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生态文化景观设计的绿色发展策略

2021-12-03李燕华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景观特色

李燕华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州 350202)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独特的景观和地区文化风貌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农村的改造和建设中,农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冲突有所增加。绿色发展政策的理念指导下,合理地进行农村土地利用以及景观格局规划,维护农村整体的生态平衡及传统文化特色,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社会秩序成为新农村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到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协调统一,是现阶段新农村生态与文化景观建设中重点研究考虑的方向。

一、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许多农村的面貌以及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村的基础建设设施相对落后,村民对生态的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农村生态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有一些地方政盲目学习城市或者其他地区的建设手段,使村落原有的生态与建筑风貌受到了损害,导致当地乡村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一)景观设计形式的城市化

各地乡镇政府为了能够推进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村的面貌,这些年来一直提出农村城市化的问题,但如何进行城市化改造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误解。由于当地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政府部门对于农村景观城市化的片面理解,所以认为将城市景观原样地照搬到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建设。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调查发现,人们更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因为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比城市环境更好。因此,农村的城市化建设的概念逐渐被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等概念所替代,设计师也不再是简单粗暴将城市搬到农村,而是要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适合当地的景观设计。

(二)建筑材料应用缺少地域特色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建设是没有进行系统科学规划设计的,许多农村建筑都是当地村民自己设计并施工的,由于他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故盲目地对老村落的建筑和周边道路、水系景观进行了城市化改造。因此,各地农村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众多设计元素和建筑材料堆砌,使各地的乡土特色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除了对建筑及景观设计的片面理解外,更忽视了对地区特色的保护,盲目跟风。部分地区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盲目学习其他地区做法,开发土地,破坏原有农田用以建设所谓的旅游项目或者公园绿地以吸引游客。事实上,盲目的开发正是毁坏农村生态和文化的开始,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噩梦。要发展农村的经济,不能简单粗暴地照抄其他地方的方法,而要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保护当地农村耕地、自然环境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四)缺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意识

农村的景观环境是当地从事各类农业生产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符合当地人生产生活需求的环境。然而现阶段,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方的规划不切合实际,失去了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便利性,缺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规划,使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等都成了问题。这种自以为是,不考虑农村特色的景观设计,是很不人性化的,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1]。

二、绿色发展理念下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原则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绿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为了保证农村社会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可以不断发展,在生态文化以及经济产业等多方面得到有效提高,各地区乡镇政府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所具有的特点,做好农村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让农村绿色发展、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要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根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最简单的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将农村的公共空间生态规划作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抵制大拆大建,统筹利用和保护区域内的所有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突出地区特色原则

尊重历史,精心保护村落的肌理和建筑形态,突出地区个性,尊重当地居民们生产生活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不盲目攀比,避免奢华建设,不追求乡村风貌城市化。通过各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展示出独特的地域风采,这是当地老百姓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现阶段新农村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地域特色,尊重和保护地区文化,只有不断地传承才可以更好地发展。

(三)尊重生活习惯原则

所有设计都应以人为本,都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否则就毫无用处。因此,新农村的建设也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必须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从农民的行为特征出发,为当地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只有维护好农民的生产生活,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四)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发展绿色生产,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旅游景观项目,以此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7]。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

(一)新农村生态景观格局统筹规划

最大程度保存村庄的自然生态格局,展示农家风情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原则。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村环境和耕地、草地、林地及水域环境,应制定合理的村庄规划,从规划的角度对农村生态景观进行整体的建设,这是保证农村生态景观积极发展的前提以及基础[2]。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生态景观在实际建设与规划中,并没有充分地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这就导致其整体的建设效果差强人意。需要保证的是,根据农村地区的人口实际分布、农村地区整体的规划以及相关的林业数据、农业数据进行充分的调研,才可以制定出既科学合理,又能保证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美观的设计方案。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社会发展等不同的客观事实,详细地论证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效果,制定相关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农村生态活动的各项数据目标。科学合理地划分在整体生态景观建设中有关于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两种不同大功能所需要占据的区域,对于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考虑到该地区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合该地区发展的生态资源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与配置。以科学生态的建设发展作为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景观,在实际建设时达到可持续发展。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进行分析,要保证的是每一个农民都可以通过农村生态景观的建设,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一内容的获取可以使农民的经济条件不断上涨,既减少了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又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二)新农村地域文化特色景观整治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要实现新农村的振兴,在景观整治方面对于区域的特色文化提炼是重点。新农村的景观整治应严格、科学地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延续与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地域特色文化这一灵魂根本,顺应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传承地区历史文化,增加文化景观产品,促进文化供给,以此来不断推动和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文化产业。

我国很多农村文化景观在一开始发展较好,但是后期逐渐没落,当前建设农村景观必须改变这些问题。我国有很多农民都是当地区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者,也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在建设农村生态景观中,可以将这些具有传统工艺手艺的农民,引入到景观整治的人文环节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地区所拥有的独特景观、独特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传承内容,这也是对该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多,但是却很少有人们能够关注到。农村文化景观的建设旨在保护该地区的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当地所具有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由于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在开展农村生态景观设计时,可以将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作为整体设计的重点,同时保留原有的重要文物、路线、文化内容,以便让人们感受到原有的乡土、民俗、风情是怎样的。利用科学的整治来再现当地的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对历史进行传承,这一种方式也可以达到当地土地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文化理念的传承对于农村文化景观建设而言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对于自身发展而言的重要意义,就会导致中国的文化出现断裂[3],这也是传统农村文化景观在实际建设中所暴露的最大问题之一。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以往存在的消极问题,使农村文化景观建设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让我国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三)新农村特色经济产业生态景观建设

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突出当地所具有的独特特色,根据当地的实际农业特色、生态特色以及环境特色,发现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区别,利用景观的特质以及文化历史背景,既突出原生态的景观模式,又与当地所具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以结合,从而使生态景观建设满足当地的经济产业需求。

为实现新农村的经济振兴,需要从乡村的地域发展概念出发,注重乡村发展中各要素的整合共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更要关注经济、民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振兴,关注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田园生态链的打造与重建,关注城乡互动。因而,应从乡村平台、品牌、产业、旅游、生态等方面着手,实现生态景观建设在新农村特色经济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要求的是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环保,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提出的新思路[4]。随着美丽乡村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上能否蒸蒸日上。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必须利用的就是农村的自然生态,做到科学合理地对农村进行规划设计,这既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不断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让我国农村地区乡土生态文化、自然文化得以传承,符合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景观特色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景观别墅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