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分析*

2021-12-03严丽莉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淳意趣徐渭

严丽莉

在花鸟画发展过程中,明清写意花鸟画的贡献巨大,花鸟画在明清时期最为活跃,通过形神意的完美结合,令写意花鸟画富有含蓄意趣之美,充分展现时代精神,绽放出独特光彩,产生独特感染力,获得人民群众的青睐。

一、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

通过欣赏写意花鸟画可以发现,其作品意趣丰富,能够吸引观赏者注意力,并获得美的感受。随着花鸟画的逐步发展,到明清时期展现出充分的意趣之美,以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为典型代表。纵观名家画作可以发现,其侧重于主观审美理想与意趣的展现,对性灵加以抒发[1]。透过画家的创作可以发现,其花鸟画有着丰富意趣,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与完善的整个过程中都融入了意趣,因而以意趣美为标准可对写意花鸟画作品进行评鉴。

(一)布局巧妙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以“画之总要”来对构图进行概括,明代李日华认为,意象的布置是画法之首,这就充分展现出绘画中构图的重要地位。写意花鸟画中的构图存在一定难度,对于这一领域的画家来说难以把握,写意花鸟画的精髓就在于巧妙的布局,能够以生动且自然的方式来展现画作意趣,比如清代笪重光的《画筌》中,强调虚实相生,营造出独特妙境。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中的代表,通过空间的合理化利用来进行创作,以截景、断景等方式来进行布置,基于主观表现来安排画面,整个构图中物象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大多有着奇妙且独特的构图,画作有着精深的立意,将孤零鸟或鼓腹鱼置于大幅宣纸上,形式美鲜明,营造出视觉美,借助于物来表达情感,言明志向,构图简约,写意花鸟画的意趣美也得以呈现出来。吴昌硕是清末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其画法特征在于,通过墨点进行贯气收气,以就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特征来看,常见大块空白,以淡墨点来对背景进行处理,通过虚淡的墨点来描绘天空或大地,兼具笔触美感与空间美感。墨点传递神韵,增强画面的生机,以雄厚气势和独特布局来进行渲染,奔放且不超出法度,虚实结合,突出鲜明主体,题款别具一格,统一处置布局,营造浓厚意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

(二)笔法自然

唐代张彦远认为,意趣存在于笔前,随着创作的进行,意趣也得以渗透其中。写意花鸟画侧重于笔墨技法,以墨色、线条等来对花鸟形象加以塑造,这就必须要保证笔墨具有较高的质量。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骨气形似但实际差别在于立意,这一切都与用笔存在密切关系。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画家对于笔墨的运用强调简练、概括且酣畅,恣意发挥的方式下所形成的墨色更具吸引力。恰当的运用笔墨,能够增添画作的光彩,令观赏者体会到笔墨的意趣美。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创作中,侧重于神韵,而不追求形似,也就是说,要在画作中展现出性灵,令花鸟画作品与意趣相合,这就能够赋予写意花鸟画以独特意韵,这一时期下的花草鱼虫大多自然且生动。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家以花鸟树石等为入手点进行描绘,通过笔墨线条描摹自然生命,透过微茫意趣来展现无限深意与无边深情。徐渭是明代的著名画家之一,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大多采用泼墨形式,以淋漓的水墨来进行写意,层次分明,笔法劲健,言简意赅,追求神似,笔墨的意趣美得以体现出来。清代石涛在绘画中强调笔墨的运用需符合时代,强调自然恣意用笔,得以营造婉约意蕴。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因纵恣多样的笔法、酣畅淋漓的破笔泼墨以及爽利而不是含蓄的技法,将意趣之美充分展现出来。

(三)以形写意

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表示,用笔直接决定着立意,骨气形似但立意独特,古人认为,“笔之所到,墨之所成”,在写意花鸟画中线条既是媒介也是艺术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也能够感知到作者内心的意趣。纵观明清写意花鸟画作,大多有着蓬勃的生机,以形象、生动且自然的线条来对画面进行处理,通过线条与水墨的相互协调,打造独特造型,将写意花鸟画的意趣美展现出来。明代著名画家徐渭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融入狂草笔法,将生宣纸笔墨进行极致的发挥,细化线条处理,逐渐强化情绪抒写因素,自以形写形向以形写意逐渐转变[3]。在画作中,情感的变化促进了形的转变,进而上升为神的意趣,从细节上展现出线条的意趣美。吴昌硕是清代“海派”晚期的代表之一,擅长以拙重的笔力来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不同线条表现出差异化效果,艺术形态包括浓淡干湿、长短粗细、刚柔曲直等,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展现出一片盎然生机。

二、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并未因朝代的更迭而有所中断,写意花鸟画到明朝时期得以快速发展,明代诸多写意花鸟画家涌现,到清代开始进入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巅峰时期。纵观明清时期花鸟画的发展史来看,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洪武至万历中,尽管写意花鸟画出现,但尚不成熟,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元时期工整且艳丽的花鸟画,有着明显的宋元余韵;第二阶段是明万历中到清乾隆;第三阶段是清嘉庆到宣统。

工整艳丽一派画家中比较杰出的有边景昭和吕纪,传统渊源无疑是来自于宋代“院体”。林良不再局限于宋元的工致风格,可以说是水墨写意画的开创者,画法上融入徐熙落墨画法,擅长水墨写意,用水墨酣畅淋漓地刻画树石和禽鸟,有着奔放刚健的笔势,整体构图宏达,气氛浓烈,整体生动形象。明代的写意花鸟画,由林良开派,以后耕耘于其间者接踵而至,如沈周、陈淳、徐渭等,一步步将写意画法推向臻境,并成为写意花鸟画最流行和最富成就的一种形式。沈周是吴门画派创始人,在写意花鸟画墨画的创作上,主要以花草和动植物为题材,将内心思想情志通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进行表达,在宣纸上表现笔墨与技法,对墨梅墨松等加以绘画,通过描述自然属性来展现人生品格,实际上写意花鸟画超出了现实事物自然属性,画家主要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唐寅对沈周的水墨画加以继承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4]。

到明清写意花鸟画发展初期,写意花鸟画立足传统不断创新,中期写意花鸟画也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并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明清写意花鸟画发展早期,写意花鸟画领域因沈周和唐寅而得以初步开拓,在对花草鱼虫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主要以水墨技法为支持,通过简练的笔画来表达深刻且丰富的寓意。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陈淳和徐渭是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写意花鸟画画家,陈淳师承沈周与文征明,以诗文书画为所长,有着“白阳”之称,是吴门画派中的知名画家之一。就陈淳的画法来看,其水墨花鸟画的构图有着精当立意,笔法简单但寓意深刻,剪裁严谨,以士人园林花木为常见题材,绘画中题草书,来对自我思想情感进行表达。陈淳绘画中的笔墨变化较为丰富,灵动但不酣畅,花鸟造型剪裁得体,有着趋近于写实的造型,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并未具体表现“似与不似”[5]。陈淳之后徐渭作为写意花鸟画史上大家之一而诞生,有着“青藤”之称,与陈淳共称“白阳青藤”。以陈淳的写意花鸟画为基础,徐渭将其发展到新高度,促使写意花鸟画进入到成熟阶段。徐渭能获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存在密切关系,徐渭的身心经历过严酷的打击,在特殊的社会形势下,绘画巨匠得以诞生。以宣纸为载体,运用水墨画来表达思想情感,透过徐渭的作品,能够感受到其憎恨皇贵。以《墨葡萄》为代表作,深入理解作品,可以感受到徐渭所融入其中的怀才不遇的情感,体会到画家所共有的那种创作精神,不愿墨守成规,将文人画家的随性、自由和洒脱充分表达出来,不愿受到传统院体画或门派的约束,而是随着性情自由发挥,这就在无形中推动了文人花鸟画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曹文炳、周之冕、恽格、蒋延锡等知名花鸟画画家涌现出来,在绘画领域内贡献自身力量,促进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到嘉庆至宣统年间,明清写意花鸟画进入到发展的后期,张熊、居巢、居廉等花鸟画家涌现出来,其中“鸳鸯派”的代表是张熊,“岭南派”的代表是居巢、居廉兄弟,这些画家的出现,推动了特定时期下花鸟画的逐步发展,也巩固了花鸟画的传承基础,促进了后期“海上画派”的形成。在1840年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种特定形势下,“海上画派”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赵之谦、任熊、吴昌硕等,以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最高,以传统花鸟画为基础不断加以传承和创新,在中国画中融入了西洋红,鲜艳的红色融入到画面中,令画面富有新意,实现了雅俗共赏,独具意趣。

对五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加以继承,明清写意花鸟画得以发展和创新,传统院体画得以被突破,文人画逐步发展,在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进入到艺术发展的顶峰。明清写意花鸟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定时期下的社会文化,并促进了近现代画家的发展,比如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也具备了优良条件。

三、结束语

明清写意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因为写意花鸟作品意趣之美的存在,使得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分析探究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将时代精神与个人心境相融合,渗透于当下创作中,展现出写意花鸟画的独特光彩,促进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发扬。

猜你喜欢

陈淳意趣徐渭
层叠意趣
朱熹得意门生陈淳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图说书法
风莺图诗
李明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徐渭南腔北调