用,可以让人们在进行审美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数字雕刻技术

数字雕刻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在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三维空间中进行作品创作,是一种数字化创作的新形式。数字雕刻技术主要应用于制作超写实三维模型,通过ZBrush、Mudbox等数字雕刻软件进行制作,艺术爱好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高质量、高精度的数字雕刻作品。相较于传统的雕刻过程,它颠覆了相对陈旧、烦琐的雕刻模式,将雕刻家从手工雕塑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全新的技术手段,为艺术创新和艺术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徽雕艺术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技艺面临失传的威胁

徽雕技艺面临的首要难题与威胁就是技艺失传的问题。老一辈的手艺人逐渐年老体衰,然后却没有合适的技艺传承者出现,这将导致技艺的失传,如此一来,正统的徽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便变得岌岌可危。而这一威胁也让徽雕技艺得不到相应的传承与延续,使其极有可能断送在时代的洪流中。

(二)资金投入不足

古村落保护工作任务重、内容繁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为支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保护部门为节约开支,仅依靠政府补助来开展保护工作,所以对于古村落内建筑的保护仅停留在简单的修缮工作方面,这虽能在短期内保证建筑不会消亡,却不具有长效作用,保护能力有限。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更是没有制定扶持策略,而是任其消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古村落保护工作自然难以推进,保护效果也无法保证。

(三)保护意识不足,保护策略较为落后

各地相关部门还未能认识到古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制定了古村落保护机制,也未根据古村落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保护策略较为落后,保护工作也较为滞后。例如,针对民居保护工作而言,相关人员未明确该项工作与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片面且强硬的保护态度对居民的生活便利造成了影响,或未制定明确的保护计划,放任居民进行建筑整修或改造,导致传统建筑消亡[7],使得村民的古居住建筑遭受损坏,造成了文化遗产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家层面的一大损失。

(四)“空心化”趋向难以遏制

现有古村落大都位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为谋求生计,年轻人大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古村落中大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在这样的情况下,古村落传统设施无人打理,渐渐破败、消亡,且古村落中的手工艺技术也无人传承。精神文化、手工艺文化、民俗文化后继无人,导致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这样一来,徽雕艺术将逐渐陷入凋敝,再也无法重新挖掘自身的艺术价值,更不用提跟上时代的发展,以及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了。

三、徽雕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有效策略

(一)徽雕艺术影视宣传片的数据库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逐渐加快,对于传统村落的打击越来越大,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在时代浪潮下渐渐消亡,不同程度上出现损毁,加之老一辈的手艺人难以找到合适的技艺的传承者,所以正统的徽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便变得岌岌可危。对于古村落建筑群而言,其“三雕”技艺传承就有着失传与凋敝的威胁[8]。

在这样的威胁下,以另一种方式传承徽雕艺术成为我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点工作。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库,将民间技艺传承人的采访资料与视频做成纪录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技艺保存下来,通过这种影像留存的方式,使徽雕形象与风貌可以完整地保留在每一个观者心中。数字化手段可以较好地保存古村古建筑全貌,让这些“三雕”作品、民间技艺、民俗文化等各项数据得到永远的留存,使这些文物可以换一种方式得以永远封存。

(二)“三雕”技艺实景还原VR漫游平台设计

徽雕中极具个人风格的建筑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明清时期的大型建筑,这些建筑风貌十分恢宏,保存了最为完整的“三雕”技艺的细节与艺术内涵,而且在风水方面上十分讲究,整体的风水环境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因此,利用360度全景交互手段将明清建筑群以1∶1比例进行还原,对于整个建筑群落的保护而言最为完整和可靠。目前,被列入国家古村落的村庄总共有42个[9],而每个古村庄里面,民居古建筑都特别多,因此,如果将这些古村落的居民建筑进行一个360度全景交互还原,对于古村落建筑的保护而言意义深远。以360度全景交互的方式将古村落进行数据留存,不仅可以保护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呈现形式,是另一种艺术的创作与留存。

(三)徽雕艺术新媒体传播途径探索

将上述影视片及漫游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是古村落建筑用“三雕”技艺承传的最后一步,而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都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传播。另外,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加强高校校地合作,进而支持地方文化的数字技术发展,促进专业提升以及地区文化传播[10]。

(四)提高工作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保护机制

地方应重点加强徽雕艺术保护工作的宣传,不断向大众灌输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所在,通过这种宣传的方式提升大众的参与热情,鼓励大众一起投身于徽雕艺术的保护工作中来[11]。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分析徽雕艺术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保护目标,制定科学且符合实际的保护机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使之后的保护工作有据可依,保证保护工作能有计划地开展。首先,政府要设立保护部门,选拔具有专业保护知识、保护经验的人才,组建工作小组;其次,明确有保护价值的实物文化、精神文化等,分析其破坏情况,针对性制定保护措施,将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发掘徽雕艺术重要的文化价值,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另外,还需针对保护效果检测制定相应措施,针对保护效果不好的地方及时调整保护计划,或改变保护方式,进而提升保护质量。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传统的技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徽雕艺术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如今,徽雕虽然还不及徽派的木雕、砖雕、文房四宝等被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一大批经典作品受到全国人民喜爱的同时,也将徽雕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徽雕在创作时有着其独特的技巧,并结合现代文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大众所喜爱并且堪称经典的徽雕作品。针对当前徽雕艺术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数字雕刻技术,一方面将已有的徽雕艺术进行数字化雕刻,促进其传承、存储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运用虚拟的技术,设计一些创新的徽雕艺术,并运用于实践之中,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徽雕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将古村落建筑群及“三雕”技艺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可以扩大古村落文化艺术的影响,增加安徽省文化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对皖民俗文化传播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在人们体验数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创新性也为安徽省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的形式创新。

猜你喜欢

徽派古村落雕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On art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雕刻树叶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雕刻时光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